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02日16:34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2018年10月11日,南部戰區陸軍云南掃雷大隊的杜富國在執行掃雷任務時,發現了一枚加重手榴彈。面對危險,他對戰友說“你退后,讓我來”。加重手榴彈突然爆炸,他下意識地倒向戰友那一側。杜富國保護了戰友,自己卻永遠失去了雙手和雙眼。
事發一個多月后,《面對面》記者曾專訪杜富國。一年之后,28歲的杜富國是否已經邁過這道人生的大坎?折翼的排雷戰士如何面對生活的戰場?近日,《面對面》記者再訪杜富國。
失去雙手、眼球被摘 自己有預感
在杜富國蘇醒后,家人、部隊、醫院曾遲遲不敢告知他雙眼球已被摘除的實情。去年我們采訪他的時候,他剛剛知道自己眼球被摘除的消息沒幾天。對于這一消息,杜富國說他“一點都不驚訝,因為我預料到了”。
杜富國:因為我知道爆炸產生的威力有多大。我們在雷區三年了,每個寨子里面都有被炸傷炸殘的。當時我就已經知道肯定雙手沒了,那時候我還不知道我眼睛沒有了,但大概想到了。因為他們給我換藥,眼睛上有紗布,我有預感。因為眼睛很脆弱,一旦有什么稍微尖銳一點的東西碰到,眼睛很可能被毀壞掉。
2015年,杜富國進入掃雷大隊,他曾進出雷場1000余次,累計排除爆炸物2400余枚。對于加重手榴彈爆炸的威力,他心里有數。但是,即使預料到了最壞的結果,真讓這個27歲的年輕小伙子去接受突如其來的雙手截肢和永遠黑暗的雙目失明,還是太過艱難。
杜富國:當時忐忑不安,內心有一些各種各樣的想法,心情有點煩躁不安,感覺自己什么都做不了了。剛開始下床走路都一晃一晃的,走兩步頭就暈。那時候是最煩躁的時候,會胡思亂想。
下床走路頭暈眼花 疤痕針就是要找“很疼的感覺”
雙眼球摘除,視神經無法修復,杜富國突然陷入到了無邊無際的黑暗之中;而雙手被炸斷,又進一步破壞了他觸摸感知世界的能力以及身體的平衡,不要說常人日常的生活起居無法完成,就連走路都變得艱難起來。
記者:胡思亂想,那怎么調節自己?
杜富國:那時候我一直在問自己,我要不要活下去?或者我要不要重新站起來?
那段時間,杜富國一下子瘦了將近二十斤,身體極度虛弱,長時間地躺在病床上,只是下床走幾步路就覺得頭暈眼花。在床上躺了半個多月后,杜富國開始嘗試下床走路。
杜富國:當時會暈,但是我覺得剛開始那兩分鐘堅持過去了后面就沒什么,可以跟正常人一樣走,只是扶著墻而已。那時候我挺開心的,我可以下床走路了。后來我慢慢摸到大廳、客廳,步子雖然挪得很慢。從那個時候我就開始鼓勵自己要振作起來。
為了治療和康復,一年多來,杜富國做了大大小小無數次的手術。除了失去眼睛和雙手之外,杜富國渾身傷痕累累。由于屬于疤痕體質,杜富國身上的疤痕容易增生,所以,他每個月需要打兩次疤痕針。而由于身上的疤痕太多,杜富國每一次需要忍受30到60針。
記者:打疤痕針會疼嗎?
杜富國:疤痕針如果你打起來不痛的話效果不好,打起來要很痛那效果非常好。當你打著很疼的時候,我這個疤也就差不多,好得差不多了。
記者:但是這種疼痛還是要堅持和去忍受的。
杜富國:這點疼痛當時堅持下就過去了。就像第一次走路一樣,你一發生頭昏你就不想邁下一步,那你永遠都邁不出下一步。
“一次不行就試成百上千次 我康復的最好的就是心態”
2018年12月21日,杜富國被轉診到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做進一步的康復治療。
為了恢復走路這一最基本的能力,同時增強自己的體能,杜富國在反重力跑臺上開始了他的長跑訓練。他從一公里開始,后來跑到三公里、五公里,一直跑到了十公里。一段時間之后,杜富國已經可以在戰友的帶領下在操場上自由地奔跑。
記者:當你很多很熟悉的動作找不回來的時候,那種挫折感會強嗎?
