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27日21:30 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
“時代新人說——我和祖國共成長”演講大賽8日晚在山西大劇院舉行。這標志著一場以太原為起點,全國性開展的“時代新人說——我和祖國共成長”演講大賽正式啟動。8位來自各行各業的模范人物講述了和祖國共成長、在新時代奮斗圓夢的精彩故事。
文化基因喚醒人
講述人:太原市十二中教師 趙旭
我教書15年了,說到文化,我也有過困惑。那是幾年前,我在市里的一堂公開課上講“《詩經》文化”。課后一位聽課老師來找我交流:“趙老師您講的文化是真精彩,可這個東西高考會考嗎?咱們究竟該不該給學生講一個高考不考的東西?”
這一問,幾乎問出了所有老師的心聲,那么好,我來回答:我所講的“《詩經》文化”是之前高考從未考過的。但是,我要講,因為我知道,那個能影響人一生的東西從來就不是什么考試重點,而是有文化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給人的不僅僅是知識,還要給你詩和遠方,給你發現美的眼睛,向往美的心靈和創造美的雙手。如果你是一位能將學生帶到這樣高度的老師,你所做的教育正是這個時代所呼喚的。
正在逐步推進的高考改革已經處處體現著民族文化的閃光點。我以2017年全國高考語文試卷為例,在已有的“詩歌鑒賞”分值保持不變的基礎上,居然在60分的作文要求里這樣寫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
請從以上名言中選擇兩到三句你特別喜歡的,談一談感受。
朋友們看到了嗎?高考語文改革,從詩歌文化開始了。緊隨其后的便是央視推出了一系列優秀的詩詞文化類節目。正所謂“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我們迎來了一個文化的春天,一個文化高度自信的新時代!
今后我再講“《詩經》文化”的時候,如果還有人問我:這個東西高考會考嗎?我會告訴他:這個可以考,這個一定考,這個何止考!它將成為你身體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伴隨你終生。
而我,正是文化基因的喚醒人。
3年前,我創辦了教育公眾號“語文可以這樣學”,現在我每上一堂課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在線上聆聽,我就是要借大語文的魅力,將祖國文化的火炬傳遞給更多的學生,讓孩子們在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熏陶下茁壯成長,一代一代接力跑!
【編前語】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2020年5月23日,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強調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候鳥”難回的原因不盡相同,有地理原因,回家太周折;有收入原因,回家成本太高;還有工作原因,探親時間過短,等等。”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再后悔,善待父母與長輩,請從現在開始,從力所能及的地方做起。
天天學習2020年注定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將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在2020年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詩經》中的“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對“小康”的概念進行歷史溯源。
中國之聲融媒體特別節目《我的小康是咋奔出的來》,本期小康人物: 自強不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90后思政課老師劉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你、是我、是他,是每一個自強不息的中國人無止境進步的傳奇;是各盡其才、各盡其力、各盡其責的中國人守望相助、同舟共濟奮斗的史詩。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我們一直知道七夕節關于牛郎與織女的傳說,但是這并不是節日的真正起因,七夕節的興起是因為古人對天象的崇拜。每逢七姐誕,她們都會向七姐獻祭,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獲得美滿姻緣的節日。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志性的指標是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不斷取得決定性成就。
——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的講話。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在這個時候,越是要保持頭腦清醒,越是要慎終如始。
在這場疫情防控斗爭中,憂患意識鮮明體現在及時果斷阻止疫情蔓延的重大決策上。新冠肺炎疫情是中華民族在新時代經歷的一次磨難,疫情防控是偉大民族精神的一次錘煉,也是增強民族憂患意識的一次契機。
不能及時返校學習,缺少老師面對面的輔導,沒有小伙伴的互幫互助,很多家長擔心影響孩子的學習,憂慮是否妨礙孩子的全面發展。每天進校鈴聲響起,孩子們背著書包走進校園時,王老師都已經準時在梧桐教室等候,然后用經典誦讀開始一天的課程。
深深根植于中華文明豐富生態智慧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生生不息的生態文明實踐中不斷發展、豐富。在人們眼中,濕地原始而神秘,在這個大自然創造的、沒有圍墻的“公園”里,既有珍稀而美麗的動物,又有豐富多樣的植物,既有孕育生命的沃土,又有滋養萬物的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