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06日15:13 來源:經濟日報
本報記者 王 偉 通訊員 李衛東
河南省鹿邑縣楊虎頭村村民在采摘蒲公英。 秦昆昆攝(中經視覺)
近年來,河南省鹿邑縣圍繞特色產業,建立產業支撐體系,密切貧困戶和企業利益聯結機制,發展形成蒲公英等特色種植產業,以發展產業激發貧困戶內生脫貧動力,擴大了穩定增收渠道,帶動貧困群眾更快脫貧致富
走進河南省鹿邑縣楊虎頭村,只見貧困戶田子義正忙著采摘蒲公英花。蒲公英花的采摘需要掌握時間,以花開第二三天為最佳。田子義家一共種植了兩畝蒲公英,雖然面積不大,但一年的純收入可以達到1萬元左右,比以往種小麥、玉米強多了。田子義說:“以前種小麥、玉米,這兩畝地收成好時,一年也就打4000斤糧食。現在把蒲公英賣了再去買小麥,能買上萬斤。我把手頭這茬花收完曬干后,直接拉到收購站等著結錢就行了。”
蒲公英很常見、很普通。但在楊虎頭村,卻成了脫貧致富的希望之花。人們把之前種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的田地騰出來,專門種植蒲公英,收入比之前翻了好幾番。
田子義所說的收購站,是當地一家專門經營中藥材的廣進緣公司。正是這家公司,開啟了楊虎頭村的蒲公英種植之路。
2014年,到鹿邑收購中藥材的王潘潘偶然發現,楊湖口鎮的土質松軟,非常適合種植中藥材蒲公英。于是,他便率先流轉了50畝地種植蒲公英,第一年便獲得了良好的收益。附近的村民看見種植蒲公英的經濟效益,便向王潘潘討要種子。王潘潘不僅將種子提供給大家,還免費將種植技術傳授給附近的年輕人,并成立公司對回收蒲公英做深加工。這樣,通過農民種、公司收、電商銷售,把耕、種、管、收、銷環節打通,把優質農產品變成商品,促進了農民增收。
在楊湖口鎮,像田子義一樣得益于蒲公英種植的貧困戶還有不少。貧困戶田廣信患有氣管炎。看到推廣種植蒲公英,他嘗試著在自家責任田種了兩畝。有了這兩畝蒲公英的收入,去年,他就脫了貧。今年田廣信不僅自己種植蒲公英,還把多余的土地流轉出去,每畝地一年租金就有1000元。
貧困戶李心國身體不好,一直想在家門口找份工作,廣進緣公司進駐楊湖口鎮后,老李通過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介紹,在廣進緣公司務工,一干就是兩年,月收入2000元以上。現在,不僅在家門口就業的愿望實現了,藏在老李心頭多年的脫貧夢也實現了。
近年來,鹿邑縣楊湖口鎮積極引導群眾發展蒲公英種植,楊湖口鎮黨委書記李耀坤說:“我們鎮先后在楊虎頭、吳小廟等十幾個村發展蒲公英產業,有效帶動貧困戶30余戶,種植面積達5000余畝,每畝收益可達1.3萬余元,純利潤4000元至6000元。今年鎮里蒲公英種植加工產業綜合收入預計可達2000萬元。”
“近幾年,鹿邑縣圍繞特色產業,建立產業支撐體系,密切貧困戶和帶貧企業利益聯結機制,已建成高標準糧田82萬畝,流轉土地35萬畝,培育農業龍頭企業18家、專業合作社2455個、特色農業生產基地80家,已形成楊湖口鎮的蒲公英、高集鄉的楸樹、宋河鎮的小辣椒、生鐵冢鎮的中藥材、穆店鄉的金絲皇菊、馬鋪鎮的花卉苗木等特色種植產業。以發展產業激發貧困戶內生脫貧動力,變‘輸血’為‘造血’,擴大群眾穩定增收渠道,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鹿邑縣委書記梁建松說。
貝克漢姆可能也沒有想到,自己竟然因為“頭禿”上了熱搜,足以見得大家對于脫發的關心程度。到后來,莫西干頭、胭脂魚、玉米粒、油頭甚至是光頭等等,小貝不知道引領過多少發型風潮。
雷德華,河南省魯山縣瓦屋鎮人,2013年畢業于信陽農林學院,畢業后先后在青海、鄭州、平頂山等省市地區工作,因踏實肯干,業務精通,收入彼豐、業績斐然。
春天的蒲公英,鮮嫩美味,是人人喜歡的野菜,可制作美食。秋季的蒲公英,長大了,口感比較苦,但是藥用價值極高,入藥的好選擇。入秋后,曬點蒲公英,用其泡水喝,對于人體健康,大有益處,不妨試試。
地處河南省睢縣城鄉結合處的金莊村并不難找。這座只有500戶人家的小村莊,世世代代靠種植小麥和玉米為生,狹小的鄉間小道,窄得連兩輛車會車都很難,成片的玉米地分布在小道兩側,這感覺很“河南”。
春天萬物生長,又要到挖野菜的時候了。很多人都低估了蒲公英的價值,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蒲公英的各種功效與不同吃法,快來看看吧!
channelId112f169ea2d40404b54a2b6771137653824 視頻簡介節目信息 謝彬蓉1993年入伍,轉業前系空軍某試驗訓練基地高級工程師,技術七級,大校軍銜,在內蒙古額濟納旗艱苦邊遠地區工作20年,2013年轉業后選擇自主擇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