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11日15:44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金文斌(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安慶師范大學教授);林成華(浙江大學中國科教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領導干部要加強理論修養,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學懂弄通做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掌握貫穿其中的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善于從紛繁復雜的矛盾中把握規律,不斷積累經驗、增長才干。
80多年前,我們黨領導的紅軍,以非凡的智慧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戰勝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勝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冊的長征。紅軍長征,是中國共產黨人成功運用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解決當時緊迫而又復雜問題的典范。作為新時代的領導干部,應該從彪炳史冊的紅軍長征中學習并善于運用六大思維能力,以更好地深化改革、推動發展。
江西省瑞金市葉坪鄉華屋村是遠近聞名的“紅軍村”。圖為游客正在參觀華屋村“信念樹”。新華社發
1.戰略思維能力
面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逐漸升級,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在長征途中雖然面對的形勢異常艱難,但始終沒有放棄“北上抗日打東洋”的宣傳,始終堅持“北上抗日”的正確方針,站在民族道義的制高點上,在戰略上贏得主動。
針對1935年日本對華侵略的擴大,國民黨當局喪權辱國地把河北、察哈爾兩省大部分主權奉送給日本,致使中華民族又一次陷入嚴重的民族危機。長征途中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長征前進的大方向與奔赴抗日前線聯系在一起。1935年8月1日,中共代表團在共產國際大會上發出《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呼吁“集中一切國力去為抗日救國的神圣事業而奮斗”。同年11月,長征到達陜北的中共中央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中國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的名義,于11月13日、28日連續發表《抗日救國宣言》,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指出中華民族已處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號召停止一切內戰,共同對日抗戰。與國民黨面對日本侵略采取的妥協的不抵抗主義相比較,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在社會各階層中引起強烈反響,廣大民眾逐漸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真正高舉抗日大旗,積極抗日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征勝利啟示我們:一個黨要立于不敗之地,必須立于時代潮頭,緊扣新的歷史特點,科學謀劃全局,牢牢把握戰略主動,堅定不移實現我們的戰略目標。”
新時代的領導干部要善于把握事物發展的總體趨勢,從政治上把方向,從全局上看問題,從長遠上明得失,從根本上抓大事。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全局了然于胸,始終把全局作為觀察和處理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增強“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切忌“剪不斷,理還亂”的搖擺不定。
2.歷史思維能力
在《西行漫記》一書中,長征勝利結束后,毛澤東同志曾對斯諾說,強渡大渡河是長征中關系最重大的一個事件,如果當初紅軍渡河失敗,就很可能遭到殲滅。這種狀況,在歷史上不是沒有先例的。太平天國時期,石達開率領的十萬太平軍將士在大渡河遭到清軍的包圍,全軍覆滅。國民黨叫囂“要朱、毛成為石達開第二”,讓紅軍重演一次太平天國的歷史。而中國共產黨人“知道石達開失敗的主要原因是貽誤軍機”。
此外,據當年目睹石達開失敗的一個老翁對陳云同志說,太平軍和石達開之所以失敗,還有一個,就是他不知道對待少數民族——彝民應有的態度。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決心不要重蹈他(注:石達開)的覆轍”,指揮紅軍迅速地北移到四川境內,并且很好地執行了民族政策。在船只太少、渡河緩慢、追兵迫近的危急關頭,毛澤東同志決定另辟蹊徑,紅軍主力沿大渡河右邊而上,強行軍120里,搶奪上游的瀘定橋,終于強渡了大渡河,使紅軍避免了太平軍當年悲劇的重演。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是一面鏡子,鑒古知今,學史明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需要系統研究中國歷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類發展歷史規律,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
