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20日20:14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昆明5月20日電 題:從士兵到英雄——記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英雄戰士杜富國
新華社記者李清華、楊慶民、張永進
2018年10月11日,云南省麻栗坡縣壩子雷場一聲巨響,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戰士杜富國,將雙手雙眼永遠獻給了“為人民掃雷,為軍旗增輝”的生死誓言。
“你退后,讓我來!”生死關頭,杜富國毫不猶豫地喊出這一句話,也完成了從一名普通士兵到掃雷英雄的成長和轉變。
在云南麻栗坡,杜富國向雷場外轉運炸藥(2015年4月26日攝)。 新華社發(黃巧 攝)
(一)
2010年12月,杜富國帶著父母的囑托,從紅色遵義出發,踏上了從軍路。
父親杜俊年輕時也曾夢寐以求穿上戎裝,但因種種原因并未遂愿。父子兩代人對解放軍懷有特殊的感情。
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的杜富國,并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而是想著如何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
得知組建掃雷大隊的消息后,杜富國第一時間遞交申請,主動請纓參加排雷。他在申請書中寫道:“我思索著怎樣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衡量的唯一標準是真正為國家做了些什么,為百姓做了些什么……我感到這就是我的使命……”
有人告訴他掃雷非常危險,他說:“怕死就不來當兵了,現在人民有需要、國家有號召,我們決不能后退半步。”
2015年6月,杜富國如愿成為掃雷大隊的隊員,和從不同單位抽調的400余名戰友一道,義無反顧地奔赴西南邊疆雷場。
因從小父母打工在外,杜富國燒得一手好菜,大隊打算安排他去炊事班。他卻說:“既然申請來這里,我就要到一線去排雷!”
(二)
雷場所在區域猛硐鄉有上百人被炸死炸傷……這些困擾著當地人民的夢魘,震撼了杜富國和戰友們,他們對“為人民掃雷,為軍旗增輝”這十個字有了更切身的體會,個個爭著要上雷場。
近日,記者一行來到杜富國負傷的雷場。被掃雷官兵冒著生命危險,一寸一寸搜排過,還沒有耕種的土地上,一叢叢野花正在盛放。
在這片曾經被戰爭威脅、被死亡籠罩的土地上,3年來,杜富國先后進出雷場1000余次,累計排雷排爆2400余枚,處置險情20多次。
一次搜排4號洞雷場一片不足3平方米的區域時,戰士們向下清理了近半米都是生活垃圾。路過的村民說,這里踩踏過多次,肯定沒雷。杜富國卻執意要搜排,他說:“如果我們遺漏一個角落、遺留一枚地雷,老百姓踩到可能就沒命了。”最終,他們在周邊搜排出爆炸物10余枚、火箭彈2枚。
在云南麻栗坡,杜富國展示自己排除的1枚地雷(2016年10月24日攝)。 新華社發(楊萌 攝)
(三)
英雄不是天生的。
杜富國剛到掃雷大隊時,由于文化基礎薄弱,首次理論摸底考試都沒有及格。一向不服輸的他把排雷理論知識點制成小卡片,有空就拿出來背。幾本掃雷教材都被他翻得卷了邊,里面滿是圈圈點點的紅筆標注。
查看杜富國的理論考試成績表,從不及格到90分,他用了45天;臨戰訓練綜合性考核所有課目被評為全優。
杜富國說,只有刻苦訓練搜排技能,才能完成掃雷任務,才能與死神擦肩而過。
探雷器是掃雷兵的“手中槍”,“學會5分鐘,學精要5年”。為把探雷器練成“第三只手”,他將鐵釘、石塊、彈片等混合埋設,并使用斜放、混合、覆蓋等方法增加難度,3個月的訓練期還沒結束,他就熟練掌握了10余種地雷的排除方法,做到探雷器一探就能準確辨別埋設位置、判明種類,分辨出是金屬殘片還是雷管引信。
西南邊疆雷場多在深山密林,蔥蔥郁郁的植被下藏著數不清的兇險殘酷。杜富國卻經常是第一個進雷場、第一個設置炸藥、第一個引爆,戰友稱他“雷大膽”。
265號界碑雷區植被茂密、亂石嶙峋,杜富國帶頭背著50多斤重的炸藥拉著繩索滑降,在接近70度的山體陡坡上一寸一寸搜排。
(四)
“你退后,讓我來!”正是無數次出入雷場,無數次面對危險,無數次選擇向前,一點一滴集聚起的勇氣和擔當。
在馬嘿雷場作業時,發現一枚性能不穩定、殺傷力大、裝有詭計裝置的59式反坦克地雷,他主動請戰,拉下面罩“搶位”作業,成功排除了全隊首枚反坦克地雷;
在八里河東山某雷場,探到1枚罕見而危險的拋撒雷后,沒等班長命令,杜富國邊說“班長,這種小事,讓我來就行了”,邊匍匐到地雷前開始作業……
