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8日08:24 來源:新華視點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田園牧歌,人間煙火。2019年歲末,古風美食博主李子柒登上熱搜,以獨特方式把中國故事娓娓道來。
中國鄉村文化引起世界共鳴,展現出中華民族自信的時代風貌。
自信,中華民族“魂”之所在。
這是五千年文明史積淀的自信。我們拂去歷史的塵埃,讓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熠熠生輝。
良渚古城,中華文明的歷史見證。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隆重走向世界。
文明悠悠,賡續不絕。時至今日,當我們在博物館觀看一件古鼎寶器,依然可以感受到它們承載的文脈和歷經的滄桑。
這是紅色基因奠定的自信。紅色血脈代代相傳,核心價值觀融入了新時代的脈動。
革命年代戰功赫赫,和平年代深藏功名,90余載人生路,張富清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本色。他被授予“共和國勛章”的那一刻,電視機前的我們,心中的感動在流淌。
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的生命定格在30歲的芳華,可她在脫貧一線的奉獻早已是永恒。排雷英雄杜富國失去雙手雙眼,但他那句“讓我來”奏響了時代強音。
把最深沉的感動化為最磅礴的力量,他們的精神成為我們引路的燈塔、前行的航標。
這是“兩大奇跡”鑄就的自信。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為我們筑牢自信之基。
吃到免費營養午餐的孩子綻放甜美的笑,返鄉創業建設家園的青年揮灑奮斗的汗,居家養老的老年人繪就更美“夕陽紅”,擺脫貧困的困難戶推開幸福之門。
這是開放包容彰顯的自信。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描繪“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宏偉藍圖;杭州G20峰會、上海進博會、北京世園會,見證中華民族不平凡的影響和創造。
當我們泛舟西湖,徒步長城,漫步黃埔江邊,不經意間,就和時代發生了碰撞,內心所感是非凡的韻味,目光所及是時代的華彩。
自信之國,自信之民。
新時代的中國,正以勃發的英姿、鏗鏘的步伐,邁向新的一年。
18日上午,“幸福東北”主題活動記者一行來到梅河口市蓮花社區。蓮花社區還開設創業就業培訓基地,居民道德講堂等10項服務內容,為居民提供各種培訓服務。
在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東方綜合養老院,一位老人在護理員的指導下做手指操(8月7日攝)。在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東方綜合養老院,護理員們為當月過生日的老人開生日會(6月29日攝)。
在位于廣州市海珠區的民辦養老機構“榕悅”,87歲老人曾錦棠已經度過了一年多充實而快樂的時光。民政部數據顯示,到2019年底,全國民辦養老機構占比已超過50%,在北京、上海等地,這一數字已超過80%。
據“中國播音主持網”消息,中國第一位電視播音員,節目主持人沈力因病于7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1958年北京電視臺(中央電視臺前身)組建之后,沈力成為第一位電視播音員,播報新聞、社教、文藝、體育節目等。
對長江社區來說,梁弘敏提供的經驗和勞動至關重要。眼下,防疫卡點已交給年輕人,梁弘敏與7名老黨員負責對長江社區內各超市、店鋪進行巡回監督檢查。
中國人向來講求“百善孝為先”,重陽節蘊含的敬老、惜老之情,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都有著特殊的意義。大力發展敬老、養老事業,讓所有的老人都能夠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讓敬老愛老的社會價值成為主流開枝散葉,孝親敬老必將蔚然成風。
近日,新華社記者走訪了浙江、江蘇、甘肅等地養老院,感受到基礎設施和服務質量大幅提升給老人生活帶來的可喜變化;智能化應用、社會力量的參與,更讓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我國現有老年人口近2.5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老年人口增加很快,老年服務產業發展還比較滯后,要推動養老事業多元化、多樣化發展,讓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各地貫徹落實總書記指示,從養老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力,努力為老年人提供符合消費需求、方便可及的養老服務。
題:讓“夕陽紅”更美更精彩——民生實事映照為民初心 當“銀發潮”來襲,如何做好養老服務,讓老年人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沉甸甸的牽掛。
新華社記者 梁軍 攝 臨近正午,蘭州市城關區紅山根東路街邊的一家虛擬養老院餐廳食客盈門,其中有不少老年人。2013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曾在這里詳細了解虛擬養老院的運行情況,還為這里的老年人端上熱氣騰騰的飯菜,向他們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