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點贊《河南村的重生》:駐村第一書記找對路子助脫貧
光明日報5月13日報道,“治荒山,修道路,青山綠水真白銀,改水改廁又改電,看病尋醫不出村,鰥寡孤獨掛心上,產業扶貧情深深……”在河南省內鄉縣河南村,83歲的鼓兒哼非遺傳人李文生老人,用生動的說唱藝術傳唱著河南村脫貧攻堅帶來的變化。
河南村駐村第一書記李曉華介紹,在河南省2018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河南村被評為最優等級。“脫貧后的河南村,干部群眾都憋著一股勁,對奔小康信心十足。”
換了水土,更要換思想
河南村地處豫西山區,是一個國家級貧困村。在精準扶貧政策幫扶下,這個村易地搬遷到距離縣城3公里的省道旁,2016年實現了脫貧摘帽。然而,搬出山窩窩的河南村,扶貧產業基礎依然薄弱,基層組織“造血”功能低下,貧困戶致富奔小康精神動力不足。2017年,村里尚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5戶178人。
改變,從抓基層黨建開始。李曉華說,換了水土更要換思想。村支兩委以黨員“雙日”活動(黨員學習日、群眾代表評議日)觸動基層干部和無職黨員的思想,要求黨員干部亮身份,履承諾,爭作為,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去年,村里為了解決人畜吃水問題,需要在張建虎的地里打一眼井,但大家知道他是個“犟筋”,怕和他說不通。誰知張建虎慷慨地說:“我是個黨員,打井為大家,在我的地里,隨便打!”
就這樣,普通群眾也開始積極向黨組織靠攏。黃洋、李書申等青年農民,不但熱心公益事業,而且積極申請入黨。他們說,入了黨,就能更好地為鄉親們辦事。
“三帶五聯”創建活動是河南村抓黨建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的另一抓手。由黨員干部、社會能人、致富能手帶動成立聯戶組,聯戶組長組織群眾聯學、聯幫、聯保、聯爭、聯創,通過講政策、樹典型、激勵先進、鞭策后進,實現對貧困戶的志智雙扶。
每個月月底,村干部、聯戶組長、貧困戶和非貧困戶代表組成的評議小組,要到貧困戶家中了解生產、生活狀況,評議脫貧做法,并根據情況現場打分、錄像。勤儉持家、戶容戶貌、誠實守信、尊老敬老等都是評議內容,得紅旗的貧困戶還能憑積分在“愛心超市”兌換生活用品。
開對方子,找對路子
過去河南村窮,主要是因為沒有產業。“精準扶貧就是實事求是,幫農民找對致富路子。”李曉華和村支兩委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扶貧攻堅、強村富民的根本之策。
作為省派駐村“第一書記”,李曉華每年有50萬元的配套扶貧資金可在村里使用。有了扶貧款,怎么用大有講究。
河南村有4000余畝荒山,村民有種植冬桃、軟籽石榴等小雜果的傳統,但長期受制于道路不通和不能灌溉等問題,只能靠天收。李曉華爭取到項目資金160萬元,硬化了村西、麻岈子等丘陵區的8公里路面,配置4臺200千瓦變壓器,規劃30眼150米的深井,冬桃、軟籽石榴等生態產業種植面積發展到800多畝,形成規模效應。
冬桃豐收了,放在哪里保存?一座200平方米的冷藏庫解決了水果保鮮的難題。果實未成熟時,將冷庫租賃,村集體收入增加5萬元。“路通了,貨能出去了,再依托電商平臺,我的300畝小雜果剛從樹上摘下來就裝箱發往外地了。”種植大戶李春堂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
河南村為解決貧困戶、留守婦女、年齡偏大的村民就業問題,引進縣造紙龍頭企業仙鶴紙業在村里建起扶貧加工車間,就地解決了65名村民就業。
2017年,河南村進行了集體產權改革,成立了河南村集體經濟股份經濟合作社,縣財政注資100萬元,村集體年分紅10萬元;利用農戶流轉的10畝荒山,引進南陽金冠電氣,投資230萬元建成村光伏發電站,當年并網發電,年增加村集體收入10余萬元。目前,村集體收入達36萬元,結合扶貧項目,村里配套了標準化衛生所、幼兒園、小學和社區養老院。
環境漂亮了,心里美氣
鄉親們的生活環境干凈整潔,靠的是制度力量。村里規定,村干部帶頭義務勞動,大家既要自掃“門前雪”,又要求每人每月出兩個義工,專門清理村內公共衛生。同時村里還購置了環衛設備,由貧困戶負責日常的環境衛生,道路干凈了,貧困戶也多了一份收入。
為了讓村民享有健康保障,普及農村大病救治、新農合等政策,經過多方努力,河南村爭取政策資金35萬元,一座標準化村級公共衛生服務中心落成了。在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床位、配藥室、觀察室、咨詢室、診斷室、公共衛生室及基本的醫療器械一應俱全。
河南村共有村民649戶2164人,都建有健康醫療檔案,每年享受免費體檢。醫生給予用藥指導,現在每天約有二三十位村民來看病,真正做到了“小病不出村”。中心還對接大醫院,定期為村民進行義診。
環境美了,身體好了,村民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提高了。2018年4月,河南村“便民服務中心”建成,配備有圖書館、文化活動室、閱覽室等,村里選用專職文化管理員負責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村婦聯主任賈玉霞介紹,村里還在周末組織婦女開展廣場舞健身大賽,村廣場舞文藝隊多次在縣里拿獎。
毛洼組村民李文生精通的傳統曲藝鼓兒哼,申請了省級非遺。村里積極引導李文生古韻新唱,唱響身邊的扶貧故事。“環境漂亮了,心里也美氣,我唱了一輩子,越唱越有勁了!”李文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