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08日16:26 來源:新華網
毛同輝
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天出版的《人民日報》重新刊發了習近平總書記17年前所作的《<福州古厝>序》。在這篇序言中,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以深邃的思考,生動的筆觸,深刻揭示了戚公祠、馬尾昭忠祠、林文忠祠、開元寺等古建筑的豐富文化內涵,指出“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良傳統”“發展經濟是領導者的重要責任,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傳統街區,保護好文物,保護好名城,同樣也是領導者的重要責任”。這些重要論述對于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全社會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生態、人文環境保護等的關系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夫源遠者流長,根深者枝茂。”華夏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那些散布在全國各地、城市鄉村的古代建筑、歷史文物,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凝結著古人的智慧與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生生不息、庚續不絕的厚重基因。它們是歷史的見證、文明的標志,是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也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
保護文化遺產,我們要有義不容辭的自覺。文化遺產為我們今天弘揚華夏文明、繁榮中華文化提供豐厚滋養。保護文化遺產,就是守護我們共有的精神家園。我們要增強自覺自信,擦亮文化瑰寶,切實保護好老祖宗的寶貴遺產,讓它們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
保護文化遺產,我們要有責無旁貸的擔當。千百年來,文化遺產歷經歲月更迭,穿越烽火硝煙流傳至今,本身就是一代代中華兒女珍視、守護、傳承的結果,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今天的我們,要有這樣的自覺與擔當,傳承文化根脈,共筑民族未來,把珍貴遺產完整地留給子孫后代。
保護文化遺產,我們要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古建筑、古文物、歷史遺跡,特點之一是不能再造,毀掉一個少一個。由于歷史等原因,一些文物古跡年久失修、損毀嚴重;有的在城市開發建設中,甚至面臨被蠶蝕、侵占、毀掉的威脅。因此,在文化遺產保護上,我們既要有共識,更要有行動;既要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更要有行之有效的舉措;既要在發展中處理好古和今的關系,更要在保護的同時做好修復、利用,讓“老古董”煥發新活力。
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重讀習近平總書記17年前的這篇序言,認真領會他對承載中華歷史文化的古建筑的尊崇之情和對推動文化遺產保護的殷切之心,以及對于如何正確把握和處理經濟發展與人文環境保護之間關系的深刻認識,對于我們今天更好地傳承文明、增強文化自信,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延伸閱讀:
《福州古厝》序
新疆龜茲石窟群中久負盛名的克孜爾千佛洞(7月7日攝)。” 新疆龜茲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在修補石窟壁畫(7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于濤 攝 新疆龜茲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在進行壁畫數字化信息采集(7月7日攝)。
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赴山西考察調研大同市云岡石窟,實地了解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情況。據杭州市相關負責人透露,2002年西湖免費開放后,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曾三次向杭州西湖管理部門提出建議。
不久前,在山西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要切實保護好老祖宗留下的歷史文化遺產,必須在行動上高效率,進一步增強時不我待的緊迫感。
不久前,在山西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要切實保護好老祖宗留下的歷史文化遺產,必須在行動上高效率,進一步增強時不我待的緊迫感。
文化遺產是傳承國家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的珍貴資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大眾美好生活過程中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這不僅是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人的節日,也是大眾走近并了解各類文化遺產的重要節日。
細碎的陽光透過茂密的樹蔭,在滄桑的石砌大門上投下斑駁的陰影,剝落的紅色隸書“長安大華紡織廠”七個大字沐浴著午后的陽光,散發出淡淡的柔光。”紗廠破產后,鄭紅轉變了身份,成為西安曲江復地文化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員,見證了大華的華麗“變身”。
15日上午,正在內蒙古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在赤峰博物館會見了少數民族史詩《格薩(斯)爾》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習近平總書記對大家說,“你們的演唱很神奇,讓我們感受到歷史的文化的聲音,我心里充滿了一種敬重。
近日,《人民日報》重新刊發了習近平總書記17年前所作的《<福州古厝>序》。“拾翠”“妙趣剪紙”“東家”“手工客”等手工藝類移動應用不斷涌現,也讓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更有活力。
據統計,目前我國登記革命舊址、遺址共計33315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77處;全國革命專題博物館和紀念館808家,館藏革命文物100萬件套。廣州市推出了粵劇體驗游、古琴體驗游、端午龍舟體驗游、廣式生活體驗游等10條非遺旅游線路;北京市主會場活動為“第十一屆北京端午文化節系列活動暨第六屆北京非遺大觀園端午游園會”;
寶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承載著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蘊含著悠久歷史文化的“根”與“魂”。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本報發表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同志2002年為《福州古厝》一書所寫的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