杜富國:從剛開始到現在,其實我覺得康復最好的就是心態。
記者:我覺得也是,你心態特別樂觀。
杜富國:康復不光是生活能力,而且也包括心理狀態。因為我遭受了很沉重的打擊之后,后面我覺得對生活充滿信心,一旦充滿信心過后你就不會輕易放棄。我覺得一次不行我會嘗試上百次、上千次。
不想被戰友和家人“寵壞” 我只是換了一種生活方式的正常人
走路跑步,穿衣吃飯,刮臉洗漱,從這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開始,杜富國逐步找到了自己新的生活價值和生活方向。他注意自己的形象,每天堅持自己刮胡子,他開始嘗試自己鋪床疊被,并且要像在部隊那樣,把被子疊成豆腐塊。
杜富國:我覺得生活中的這些小事自己完成,那肯定是最好的。剛開始戰友他們來了很多,后來我覺得不需要那么多。我覺得戰友多了,反倒會把我寵壞。很多事情他們做了,我自己就沒法做了。其實很多時候我都跟戰友和父母說,你們不要把我當病人,把我當正常人就對了。我就是正常人,我只是換了一種生活方式而已。
在記者拍攝的時候,杜富國展示了他現在的寫字水平,他在一張A4紙上寫了四個字“永遠前進”。為什么要寫“永遠前進”?杜富國說“因為我要向前看,我不向后看”。
感人瞬間-杜富國
疫情當前,貴州省遵義市各級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紛紛加入到疫情的防控前線,積極發揮榜樣的示范引領作用,帶領全市人民眾志成城,齊心協力筑牢疫情防控的“銅墻鐵壁”。“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范”黃大發、杜富國,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卓先順分別錄制疫情防控宣講視頻,倡導全市人民以身作則,凝心聚力,打贏這場戰“疫”。
生日許愿,渴望成為播音員;康復治療,堅持練習吐字發聲。為幫助排雷英雄實現播音夢想,今年初,南部戰區陸軍機關專門為杜富國購置了一套播音設備,并協助杜富國進行系列播音策劃,開設專題播音節目。” 作為“播音員杜富國”系列節目的忠實聽眾,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旅指導員楊盛強被排雷英雄的堅韌與陽光深深打動。
沒錯,這位兩次遞交請戰書,申請到武漢參加抗疫阻擊戰的年輕護士,就是“排雷英雄戰士”杜富國的妹妹。新華網發 杜富國最小的弟弟杜富強是一位駐守在西藏雪域高原的邊防戰士,入伍前,富強總想著蹭哥哥的軍裝穿。
春節剛過,西藏軍區邊防某團戰士杜富強,踏上了前往阿相比拉哨點的巡邏路。此刻,杜富強的二姐杜富佳、三哥杜富民,同樣也奔赴他們人生的“阿相比拉”: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杜富佳說,如果沒有這次疫情,她和弟弟也許不能理解哥哥杜富國那么深。
” 7日,正月十四,位于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興隆鎮太平村的“排雷英雄”“時代楷模”杜富國家里笑聲連連。近日,新聞報道湖北醫護人員缺乏,繼1月27日報名參加抗疫第一線的志愿服務后,杜富佳再次提交了支援武漢抗疫一線的請戰書,表達了自己奔赴一線的決心。
杜富佳是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人民醫院急診科的一名護士,今年是她工作的第4個年頭;杜富民是湄潭縣家禮醫院重癥監護室的一名醫生,剛參加工作1年。杜富民認為,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更應該奮斗在疫情防控的一線,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杜富國負傷后第一次踏上家鄉的土地,父老鄉親們用最高的禮遇迎接他回家。見到杜富國,80多歲的奶奶寧信英拉著孫子的斷臂,滿含熱淚地說著:“回來就好,回來就好。看著樂觀堅強的杜富國,奶奶寧信英和姑姑杜靜眼里抑制不住流下淚水。
2018年10月11日,南部戰區陸軍云南掃雷大隊的杜富國在執行掃雷任務時,發現了一枚加重手榴彈。那段時間,杜富國瘦了將近二十斤,身體極度虛弱,只是下床走幾步路就覺得頭暈眼花。
最近杜富國寫下的四個字登上熱搜。”雖然字跡還不是那么工整,卻讓人看著淚流滿面…… 2018年10月11日,杜富國在執行掃雷任務時,永遠失去了雙手和雙眼。杜富國:雖然失去了雙手和雙眼,但我還有一雙健全的腿,我還有一雙耳朵,我還有我的聲音,我還有很多戰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