正如杜富國回憶受傷情景時說:“那個時候不容人有任何猶豫和思考,我是下意識的。”“讓我來”,已經成為他的身體記憶,在那生死時刻,杜富國下意識地完成了一系列干凈利索的動作。
作為一名軍人,杜富國是合格的,因為他敢于在最危急的時刻勇敢面對,把平安留給戰友,把危險留給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杜富國是合格的,因為他做到了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五)
杜富國現正在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康復中心進行康復治療,他將康復訓練當成任務,積極樂觀地面對每一天。他說:“我雖然沒有了雙手,失去了雙眼,但我還能聽、還能說、還能思考,還有健康的雙腿和雙腳,我要為了自己的夢想繼續奔跑。”
如今,完成云南邊境最新一次掃雷任務后,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的官兵們,踩著英雄戰友杜富國的足跡,再次寫下請戰書,踏上新的雷場。
感人瞬間-杜富國
疫情當前,貴州省遵義市各級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紛紛加入到疫情的防控前線,積極發揮榜樣的示范引領作用,帶領全市人民眾志成城,齊心協力筑牢疫情防控的“銅墻鐵壁”。“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范”黃大發、杜富國,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卓先順分別錄制疫情防控宣講視頻,倡導全市人民以身作則,凝心聚力,打贏這場戰“疫”。
生日許愿,渴望成為播音員;康復治療,堅持練習吐字發聲。為幫助排雷英雄實現播音夢想,今年初,南部戰區陸軍機關專門為杜富國購置了一套播音設備,并協助杜富國進行系列播音策劃,開設專題播音節目。” 作為“播音員杜富國”系列節目的忠實聽眾,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旅指導員楊盛強被排雷英雄的堅韌與陽光深深打動。
沒錯,這位兩次遞交請戰書,申請到武漢參加抗疫阻擊戰的年輕護士,就是“排雷英雄戰士”杜富國的妹妹。新華網發 杜富國最小的弟弟杜富強是一位駐守在西藏雪域高原的邊防戰士,入伍前,富強總想著蹭哥哥的軍裝穿。
春節剛過,西藏軍區邊防某團戰士杜富強,踏上了前往阿相比拉哨點的巡邏路。此刻,杜富強的二姐杜富佳、三哥杜富民,同樣也奔赴他們人生的“阿相比拉”: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杜富佳說,如果沒有這次疫情,她和弟弟也許不能理解哥哥杜富國那么深。
” 7日,正月十四,位于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興隆鎮太平村的“排雷英雄”“時代楷模”杜富國家里笑聲連連。近日,新聞報道湖北醫護人員缺乏,繼1月27日報名參加抗疫第一線的志愿服務后,杜富佳再次提交了支援武漢抗疫一線的請戰書,表達了自己奔赴一線的決心。
杜富佳是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人民醫院急診科的一名護士,今年是她工作的第4個年頭;杜富民是湄潭縣家禮醫院重癥監護室的一名醫生,剛參加工作1年。杜富民認為,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更應該奮斗在疫情防控的一線,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杜富國負傷后第一次踏上家鄉的土地,父老鄉親們用最高的禮遇迎接他回家。見到杜富國,80多歲的奶奶寧信英拉著孫子的斷臂,滿含熱淚地說著:“回來就好,回來就好。看著樂觀堅強的杜富國,奶奶寧信英和姑姑杜靜眼里抑制不住流下淚水。
2018年10月11日,南部戰區陸軍云南掃雷大隊的杜富國在執行掃雷任務時,發現了一枚加重手榴彈。為了恢復走路這一最基本的能力,同時增強自己的體能,杜富國在反重力跑臺上開始了他的長跑訓練。杜富國:從剛開始到現在,其實我覺得康復最好的就是心態。
2018年10月11日,南部戰區陸軍云南掃雷大隊的杜富國在執行掃雷任務時,發現了一枚加重手榴彈。那段時間,杜富國瘦了將近二十斤,身體極度虛弱,只是下床走幾步路就覺得頭暈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