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27日16:34 來源:澎湃新聞
“以房養老”,是指老年人將住房抵押給保險公司,再每月從保險公司領取一定數額的養老保險金的商業養老模式。然而,這種新型養老政策,卻被北京一家名為中安民生的公司包裝,用來行騙老人。有老人因此背負了年息高達24%的數百萬貸款,房子朝不保夕。
這正應了那句話:你看中的是它的利息,它看中的是你的本金。老人們想著養老金,但是騙子公司想的是老人們的房子。
目前,該公司因涉非法集資,88人被刑拘。老人們講,之所以相信中安民生,一個重要原因是,其在宣傳中借用了國家“以房養老”政策,打著民政部、全國老齡委、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的名義,對他們實施欺騙。
又是熟悉的套路。近年來,借助現代通信、金融工具,假借國家機構和國家政策的名義構建的騙局不時出現。甚至,“精準扶貧”“慈善幫扶”這些大政方針,都曾被犯罪分子用來做幌子。
從受騙者角度看,他們大多是老年人,缺乏對騙局的辨識能力。而對方往往是團伙作戰,早已吃透了相關政策和大眾心理,通過專業的精密設計,很容易誘騙老年人上鉤。兩者之間最大的差距就是信息差。
所以,應對這種騙局,一方面,要時刻提醒老人的身邊人,比如家屬和社區,提前做好相關的知識普及,增強老人們的防范意識;另一方面,對于既有政策,也要深入做好宣傳。當真政策宣傳到位,包裝出的“虛假產品”,自然也就無處遁形。
比如,一個細節是,為了吸引老人前來投資,中安民生時常組織各種大型宣講活動,有時規模達到上千人。那么,我們為什么不能學習一下騙子的這種“工作態度”,多多組織老人進行“反欺騙宣傳”呢?
換句話說,一些騙子可以深入老年群體,面對面兜售“理財”或“養老產品”,真正的好政策也可以如此接地氣。在編織騙局和戳穿騙局的博弈中,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或許就是最直接、最容易見效的針對性手段。
事實上,老人們也并非難以勸服,騙局也很容易戳穿。
據報道,國內經過中國銀保監會批準、實質性開展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業務的,目前只有幸福人壽保險公司一家。也就是說,出現這家公司之外的“以房養老”,就要本能地警惕了。而且,“以房養老”是將房子抵押給保險公司,中安民生則是將房子抵押給小貸公司,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破綻。
因此,或許該反思的,不是老人自己為什么不知道,而是我們為什么沒能讓老人知道。
前不久的熱播劇《都挺好》里,蘇大強的遭遇,為我們提供了另一個視角。當蘇大強的房子即將被保姆以結婚的名義騙走時,子女紛紛前來勸解和普及騙子套路,但蘇大強一句話懟得子女啞口無聲:“你們平時有誰像小蔡(保姆)一樣照顧我、關心我?”
老人容易上當受騙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騙子努力。
我們常說尊老愛幼。努力不讓老人們脫軌于信息時代,或許就是我們尊重老人、關懷老人的新作為。他們不該是閉塞時代的遺民,而應做信息時代的主人。很多時候,不是他們做不到,而是我們沒做好。(澎湃特約評論員 與歸)
17日,在北京首個共有產權養老試點項目——恭和家園,首批139戶家庭共有產權證書開始發放。曹靜表示:“共有產權養老試點項目,一方面集合老人的養老需求,主要提供社會最大比重的中端經濟水平老人對優質老年生活的需求。
近來,“以房養老”頻現騙局,這使得去年開始全面放開的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再度成為焦點。
如今,名下一套夫妻共有的7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是他們晚年最踏實的依靠,可他們發現,想靠房來養老也沒那么容易……兩位老人找到一個老家屬院樓下,沒見對方,打電話一問,得知C老太太正忙著收拾東西搬家,晚一會兒才回來。
一些“以房養老”欺詐案例表明,部分“以房養老”騙局背后都有套路,甚至具有明顯的“套路貸”犯罪特征。“以房養老”騙局與“套路貸”犯罪具有一定的重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