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11日11:55 來源:農民日報
西華縣委書記林鴻嘉(右三)在紅花鎮張莊村查看示范田小麥。徐馳攝
本報記者張培奇范亞旭李慧斌
4月下旬,在河南省西華縣的10萬畝對比田內,小麥正抽穗揚花,減施化肥的小麥肥壯油綠,麥穗長勢均勻整齊。
西華縣農業農村局農藝師朱洪啟在麥田里一邊仔細查看小麥長勢,一邊連說長勢喜人,“按說產量增減肉眼看不出來,可這苗肥根壯,畝產1200斤打不住。”
這10萬畝對比田是西華縣正在進行的土壤殘留降解和化肥減量技術應用試驗:每畝地化肥使用量減少約30%,按照普通田地每畝小麥施用100斤復合肥、20斤尿素計算,10萬畝對比田可減少化肥用量1800噸,能裝滿600輛農用卡車。
近年來,作為產糧大縣的西華縣借助農業科技手段,以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治理為支點,研究推廣過程農業新模式,在保證糧食增產提質的同時,將化肥使用量降下來,展開了一場農業綠色轉型的“減肥革命”。
化肥過量,“地還喂瘦了”
“稀稀拉拉三小片,撲撲楞楞尺把高,忙忙活活三把麥。”71歲的西華縣紅花集鎮張莊村村民楊亂回憶起幾十年前種莊稼時這樣說。
他所在的紅花集鎮張莊村屬于黃泛區,沙地土薄,小麥產量一直不高,溫飽也成了問題。化肥的使用給當地人找到了一條“活路”。“那時候1畝地撒十幾斤化肥,苗壯葉綠,產量翻倍。”楊亂回憶說。
現如今,30多年過去了,種一季糧每畝地就要用120多斤化肥,用量翻了10倍,但是糧食產量卻不見增加了。更讓當地農民擔心的是,一旦不用化肥,產量就往下掉。“村里人都說‘地吃饞了,也喂瘦了’。”楊亂說,買化肥的錢越來越多,土地肥力卻越來越差,土壤還板結嚴重。
河南省耕地質量保育技術聯盟理事長黨永富在研究過程中也發現化肥導致土壤酸化板結的問題,他解釋說:“長期使用化肥后,土壤板結就像‘千層餅’,植物根只能橫向長,扎不深。而健康的土壤像海綿,根直著往下長。過去小麥根須能達到2米,現在只扎在地表10~30厘米。有人說作物不耐旱了,其實與土壤和根有很大關系。”
化肥這個曾經讓人欣喜的東西,現在卻成了“罪魁禍首”,不合理的使用導致耕地有機質含量減少,基礎地力下降;同時也降低了作物的吸收率;化肥揮發進大氣還有可能生成霧霾,流失到水體里造成富營養化。
耕地退化帶來的諸多問題讓西華縣認識到,減少化肥使用量,修復土壤迫在眉睫。在科技創新引領下,西華縣大力實施生物土壤殘留降解和化肥減量技術,并率先推廣土壤修復產品研發應用。2016年,我國首個化肥減量新技術“炭吸附聚谷氨酸有機水溶肥”在西華縣通過了成果評價。該技術被總結為“一減一增一提一治”,即減少化肥使用,增加糧食產量,提高農產品品質,防治環境污染。
該技術在綠色增產方面效果明顯,化肥減量達到20%,除草劑殘留遠遠低于國際標準,農作物增產8%。其核心是一種叫“炭吸附聚谷氨酸”的生物制劑,經過技術改進,使用這種有機肥的成本降至每畝地30元。
土壤殘留降解和化肥減量技術的應用推廣,不僅提高了糧食產量,增加了農民收入,還為西華縣農業提質增效和綠色發展打下了根基。
化肥少了,“產量還高了”
曹自堂是西華縣的種糧大戶,他在當地流轉了1000多畝地,當初,縣里農技人員勸他使用化肥減量新技術。“因為心里沒底”,所以他堅決不答應。最后,縣里承諾如果減產包賠損失,他才勉強拿出10畝玉米做試驗。
然而,令曹自堂沒有想到的是,玉米收割時別人家地里的玉米桿都干了,他這10畝玉米仍在灌漿,還是活稈成熟的姿態。由于當年高溫災害,玉米總體產量不高,但是他這10畝試驗田平均畝產卻達到了1400斤。“沒有想到,化肥用少了,產量反而高了。”曹自堂興奮地說。
以前,曹自堂和當地許多農民的想法一樣,認為種地凡是遇到莊稼生長不旺,就是肥沒用夠,從來就沒想到化肥過量使用反而容易減產。如今,他不僅將所有土地都用上了化肥減量技術,還帶動周圍的人一起轉變觀念,科學種田。
西華縣設立專項財政資金,鼓勵農民在生產中使用化肥減量新技術,對使用聚谷氨酸水溶肥連片面積達到1000畝以上的,實行以獎代補。
西華縣還積極強化示范帶動、政府推動、社會聯動作用。在全縣原有10萬畝示范田的基礎上全面推廣聚谷氨酸水溶肥。同時,將化肥減量技術推廣應用到玉米、大豆、花生等大宗傳統農作物上,以及奉母紅薯、黃橋鮮桃、紅花苗木、大王莊韭菜、艾崗辣椒、東王營葡萄、田口花生等“一鄉一業,一村一品”農產品種植過程中。
