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21日09: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家住西安的陳金鐘已年屆80歲,他2015年進入健身房,接受專業人員的指導,成為了一名高齡“健身達人”。現在他可以完成臥推60公斤、硬拉73公斤、深蹲70公斤、平板支撐13分鐘,并且已經參加過13場全程馬拉松。圖為陳金鐘展示自己獲得的馬拉松獎牌。
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攝
74歲的健身達人白金芹從60歲開始健身,已經堅持了14年。白金芹一周要去六七次健身房,在專業健身教練的指導下進行一個小時的柔韌性訓練和力量訓練,她練起普拉提、蹦床、劃船機、戰繩時的認真勁兒一點也不輸年輕人。
圖為白金芹在健身房進行拉伸訓練。
新華社記者 岳月偉攝
如今各類俱樂部、社區活動場所舉辦大量健身運動類活動,其中不少就是專門為老年人提供的。節假日期間,許多體育愛好者來到山東省青島市新興體育俱樂部參加體育健身活動。
圖為網球愛好者劉建新在迎新老年網球比賽中回球。
陳曉偉攝 (新華社發)
普拉提、瑜伽、啞鈴……這些健身房里的時尚健身項目,如今正受到越來越多老年人的青睞,走進健身房成為不少老年人的養生新選擇。與此同時,近年來市場上一批老年人專屬健身房的出現,引起了廣泛關注。老年人健身現狀如何?還面臨哪些問題?
“銀發族”成了健身房常客
——健身房常常能看到年齡較大的鍛煉者,他們鍛煉強度不大,但是比較有規律,熱情較高
“退休后原本一直幫忙照顧孫子,后來孫子上學了,空出來的時間一下子不知道該做些什么。到健身房來健身讓我的生活又充實了起來。”家住北京市海淀區的趙榮今年67歲,已健身4年。每天上午9時到11時是他在健身房鍛煉的時間。
談及健身,趙榮說:“到健身房健身還是孩子們建議的,我一直比較胖,也確實需要鍛煉。”如今的趙大爺身材適中,身體和精神狀態都很好。
像趙大爺這樣的并非個例,北京市豐臺區某家健身房健身教練王云旭說,常常能看到年齡較大的鍛煉者,目前占健身房會員總數的6%左右,這比以前增加了很多。“他們大部分鍛煉強度不大,但是比較有規律,而且熱情較高。”
63歲的金阿姨每天到上海市楊浦區殷行街道市民健身中心報到。“困擾了我20多年的失眠,通過健身逐漸好轉,現在安眠藥也停了。”金阿姨嘗到了健身的甜頭。
74歲的白金芹是一位健身達人,她從60歲開始健身,已經堅持了14年。因為健身成為“網紅”的她,被不少網友親切地稱為“小白阿姨”。
40多歲時曾經歷過三次住院手術的白金芹在身體康復后,認識到健身鍛煉的重要性。她先是自己在小區里進行快走、跳繩、廣播操等鍛煉;逐漸地,白金芹對健身的興趣越來越濃厚,想要嘗試更科學的健身方式。于是,她開始進行系統性訓練,一周去六七次健身房,在專業健身教練的指導下進行一個小時的柔韌性訓練和力量訓練。如今,這位70多歲的老人不僅身體各項指標正常,充沛的體力也讓她每天的生活更精彩。
白金芹說:“我們不能阻止老化,但通過鍛煉可以放慢老化的速度。與其把錢花在看病吃藥上,不如把錢放在健身上。”
業內人士指出,在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和慢性病狀況堪憂的今天,良好的運動習慣是健康生活的一劑良方。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活觀念轉變,越來越多老年人的消費觀從原來的“能省則省”變為“花錢買健康”。
“65歲之后,人們會在文體康養上投入更多資金。此外,健身也是許多老年人打發時間的一種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孤獨。因此,健身的老年人越來越多也就不足為奇了。”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李康化說。
老人專屬健身房越來越多
——老年人有更多專業的健身鍛煉與溝通交流的需求,多地正針對性地提供服務、增加供給
“除了廣場舞與飯后散步,其實老年人有更多專業的健身鍛煉與溝通交流的需求。”王云旭說。
家住豐臺區的劉新云說,小區里的健身器材倒是有,但是很多器材的使用方法不明確,也不知道哪個器材適合自己,怎樣的運動強度比較合理。“碰上下雨天、大風天或者空氣不太好的時候就更別提出去鍛煉了。”
一項針對1500名老人的運動健康需求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75.71%的老人平時鍛煉項目以步行為主,66.10%的社區老人表示需要專業的室內健身場所,其中34.19%的老人表示非常需要專業的室內健身場所。
專家指出,調查結果反映出老年人鍛煉方式較為單一,適合老年人室內健身的場所不足,老年人健身缺乏專業指導等。
針對供給不足的問題,不少地方已經開始采取行動。
2017年5月,上海首家24小時不打烊的全民健身場所正式亮相楊浦區體育活動中心,該中心專設了老年人運動康復專區,并根據中老年用戶的人群特點開設了團操課程、科學健身大講堂等。2018年,上海市五角場街道第一家社區型“互聯網+”市民健身房、殷行街道第一家精準服務全人群的社區市民健身中心也相繼亮相,二者均針對老年人健身開設了專門區域。
以殷行街道市民健身中心為例,中心開設了500平方米的“樂活空間”。根據老年人體質,該區域配備了量身定制的心肺功能增強、等速肌力訓練、微循環促進的專業健身設備等。此外,中心還設有睡眠研究中心、健康服務中心,以及針對心血管問題、便秘問題、腰椎間盤突出問題的運動專區,為老年人群提供常見慢病的運動解決方案。費用方面,白天的公益時間段和專為老年健身者打造的“樂活空間”每月收費99元,日均3.3元,目前中心老年會員超400人。
