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07日17:05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苑廣闊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今年的端午你準備怎么過?是趁著小長假來一次短途旅行,還是留在自己所在的城市觀賞劃龍舟、親手包粽子?亦或是安安靜靜宅在家里,做做美食、追追劇?不管你的選擇是什么,都是傳統節日如今多元化發展的注腳。
傳統節日的文化底蘊一直都在加深而沒有變淡,蘊藏在傳統節日中的文化因子,一直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們的社會,也豐富著我們的生活。只不過在傳承的方式上、途徑上,和過去相比已經有了很大不同。但延續千年的傳統節日,其代表的傳統文化和精神品質,仍舊會觸動你,和你產生某種奇妙的聯系。粽子香、龍舟賽,即便已過千年,但是認可、認同、尊重、遵守傳統文化,仍舊是社會的主流。
端午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屈原最高貴的精神品質就是對國家與人民的責任擔當。當孩子們在課堂上通過學習課文、老師講解明白了這一點,然后在端午假期看到河上的龍舟,看到龍舟上的人把粽子拋入江中喂魚,必然對這個傳統節日的內涵有更為深刻的理解。這同時也是一種愛國主義教育,在講好屈原故事同時,培養了孩子們的家國情懷。
端午節前后,全國很多地方都會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慶祝活動。即便是作為社會基本細胞的家庭,也會在煮糯米、采粽葉、包粽子的過程中,完成一個傳統節日的儀式感。而屈原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堅貞不屈的愛國情操,其家國情懷、責任擔當,則賦予了端午節更多意義。但是僅有這些還不夠,不管是一些單位、組織還是公民個人,都應該有意識地把愛國主義教育、把家國情懷的引導納入各種各樣的端午活動當中。
傳承傳統節日的火種一直都在,它們只不過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被點燃。要實現這一點,不是什么難事。比如在端午期間,各地能結合各地特色,通過舉辦一些有獎問答、知識競賽,既幫助現場觀眾了解端午節的由來,也能弘揚它所蘊含的精神。再比如,博物館、圖書館等文化機構,可在端午期間通過舉辦專題活動,通過活動普及愛國教育。
同時,我們可以在全民旅游時代的大背景下,把各種各樣的端午民俗文化活動與發展旅游經濟進行對接,以此來滿足億萬游客在精神文化層面的需求。但是我們一定不要忘記,一個傳統民族文化節日的真正內涵所在,就像不能忘記責任擔當、愛國主義、家國情懷才是端午節的魂一樣。(苑廣闊)
@小郭小郭愛吃菜:我的天,這個小孩也太可愛了,這個節日我可能跟她的媽媽一樣。這位媽媽表示,剛看到作文時,她也樂得不行,“別家小孩都寫春節、國慶,就我家妞妞寫雙十一節。
“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夏至剛過,我們即將迎來又一個端午節。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數千年的演進中,許多節日都固化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文化習俗和節日風尚。一方面,端午節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順應疫情防控形勢,過節形式的精簡,契合著節日內涵,貼合了人們當下的心境。
如果說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那么傳統節日就像優秀傳統文化結出的花果,孕育了、濃縮著民族的記憶和情感。傳承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不妨從過好傳統節日做起。
是日歷上的特定日子 是想起家的那天 是對自然和祖先的敬畏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今年端午節,三天小長假,時間足夠,可以回趟家,團聚才是節日最傳統的呼喚;可以一起出個游,陪伴才是你們最深情的告白;也可以加個班,奮斗才是人生最明亮的底色;
端午節臨近,在一些城市的商場等公共場所,龍舟、菖蒲等為節日平添了文化意蘊,不僅為公共空間拓展了文化內涵,也對端午節背后的傳統文化進行了具有當代意識的闡釋,讓人們近距離體驗了一次有“文化味”的端午節。期待出現更多適應當代社會的表達方式、傳播形式,讓傳統節日及其承載的傳統文化融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讓全世界更好領略中華文明的多姿多彩。
端午節又稱重午節、重五節、天中節、龍舟節、醫藥節等,是最早出現的中華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的意義在于愛國之心、孝義理念等價值觀,粽子、龍舟、艾葉這些符號只是情感載體,如果只是追求物質上的花樣翻新,節日就會失去凝聚力,變得空洞。
5月22日,在柬埔寨茶膠省,人們參加御耕節典禮。一年一度的御耕節是柬埔寨歷史悠久的民族傳統節日,主要是為了祈禱神靈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一年一度的御耕節是柬埔寨歷史悠久的民族傳統節日,主要是為了祈禱神靈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當地時間2019年5月2日,西班牙馬德里附近城鎮Colmernar Viejo,當地慶祝“Las Mayas”傳統節日。通常,7到11歲的女孩會被挑選為“瑪雅”(Maya),她們必須一動不動坐在街頭用鮮花和植物裝飾的祭壇上,嚴肅安靜地保持幾個小時。
文化的傳承創新是我國新時代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是傳統文化不斷繁榮發展的基礎與前提。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是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和精神食糧,當然也是精神家園,它充分體現著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愉悅感,反映著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