接下來,西華縣還將推廣試驗土壤殘留降解和化肥減量技術70萬畝,用于小麥種植全過程。
品質提升,“自掏腰包也用”
有了種糧大戶的示范帶動,當地許多農民也看到了節肥帶來的好處,楊亂和其他村民一樣,隔三差五就去田里看看小麥長勢。為了幫助農民承擔新技術可能帶來的風險,西華縣財政拿出300多萬元專項資金,按照每畝地30元的成本,在全縣22個鄉鎮(街道)開展技術推廣。通過種肥同播,直接減掉20%的底肥,每畝地能節省化肥投入50元左右。
用上了節肥技術的張莊村黨支部書記張建偉算了一筆賬,按照縣里提倡的用量,現在每畝地底肥只用80斤,苗肥只用10斤;按原本底肥100斤,苗肥30斤保守計算,減肥大約30%。他說:“眼瞅著出效果,往后自己掏腰包也得用起來。”
2016年以來,西華縣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利用無人機噴施葉面肥均勻而精準的優點,在全縣范圍內推廣使用,達到節肥控量效果。
2018年,“化肥減量”寫入了西華縣的政府工作報告,正式把土壤污染治理納入全縣工作“大盤子”,加大對生物科技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研發應用的扶持,將以點帶面,層層推動。
新的節肥技術讓農民吃上了“綠色”飯,但是這遠不是西華縣農業變革的終點。西華縣委書記林鴻嘉說:“作為傳統糧食生產大縣,必須著眼長遠,從農田化肥減量、農藥殘留消降、土壤生態修復等基礎工作入手,加強農業生產全過程的質量管控,再造一個農業大縣。”
水牛奶、牦牛奶、羊奶、駱駝奶、植物奶……這類乳制品近年來成了消費者的新寵,甚至連不少博主都在“安利”它們,稱其比起普通牛奶,味兒更濃、營養更好、脂肪含量更低。與此相關的傳言,也在朋友圈不斷蔓延。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們又該如何科學選奶?對此,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眼神明亮,笑容明媚,看起來樂呵呵的18歲少年郭家寶,已經獨自照顧高位截癱的父親13年。” 郭英杰告訴記者,這是每天自己和兒子的日常,二人相依為命,也常開玩笑調節氣氛。考慮到他的困難,學院為他和父親提供了單獨的宿舍,并提供生活補助,開通了貸款綠色通道。
添加“西布曲明”的減肥藥、添加“西地那非”的“瑪卡蟲草丸”,還有真醫師售賣的假藥“五蛇疼痛丸”……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近日發布的8起危害食藥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顯示,當前,食藥安全犯罪花樣不斷翻新,犯罪形式依然嚴峻。
3歲的孩子本應天真無邪、無憂無慮,但最近,一個胖到走路搖擺、令人擔憂的3歲小女孩佩琪出現在網絡上時,其與年齡極不匹配的體重引起了廣泛關注。
超級減肥,無副作用、不反彈、月瘦8-15斤……近日,一款超級減肥藥在微商代購中流行開來,這款號稱日本的黃金減肥藥,不需要任何節食。
那些年,曾經坑慘了你的減!肥!謠!言!
據公交車長姚彬華介紹,當時他駕駛公交車行駛在路上,當他行駛至瑞達路南流村時,一個男孩兒上了車。”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車長姚彬華提醒廣大市民乘客,一定要科學減肥,合理飲食,切勿因為過度節食,影響身體健康。
8月7日上午,鄭州公交二公司B20路車長錢龍正在自己的車廂內張貼“減重小妙招”。“減重小妙招”還沒有貼好,便引得同事們的陣陣圍觀。
2020年央視3·15晚會今天(7月16日)舉行,趣頭條廣告藏貓膩被曝光。央視記者在趣頭條看到了一則減肥信息,但點開后發現是減肥茶的廣告,央視記者購買了減肥代用茶后,發現這是一款食品。
今天,北京、天津等5省份 將結束最后的高考考試科目 高考結束后 那些暖心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