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16日10:45 來源:映象網
映象網訊(記者 燕子丹 文/圖)三門峽水利樞紐是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黃河上興建的第一座以防洪為主、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壩”。工程建設管理運用59年來,通過兩次改建和三次運用方式的調整,探索出“蓄清排渾”的成功運用方式,為多泥沙河流水庫管理運用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經驗。6月14日,“聚焦黃河生態帶見證出彩河南”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來到三門峽大壩,共睹黃河上這顆熠熠生輝的“水電明珠”!
據三門峽水利樞紐管理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王育杰介紹,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主壩為混凝土重力壩,主壩長713.2米,最大壩高106米,樞紐總裝機容量40萬千瓦,為國家大型水電企業。工程控制流域面積68.84萬平方公里,占流域總面積的91.5%,控制黃河來水量的89%和來沙量的98%。
除了防洪和灌溉的功能之外,提供清潔的水電能源也是三門峽水利樞紐的主要功能。1973到1978年,三門峽水電站安裝了5臺單機容量為5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大大緩解了豫西地區乃至河南全省電力供應緊張的局面。到1997年末,三門峽水電站共裝機7臺,總容量達到45萬千瓦,跨入國家大型水電站行列。
為解決汛期發電難題,在圓滿完成社會公益性任務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洪水資源,三門峽樞紐局于1989—1995年,在全國數十家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的配合下,組織開展了汛期渾水發電試驗研究。經過6年刻苦攻關,歷時6年的渾水發電科學試驗取得成功,打破了渾水不能發電的“禁區”,洪水資源化利用取得了重大突破,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三門峽水利樞紐建成運用后,三門峽庫區周圍還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自然氣候和新的生態平衡,形成了以大禹渡等提灌站供水的農業灌區,也是工業穩定取水的依靠。水庫200多平方千米的水域,形成了新的黃河濕地,成為維持本區域生態平衡的最基本要素,對調節地區氣候、保護當地生物多樣性及生態平衡,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成為兩岸人民的福祉恩澤。
作為新中國治水史上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這座寄托黃河變清夢想、肩負黃河防洪減淤重任的大國工程,將在黃河防洪、防凌、供水、灌溉、調水調沙等社會公益性任務中繼續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繼續為新中國水利建設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2019年3月15日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江凌到鄲城調研指導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就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提出明確要求,為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指明了方向。2020年7月河南省委宣傳部對我縣融媒體中心建設進行全面驗收,獲得優秀等次,進入全省第一方陣,周口市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第一名。
一朵鮮花的旅程,勾勒出一條“全球—鄭州—全國”的貿易軌跡,折射著河南鄭州這座內陸城市連天接地、買賣全球的澎湃活力。“空中絲綢之路”成了帶動鄭州、河南乃至中原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引擎。
“四改八”改擴建前的連霍高速開封段,此處為開封收費站互通立交 李予川供圖 編者按: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1991年3月25日河南第一條高速公路連霍高速開封至鄭州段開工建設,當時未舉行任何儀式 李予川供圖
“物以稀為貴,我以你為貴”。在鐵路探傷這個充滿了陽剛氣的領域,給鋼軌“看病”的女子探傷班,就是這樣稀有而珍貴的鏗鏘玫瑰。秦
虹口區是上海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區域,全區60歲以上老人比例近40%。2018年11月,在虹口區市民驛站嘉興路街道第一分站,習近平總書記看望了日托所的老人 。
當時隴海鐵路洛陽機車廠(洛陽機務段的前身)總管若里,對工人成立的組織害怕和不滿,變本加厲地對工人進行壓迫剝削。抗美援朝戰爭中,為了保家衛國,洛陽機務段的67名工人主動報名上前線,運輸軍需,5名同志駕駛719號機車在運輸途中,被朝鮮特務埋藏在山洞的炸藥引爆而壯烈犧牲。
10月9日上午,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就“大力弘揚愚公移山精神 建設新時代又富又美濟源”召開新聞發布會,這是“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河南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第二十五場。
當了30年火車司機的父親,退休以后總是回想起以前開火車的日子。多年來,對妻子和女兒疏于照顧。這一次,一塊懷表,引起了父親和女兒
“新飛廣告做得好,不如新飛除菌冰箱好。”6月中旬,隨著這句經典廣告語重現央視黃金時段,新飛這個土生土長的新鄉品牌再次進入大眾的視野。
“新飛廣告做得好,不如新飛除菌冰箱好。”6月中旬,隨著這句經典廣告語重現央視黃金時段,新飛這個土生土長的新鄉品牌再次進入大眾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