中國共產黨人從石達開兵敗大渡河中找到了原因,吸取了教訓,得到了經驗,勝利地渡過了大渡河。新時代的領導干部要多讀些歷史,了解中國和世界曾經發生的事情,從歷史的經驗教訓中得出科學的認識,從歷史規律中把握發展趨勢,用來解決自己當前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同時,歷史和現實是相通的。從歷史本身出發理解歷史,就能從“走過的路”中找到做事為人的“最好的營養劑”。此外,還要樹立唯物主義歷史觀,充分尊重歷史,敬畏歷史,歷史地分析問題,評價人物,增強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只有這樣,才能升華領導干部的思想境界,提高駕馭復雜局面的工作本領。
3.辯證思維能力
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和紅軍的領導地位,在中國革命最危急的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遵義會議上,毛澤東同志在大敵當前情況下,抓住了當時最為緊迫的軍事領導指揮上的錯誤問題來解決。
周恩來同志曾回憶說,遵義會議的主旨是糾正軍事路線錯誤,因為當時是在驚濤駭浪中作戰,軍事路線最緊迫。先解決軍事路線,這就容易通,很多人一下子就接受了。如果當時說整個都是路線問題,很多人暫時會保留,反而阻礙黨的前進。周恩來同志感嘆“這是毛主席的辯證唯物主義,解決矛盾首先解決主要矛盾,其次的放后一點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事業越是向縱深發展,就越要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
毛澤東同志在遵義會議上運用辯證思維,抓住當時最緊迫的問題,解決當時最主要的矛盾,才能團結各方面的力量,成功召開會議。這要求新時代的領導干部在工作中要善于抓住關鍵環節,找準重要部位,分清輕重緩急,在矛盾的對立統一中尋求發展之道,使之成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同時,要洞察事物發展的規律,透過表象找規律,既看到其中的機遇,前途是光明的,又看到面臨的困難,道路是曲折的。此外,還要處理好局部和全局的關系、當前和長遠的關系、重點和非重點的關系,克服極端化,避免片面性。只有這樣,才能增強領導干部的辯證思維能力。
4.創新思維能力
紅軍長征途中四渡赤水戰役,是毛澤東同志直接指揮的運動戰。他創造性地把歷代兵家的謀略,如出其不意、聲東擊西、避實擊虛、誘而取之等運用得淋漓盡致,讓3萬多名紅軍巧妙地穿插迂回于幾十萬敵軍之間,在機動中創造新的戰機。紅軍從戰略的被動中,打破了敵軍的圍追堵截,牢牢地掌握了戰役的主動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正所謂‘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四渡赤水出奇兵,生動地再現了創新思維能力的巧妙運用。新時代的領導干部要在工作中突破常規、打破慣例,擁有敢于探索實踐、敢于破除迷信的斗爭勇氣。同時,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鼓勵同事和下屬多出創新的“金點子”,并積極吸收,大膽采納。除此之外,還要營造寬容失敗的氛圍,不要動不動就“扣帽子”“打板子”,把糾錯容錯的機制健全好、發揮好。
5.法治思維能力
1934年10月,紅軍總政治部發布的《關于準備長途行軍與戰斗的政治指令》等就明確指出,“堅決的與脫離群眾、破壞紀律的現象斗爭”。要求每一個紅軍將士嚴格執行黨的紀律,不侵犯群眾利益,不侵占民宅,不違犯禁令,不強買;同時專門成立紀律檢查隊,對部隊執行紀律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在經過少數民族地區時,總政治部又發布訓令,要求紅軍將士絕對地遵從少數民族群眾的風俗習慣,絕對禁止對少數民族進行騷擾,反對大漢族主義。紅軍長征途經地區有半數以上為少數民族聚居區或雜居區,但紅軍將士模范執行紀律的行為受到了沿途群眾熱烈歡迎和真心擁護,徹底打破了敵人利用民族矛盾和地方宗教勢力消滅紅軍的陰謀。
由于長征需要不斷進行戰略轉移,很多情況下軍隊紀律就代替了法律。有的紀律規定基本與蘇維埃政權的刑法等法規類似,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領導干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努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
漫漫長征,紅軍將士無論是缺醫少糧,還是風餐露宿,始終嚴守紀律、秋毫不犯。這要求新時代的領導干部在工作中要牢固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觀念;必須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遵紀守法、捍衛法治,厲行法治、依法辦事;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正確行使權力,忠實履行職責,讓人民群眾從我們的工作中真正地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堅決杜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堅決防止黨紀國法成為“橡皮泥”“稻草人”,堅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6.底線思維能力
