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29日07:23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75歲的J老太太和82歲的G老先生為養老犯愁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蔡君彥文許俊文攝影
“我們倆為這事兒犯愁好幾年了,年紀越來越大,不能不想呀。”5月28日,75歲的J老太太和82歲的G老先生在鄭州市紫荊山公園的一條長椅上,對記者吐露心事。
這是一對一生多劫的老夫婦。
他們曾有著體面的工作,如今兩人每月退休金七八千元,無奈年邁體弱,兒子早年離世、女兒不知所蹤的他們,晚年不得不面對“無兒無女”的悲涼。
老來何所依?為尋求依靠,他們曾考慮過找親戚,并輾轉多地,經歷賣房、買房、賣房、買房、賣房、再買房的折騰,后來覺得別人靠不住。如今,名下一套夫妻共有的7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是他們晚年最踏實的依靠,可他們發現,想靠房來養老也沒那么容易……
高樓內的郁悶:想辦遺囑登記因不會寫字沒辦成
“有個事想請你幫忙問問,鄭州目前有可以‘以房養老’的養老機構嗎?”幾天前,在鄭州市一司法所工作的任女士給記者打來電話咨詢,有兩位老鄰居年紀大了,鄭州有房,有退休金,可沒孩子可依靠,一直為咋養老的事兒犯愁,托她幫忙打聽。
任女士說的老鄰居,就是J老太太和G老先生。
得知二老5月28日要去中華遺囑庫河南福壽園公益預約服務中心咨詢辦理遺囑的事兒,上午9時許,記者專程趕去相見,在金水路與英協路交叉口楷林國際B座23樓一房間,記者剛進門,看到沙發上坐著一對老夫婦,手拿資料認真地看著。一問,正是他們。
當時,該服務中心內多位老人正依次辦理,J老太太郁悶地說:“我八九歲就出來學戲了,不會寫字,不會寫就不能辦遺囑登記嗎?”她牢騷著,陪坐旁邊的G老先生默不作聲。
這天一大早,兩位老人從家坐車趕來,想辦理遺囑登記、安排名下共有的一套房產。工作人員得知老人不具有書寫能力,遺憾地告訴他們,這樣的話無法辦理。
無奈之下,老兩口坐電梯下樓。
公園里的傾訴:有房有退休金卻不知該依靠誰
下樓走到路邊,等來公交車,兩位老人坐車準備去見他們的老鄰居C老太太——正是這位C老太太托任女士找到記者,讓幫忙打聽“以房養老”的事,這,曾是三位老人共同關心的問題。
兩位老人找到一個老家屬院樓下,沒見對方,打電話一問,得知C老太太正忙著收拾東西搬家,晚一會兒才回來。
“那咱先去公園聊聊吧。”隨后,兩位老人和記者來到紫荊山公園。找一處長椅坐下,旁邊唱戲的人樂在其中,推車遛娃的人不時經過,個個神情怡然自得,相比之下,兩位老人面露愁容。通過斷斷續續的追憶,他們向記者述說多年來的挫折——
據老人介紹,夫妻倆上班時都從事文藝工作,兩人有醫保,目前生活能自理,相依為命。
他們現在的家離公園近,每天起床后到早餐店吃完飯,就去公園,中午回家自己做飯吃,下午再去公園,晚上回家看完電視休息……日復一日,遇上家里門鎖壞了,家電壞了,就打電話找人幫忙。
老人哀嘆說,他們原本有一雙兒女,可兒子“不爭氣”,兒子跟妻子離婚后,女方帶孩子改嫁,兒子后來意外在街頭離世。女兒則杳無音訊已有20多年……“我哭過,沒少哭。”老太太說著,滿眼憂傷,她已經接受了老來“無兒無女”的現實。
“我們倆把遺囑寫好了。”老太太從包里掏出兩份有簽字和紅手印的遺囑說,遺囑上,兩人約定一方去世后遺產均由另一方繼承,遺囑下方還有三位見證人簽字,C老太太是其中之一,時間為2017年8月27日。
這份遺囑,并不能讓他們對今后如何養老心中有數。
據了解,此前他們曾指望依靠親戚幫忙養老送終,還曾賣掉鄭州市區的房子,到女方親戚家所在的城市買房,后來鬧了不愉快,又賣掉房子,到男方親戚所在的縣城買房,結果還是不歡而散,“他們張口就要錢,要東西。”老太太說,心里不踏實,覺得別人靠不住。
他們索性又賣了縣城的房子,轉回到鄭州重新買了套老房子,70多平方米,雙氣,住著還不錯。
轉回鄭州,他們心中的難題還在:該靠誰養老?
