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05日23:47 來源:中國新聞網
視頻:中國航天完成首次海上發射 長征十一號一箭七星
中新社“渤海鉆珠”輪黃海6月5日電 題:海上升紫煙——中國首次海上發射有何看點?
作者 郭超凱 扈佳林
6月5日,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以下簡稱“長十一火箭”)在中國黃海海域實施中國首次海上發射,成功將7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在海上發射實施前,相關專家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發射看點頗多。
首次海上發射與陸上發射差別較大,成功的背后更多的是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升。長十一火箭副總設計師管洪仁說:“本次任務特點是‘四新’,即技術新、環境新、流程新、模式新。”
由于火箭發射平臺從陸地轉移到茫茫大海上,海洋的新環境為長十一火箭帶來了新的技術考驗。首先,陸基發射臺發射時不會移動,但海上發射平臺是起伏波動的,因此此次發射采用了一種特殊的瞄準技術和動態條件下的發射技術,以此來應對海水波動。
其次,海上發射對火箭的控制和監測信號在陸基發射中通過有線通信系統傳輸,而在海射任務中,只能通過無線傳輸形式來實現,這是中國首個采用無線測發控技術實施發射的型號。
再次,以往火箭的飛行安全控制需要地面人員監測和控制,而本次任務是由火箭自身根據飛行情況,實時自主判斷和實施的,這也是中國火箭的首次自主安控。
另外,以往長十一火箭要分幾個部分運往陸基靶場,并在陸基靶場完成組裝、測試,而山東省海陽港碼頭沒有專用的火箭測試廠房,因此全箭對接、衛星對接以及測試工作只能前移至總裝廠完成,由此帶來了全新的技術流程和運輸模式。
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首次以箭星組合體形式整體出廠,由總裝廠經鐵路+公路運輸至港口,到達海陽港后僅需2-3日的測試準備即可登船,后續還能實現火箭到港后直接登船。航行到指定海域后可隨時進行發射,靶場工作流程大幅縮短。
對此,管洪仁表示:“這是一套不可逆的流程,是對火箭的組織管理和質量管控的嚴峻挑戰,也要求工作人員嚴慎細實地完成好每一道工序。此外,在海上使用的火箭還必須適應鹽霧、高濕、電磁條件復雜的海洋環境。”
為何要在海上發射運載火箭?長十一火箭副總指揮金鑫在采訪時說:“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航天發射活動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陸地人口密度更加稠密,航天火箭發射航落區安全性問題日益突出。”與傳統的陸上發射相比,海上發射可通過海上航行,靈活選擇發射點和航落區,能有效解決火箭航區和殘骸落區安全性問題,也可大幅降低陸地發射人員疏散成本。
再者,航天發射軌道需求越來越多樣。據統計,未來10年中國國內商業小衛星發射需求約1700顆,國外商業小衛星發射需求約6200顆,不同傾角衛星并存。海上發射不僅可有效破解中國陸地發射場難以滿足0至19度傾角衛星發射需求的問題,而且可在中國東部、南部海域選擇發射點,滿足各種傾角衛星的發射需求,更可服務于一帶一路國家,有效助推中國航天走出國門。
金鑫補充說道,海上發射可充分利用中國豐富的民用船舶資源、港口資源、測控資源,實現航天技術與海洋工程的有效融合,不僅可形成更加經濟、更加高效的新型發射模式,而且可帶動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海上發射可填補中國海上發射空白,進一步豐富中國的航天運輸體系。
長十一火箭總指揮李同玉表示,在此基礎上,中國將進一步建設專業化的海上發射母港,滿足星箭對接、測試和技術準備;建設海上發射專用平臺,實現固液兼容的全球海域發射能力,滿足低緯度地區衛星組網發射需求,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更為便利的航天發射服務。
李同玉說道:“許多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都位于赤道附近。未來我們可以把火箭和發射平臺駛到他們的港口,把他們的衛星安裝在火箭上、發射到太空,為他們提供便捷的衛星發射服務。”(完)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文化建設高度重視,從戰略和全局上作了規劃和設計。3日公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
英國保誠集團首席執行官韋立思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采訪時表示,中國的成功故事充滿活力,他對中國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中國在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采取的有針對性的舉措,在推動經濟增長方面發揮著更重要的作用,”韋立思說,“我們致力于在這些充滿活力的成功故事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努力加載中,請稍后...
2019年,韓國對華出口占其對外出口總額的25.1%,同期日本對華出口占其對外出口總額的19.1%;日本的對華出口額占日本GDP的2.6%,而韓國對華出口額占韓國GDP的8.3%。韓國對華出口商品中半導體最多,出口額約占27.4%,其次是平板顯示器及傳感器占6.7%,石油產品占5.6%等。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7日說,中方堅決反對、強烈譴責蓬佩奧之流對中國政治制度的惡毒攻擊,以及美方對中美人文交流活動的進一步限制。中方將繼續采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記者馬卓言、伍岳)
“‘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東方。這些來之不易的偉大成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廣大人民群眾團結奮進、開拓進取的結果。
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車成功試跑,時速400公里跨國互聯互通高速動車組正式下線……今年,中國中車接連推出一系列行業領先的新產品。”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金碚表示,企業應努力做好做精主責主業,不斷推出更加精良優質的產品,為品牌大廈添磚加瓦。
繼10月強勁上漲之后,11月中國外貿復蘇勢頭更勁。 外貿持續復蘇、工業加速恢復、消費市場回暖、就業等基本民生有保障……中國經濟復蘇的信號越來越清晰,節奏正在明顯加快。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公關部相關負責人 徐穎: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到了一些特定汽車電子元件的芯片供應。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公關部相關負責人 徐穎:我們正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也已經和總部、相關供應商展開協調工作,積極采取應對措施。
12月7日,記者在無人駕駛列車車頭拍攝的穿越隧道瞬間。當日,記者探訪成都地鐵9號線,該線路是中國西部首條全自動無人駕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