重慶的政企合作市民健身房——萬盛經開區市民大健康服務中心,提供老年人運動康復服務,并免費提供全面詳細的身體監測。南京市打造了醫養融合居家養老綜合護理中心,中心在居家養老、醫療護理和文化娛樂三大功能的基礎上增設了老年人健身中心,并配備了專業老年人健身器材。
進一步做好老年群體健身服務
——企業要充分考慮老年人健身需求,老人鍛煉也應量力而行,運動強度循序漸進,安全第一
盡管健身房里的老年人多了起來,但不少老年人對到健身房健身心存疑慮。“都是年輕人在里面健身,我一個老頭子多不好意思。”家住江蘇省淮安市的黃宏才說。
價格是另一個讓老年人對健身房望而卻步的原因。北京市朝陽區的高美紅說:“現在的健身房一年費用動輒幾千元、上萬元,對我來說太貴了。”
業內人士指出,由于老年人身體狀態存在一定的不穩定性和突發疾病的可能性,不少健身房或明確或暗地里設置了年齡限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老年人到健身房進行健身活動。
一些曾經到健身房辦過會員卡的老年人反映,因為環境嘈雜、沒有適合的健身器材、缺乏專門針對老年人的健身課程、各種推銷太多等因素,他們中不少人選擇了中途“退出”。
專家建議,針對老年人健身面臨的各種問題,一方面,相關部門要積極采取措施,搭建適合老年人的健身場所,做好宣傳、監督工作,引導老年人科學健身,對健身場所進行規范管理;另一方面,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應充分考慮老年人健身需求,有針對性地配備硬件設施、設置相關課程,讓老年人能夠花錢買到好服務,快樂健身。
從老年人自身角度來看,王云旭提醒,到健身房健身,老年人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應在了解自己身體狀況的基礎上量力而行,運動強度應循序漸進,不宜選擇激烈的運動項目,關于器械、姿勢、運動強度等問題應多向健身房工作人員詢問,安全第一。“具體而言,老年人健身應以有氧運動為主,這樣既可以改善身體新陳代謝,也可以增強心血管功能。一般來說,適合老年人的健身項目有慢跑、快走、跳拉丁舞和做瑜伽等。”王云旭說。
18日上午,“幸福東北”主題活動記者一行來到梅河口市蓮花社區。蓮花社區還開設創業就業培訓基地,居民道德講堂等10項服務內容,為居民提供各種培訓服務。
在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東方綜合養老院,一位老人在護理員的指導下做手指操(8月7日攝)。在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東方綜合養老院,護理員們為當月過生日的老人開生日會(6月29日攝)。
在位于廣州市海珠區的民辦養老機構“榕悅”,87歲老人曾錦棠已經度過了一年多充實而快樂的時光。民政部數據顯示,到2019年底,全國民辦養老機構占比已超過50%,在北京、上海等地,這一數字已超過80%。
據“中國播音主持網”消息,中國第一位電視播音員,節目主持人沈力因病于7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1958年北京電視臺(中央電視臺前身)組建之后,沈力成為第一位電視播音員,播報新聞、社教、文藝、體育節目等。
對長江社區來說,梁弘敏提供的經驗和勞動至關重要。眼下,防疫卡點已交給年輕人,梁弘敏與7名老黨員負責對長江社區內各超市、店鋪進行巡回監督檢查。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田園牧歌,人間煙火。中國鄉村文化引起世界共鳴,展現出中華民族自信的時代風貌。當我們泛舟西湖,徒步長城,漫步黃埔江邊,不經意間,就和時代發生了碰撞,內心所感是非凡的韻味,目光所及是時代的華彩。
中國人向來講求“百善孝為先”,重陽節蘊含的敬老、惜老之情,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都有著特殊的意義。大力發展敬老、養老事業,讓所有的老人都能夠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讓敬老愛老的社會價值成為主流開枝散葉,孝親敬老必將蔚然成風。
近日,新華社記者走訪了浙江、江蘇、甘肅等地養老院,感受到基礎設施和服務質量大幅提升給老人生活帶來的可喜變化;智能化應用、社會力量的參與,更讓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我國現有老年人口近2.5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老年人口增加很快,老年服務產業發展還比較滯后,要推動養老事業多元化、多樣化發展,讓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各地貫徹落實總書記指示,從養老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力,努力為老年人提供符合消費需求、方便可及的養老服務。
題:讓“夕陽紅”更美更精彩——民生實事映照為民初心 當“銀發潮”來襲,如何做好養老服務,讓老年人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沉甸甸的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