面對敵軍不斷壓縮中央蘇區空間,中國共產黨人為了保存革命有生力量,被迫戰略轉移,走上漫漫長征路。面對敵軍的圍追堵截,遵義會議后為在戰斗中盡可能多地減少傷亡,以取得勝利為最低目標。1935年3月10日,在討論進攻打鼓新場的軍事會議上,毛澤東同志提出不能“啃硬”的意見一時不被大家接受,但他為了減少紅軍不必要的傷亡,深夜獨自一人提著馬燈,先后到周恩來住處和朱德住處深談,最終說服二人。3月11日早上再次舉行中央負責人會議,毛澤東同志說服了大多數與會者,放棄進攻打鼓新場的計劃,避免了一次將要發生的重大損失,又一次保存了革命有生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底線思維,對一些重要領域要堅守底線進行了深刻闡述。
紅軍長征時期以保存有生力量取得勝利為最低目標,避免了許多損失。這要求新時代的領導干部在工作中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提高政治站位,明明白白地知道哪些事情是最不可逾越的警戒線、高壓線、紅線。同時,即使看到前途一片光明時,也不要忽略腳底下道路的崎嶇不平,凡事從最壞處準備。此外,領導干部不能把底線思維簡單地當作懶政、不作為的借口,要在底線上做最大努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底線思維的能動效應,視困難為考驗,把挑戰當機遇,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
紅軍長征路上,中國共產黨人運用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解決當時緊迫而又復雜的問題,不是單一的、逐個地使用,而是在整體性視野中綜合運用,這也要求新時代的領導干部在工作中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突出矛盾,深入調查研究,打好六大思維能力組合拳,以釘釘子精神狠抓落實,不斷在新時代長征路上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優秀教學科研團隊建設項目‘紅色文化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全過程研究’”〔批準號19JDSZK053〕的階段性成果)
《光明日報》( 2019年06月11日 05版)
江西省贛州市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如今,它又見證了一場老區人民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戰——2020年4月26日,隨著于都縣、興國縣、寧都縣、贛縣區脫貧摘帽,贛南革命老區實現了區域性整體脫貧,邁出了歷史性一步。11月26日下午,2020年“鏡頭中的脫貧故事”即將走進江西贛州于都紅色熱土,講述革命老區人民的脫貧攻堅故事。
9月23日,“山水桂林 紅色熱土”——2020年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桂林行采訪團走進坐落于廣西桂林市興安縣獅子山的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重溫紅軍長征血戰湘江壯烈事跡,追溯那場生死線上的激烈角逐。
9月24日,“山水桂林 紅色熱土”——2020年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桂林行采訪團走進位于桂林市全州縣才灣鎮境內的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
黨的初心使命是推進黨的自我革命的源頭活水和不竭動力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黨的初心使命從政治方向和現實應對方面為黨的自我革命提供了保障 確立初心使命難,保持初心使命同樣難。
黨的初心使命是推進黨的自我革命的源頭活水和不竭動力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黨的初心使命從政治方向和現實應對方面為黨的自我革命提供了保障 確立初心使命難,保持初心使命同樣難。
清明時節雨紛紛,湘江古渡緬紅軍。全州縣鳳凰鎮的大坪、鳳凰嘴、建安司、麻子渡等湘江流域的古渡口,見證了1934年湘江戰役紅軍將士們血戰湘江和生死搶渡的壯烈場面。湘江發源于桂北海洋山,沿湘桂走廊的越城嶺、都龐嶺谷地蜿蜒北上。
2019年,根據中央部署,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和桂林市黨委、政府指導下,全州縣決定在楊梅山設立紅軍長征湘江戰役戰斗遺址保護點。尋常日子,位于灌陽縣的湘江戰役新圩阻擊戰酒海井紅軍烈士紀念園,前來祭奠革命先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的團隊絡繹不絕。
大渡河戰役是紅軍長征途中一場驚心動魄的作戰,也是人民軍隊戰史上一場生死存亡的作戰。大渡河戰役的勝利,為中央紅軍北上開辟了通道,徹底粉碎了蔣介石殲滅中央紅軍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圖,粉碎了蔣介石妄想使中央紅軍成為“石達開第二”的美夢。
1970年,當“長征一號”載星火箭射向太空,陸地上的人們,自然聯想到改變中華民族命運的,那場遠征——紅軍長征。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我們重新再出發——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長征路萬里行’移動直播報道組”途經十三省,歷時近70天,到達甘肅甘南、會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