2019年07月07日15:13 來源:中國臺灣網
“兩岸已經走到關鍵十字路口,歷史的棒子已經交到青年人的手中,未來兩岸的興衰榮辱將由你們共同決定,最后的成敗也將由你們共同承擔。”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在第二屆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上的講話,寄托著對兩岸青年的深切期望。
流火的七月,流汗的青春。七月里的青年,激情綻放。7月6日,兩岸青年又一次迎來了屬于自己的舞臺,在杭州美麗的西子湖畔,第二屆“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如約而至。論壇主題“攜手共創美好的未來”,聲聲呼喚著兩岸青年:肆意揮灑你們的青春吧,因為“你們何其有幸,誕生于經濟起飛、繁榮進步的環境中”,怎能不“更為珍惜、把握上天賜予大家的機遇,為自己及下一代創造更和平繁榮的新世紀”呢?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大陸40多年改革開放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里,不就包含著臺灣同胞付出的辛勤汗水嗎?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劉結一在第二屆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開幕會上,即提到了臺灣青年中的兩位佼佼者:來自臺中的90后青年吳宛庭,在杭州讀大學期間就開始創業,現在已成為杭州市優秀臺灣創業青年;已在大陸打拼10年的桃園青年范姜鋒,創業有成、榮譽頗多,不僅是首批獲“福建省五四青年獎章”的臺灣青年,他的獎章還在大陸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活動中被國家博物館展出,他說這是他想都不敢想的榮譽。
在第二屆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上,這樣的“創享人生”與“創意人生”,無時無刻不在感染、激勵著與會青年們。大家在這里暢所欲言,講述個人經歷,分享美好生活,也共話心路歷程;思索如何在現實與理想中取得平衡,談論怎樣應對互聯網經濟時代的挑戰與機遇,也探討如何解決臺灣青年在大陸創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這里有青年人的驕傲,也有青年人的苦惱;有青年人的熱情,也有青年人的智慧。兩岸青年展現出的精神風貌,正是劉結一主任說的那樣:青年是國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來,中國的前途屬于青年,民族的復興依靠青年,在座青年朋友既與有榮焉,也責無旁貸。
“與有榮焉”,因為兩岸青年有幸身處一個“一切皆有可能”的新時代;“責無旁貸”,因為兩岸青年是一家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怎能少了其中任何一個?兩岸共同期待的美好未來,必定要借助青年的活力與奮斗,才能呈現出五彩繽紛的顏色。
“時代考驗青年,青年創造時代。”夢想和希望就在不遠處,兩岸青年憑借天然緊密相連的血脈與命運,共享時代發展機遇,共擔民族復興大義,攜手同行,協力奮進,方能不負韶華、無悔青春!(馬蕭蕭)
“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注入了強大動力,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指明了前進方向。決勝脫貧攻堅,是長期奮斗的成果,更是啟航新征程的動員。
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30日下午就加強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舉行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當今時代,擁有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技術創新能力和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標志。
2020年第23期《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長久積淀的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總書記強調,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白墻黛瓦,煙雨迷蒙,枕水人家的木門徐徐打開。中國能在短時間內有效控制疫情,離不開億萬人民發揚偉大抗疫精神的不懈努力,也離不開互聯網技術的運用。當前,從短期看,世界各國需要用好互聯網,分享抗疫經驗和科研成果,同舟共濟,努力共同戰勝疫情。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歷史和現實的發展實踐啟示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
近日,杭州11個停車場集體進入了“無桿時代”。“不用排隊、不用掃碼、不用抬桿、開車走人”一氣呵成的離場方式中我們看到一個更智能、更人性化的停車場,更看到了數字賦能城市治理帶來的便民效應。
近日,杭州11個停車場集體進入了“無桿時代”。“不用排隊、不用掃碼、不用抬桿、開車走人”一氣呵成的離場方式中我們看到一個更智能、更人性化的停車場,更看到了數字賦能城市治理帶來的便民效應。
今年是上海浦東新區開發開放三十周年。在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的時刻,站在新時代新征程新起點上,而立之年的浦東一定能不負眾望,再創奇跡。浦東開發開放的成功實踐,折射出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堅定態度,充分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和旺盛生命力。
“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相互交織、相互支撐,只有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發揮協同作用,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