仨老人的午飯:請客的老朋友剛瞞著孩子賣了房
“走著說著吧。”上午11時許,J老太太接到C老太太電話,起身去找對方時說,“反正我們現在還能動,也還沒想好。”
雙方電話里約定,中午一起吃飯,還在前一天吃飯的那家餐館。
路上,J老太太講到了C老太太這幾天的“壯舉”——偷偷把自己名下僅剩的一套房子賣了,正在搬家,自己租房住。
不一會兒,三位老人見面,親熱地打招呼。個頭瘦小的C老太太拎著一個蛇皮袋,熱情地請大家到路對面一家裝修講究的餐館。“我5點多就起來忙了,餓了,趕緊點菜……米酒,鍋貼,豆乳,再要條魚吧……”翻看菜單點餐的C老太太笑起來滿臉皺紋,她說,平時她自己做飯吃,這兩天搬家太累,沒精力做。
剛點罷菜,C老太太電話響了,搬家公司的人要來幫她搬東西,老太太聽了一臉蒙:“我說過最遲今天搬嗎?我都忘光了,我太餓了,讓我先吃點東西。”
記者好奇,原本也曾打算“以房養老”的C老太太為何要瞞著孩子賣房?
“我覺得他們都靠不住,還得靠自己。”老人苦笑著說,她有女兒和外孫,因為之前女兒曾賣掉過她一套房子,老人心里不踏實,于是又把自己名下另一套房子賣了,自己把幾十萬元拿手里,想怎么花自己做主……
“那你以后咋辦?”記者問。老人說,不行就花錢住養老院,或者找個保姆。
暫無解的難題:房子能否成為他們穩妥養老的依靠
“我們也想過找個好保姆,只要能對俺倆好,我們走了可以把房子留給他。”J老太太說。
她也想過找一家合適的養老機構,能被妥善照顧,還幫他們看病,直到生命的盡頭,等夫妻倆都走了就把房子給對方,“我們跑幾個地方問了,都不行”。
針對老人的想法,記者試著咨詢了鄭州市老年公寓。相關負責人表示,之前確實沒有過這種先例,“按照現有規定,老人入住時,我們必須和老人的子女簽訂協議,沒子女的也要和相關單位或辦事處簽協議”。因為老人年紀大了,免不了身體不適,一旦需要救治,即使在醫養結合的老年機構,也必須及時通知簽協議的一方趕來,為老人看病治療拿主意、付錢,養老機構不能擅自決定,免得出現麻煩。對方表示,會為百姓所急、所想,進一步探討看是否有合適的解決辦法。另據了解,2014年和2016年,“以房養老”模式已經分兩批在部分城市開展試點,但試點效果不太理想,參與的老人不太多。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傳統觀念的影響,一個是房價上漲的原因。
記者從鄭州市民政局獲悉,近期,鄭州市也有機構在開展“以房養老”方面探索,大致設想是由公益性社會組織作為第三方來監管,由養老機構簽訂協議開展服務,愿意把房屋交由第三方托管、入住指定養老機構的老人,可以辦理相關手續入住。老人的房屋托管后,收益由公益性社會組織監督,養老機構照顧老人,包括養老、醫療和后事安排等。老人離世后,扣除相關支出后,如果資產結算有結余,可作為社會捐贈,注入養老事業的公益性基金等。相關負責人還表示,“目前,鄭州市60歲以上的戶籍老人有138萬,其中的90%居家養老,老齡化趨勢下,這種探索有利于幫助孤寡老人等人群安度晚年,也有助于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17日,在北京首個共有產權養老試點項目——恭和家園,首批139戶家庭共有產權證書開始發放。曹靜表示:“共有產權養老試點項目,一方面集合老人的養老需求,主要提供社會最大比重的中端經濟水平老人對優質老年生活的需求。
近來,“以房養老”頻現騙局,這使得去年開始全面放開的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再度成為焦點。
“以房養老”,是指老年人將住房抵押給保險公司,再每月從保險公司領取一定數額的養老保險金的商業養老模式。然而,這種新型養老政策,卻被北京一家名為中安民生的公司包裝,用來行騙老人。
一些“以房養老”欺詐案例表明,部分“以房養老”騙局背后都有套路,甚至具有明顯的“套路貸”犯罪特征。“以房養老”騙局與“套路貸”犯罪具有一定的重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