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13日11:06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編者按】李克強總理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持續釋放內需潛力。這既是為了有效應對國際復雜嚴峻的經濟環境變化,也是以強大國內市場為我國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力支撐,更是破解2019年經濟下行壓力的關鍵舉措。強大國內市場怎么干?有哪些生動具體的案例可供參考?就此,光明網理論部聯合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邀請業內多位專家學者推出系列解讀文章,就如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進行專業性地深入研討。
作者: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劉根榮
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發展,中國迅速崛起。隨著經濟迅速發展,人均收入不斷攀升,我國內需市場快速增長,規模不斷擴大。在更高水平、更高層次上促進中國經濟向世界開放的同時,我們要繼續強調培育和利用好國內市場的重要性。
一、培育和壯大國內市場,形成強大的國內需求,是大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培育和壯大國內市場,有利于轉換經濟增長方式。隨著中國經濟成長,中國出口市場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局面,我國過度依靠投資和外需的經濟增長模式,已使得能源、資源、環境的制約影響越來越明顯。一方面,客觀上,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市場市場容量日漸飽和,難以承接中國商品大量涌入;另一方面,這些國家國內政治和經濟勢力對中國商品擠占其本國市場的局面日漸不滿,導致頻繁的雙邊貿易摩擦。這對中國宏觀經濟穩定形成巨大的沖擊。從已有成熟的大國經濟發展的經驗來看,沒有哪個大國能夠長期依賴出口市場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因此,中國必須改變依靠投資和外需的經濟增長模式,大力發展國內市場,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依靠內需自我循環、良性發展的能力。
其次,培育和壯大國內市場,有利于構建以我為主的全球價值鏈體系。在依靠投資和外需的經濟增長模式中,中國制造業缺乏品牌塑造能力與動力,也缺乏新產品、新技術創新的動力,只能被動滿足海外市場需求,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中處于低端環節,只能以低勞動力成本與低生態成本參與國際競爭,處于被兩端壓榨的不利局面。這不利于中國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也完全不符合中國大國經濟所應有的國際競爭地位。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利用好國內消費需求轉型升級帶來的發展機遇,注重品牌建設,以科技創新、產品創新滿足國內需求。在產業鏈分工上逐步占據以研發、設計以及營銷為主的高價值環節,并構建起以我為主的全球價值鏈體系。
最后,培育和壯大國內市場,有利于更好利用好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以國內消費需求與投資需求為主帶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可以降低對出口的依賴,減少貿易摩擦。當然,形成以強大國內市場為依托的大國經濟,并不意味著中國會走一條封閉保守的逆全球化的道路。恰恰相反,中國將立足于強大的國內市場,以更加自信、更加開放的姿態融入世界經濟,以“一帶一路”建設為抓手,實現中國企業在國內外市場的融合發展,更好地利用好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二、堅持市場取向的改革,加大改革力度,是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根本保證
要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實現“六穩”,就必須堅持市場取向的改革,加大改革力度。
加快國內市場體系建設,完善各類商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在商品體系建設方面,要進一步發展平臺經濟,促進流通創新;發展工業互聯網經濟,打造智慧型家居制造業,引導消費變革。生產要素市場建設方面,著重發展和完善資本市場,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大對要素所有者的產權保護,促進資本、技術、人才等先進要素的合理流動。
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權益。加強信用體系建設,打擊假冒偽劣坑蒙拐騙等違法違規行為,凈化消費環境。國內中高端消費人群的消費意愿與消費能力強,出國旅游與奢侈品消費成為其重要的消費模式。保護消費者權益,有利于提高消費水平,促進消費結構升級,減少國內消費購買力的外溢。
加強產權保護,特別是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產權制度是有效界定和維護市場經濟活動主體的權益,形成穩定預期,提高市場效率的根本保證,也是形成強大市場的基石。加大產權保護,特別是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是促進現代經濟技術進步的動力。知識產權是企業創新的重要保障,提高知識產權保護可以提高企業家的創新積極性,也可以維護企業利用品牌、專利產品或技術形成的競爭優勢。
深化稅費制度、投融資制度改革。必須切實實行減稅降費政策,特別是要降低對水、電、煤氣、天然氣等能源資源的收費制度,降低商業性收費標準,減輕企業負擔。要提高企業直接融資比例,降低企業利息負擔,提高實體經濟的盈利能力。
消除壟斷,降低行業壁壘。放開競爭性行業,以競爭中性政策鼓勵民間投資;推進公用事業部門投資多元化,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對投資者或企業實行普遍的國民待遇,為社會資金尋找新的投資渠道。
放松管制,為新經濟成長預留制度空間。生活中新經濟所帶來的市場潛力擴大的機會比比皆是,例如利用“互聯網+”創造出許多新的商業模式。其中,以“互聯網+農產品”為例,通過各類互聯網平臺實現了農產品生產、農產品流通、旅游觀光等多業態的融合發展,形成了定制化體驗式的現代農業,提高了農產品的消費需求。對于這些新經濟、新商業模式,政府相關部門應在一定程度上放松管制,減少行政干預,為其發展預留富有彈性的制度空間。
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要加快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等區域一體化建設,以區域經濟一體化拉動投資需求。在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要注意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要讓企業成為區域一體化的主體,通過企業的兼并重組等投資活動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
[ 責編:李澍]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根據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和中央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宣講提綱精神,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理論教育講師團精心策劃、制作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系列微動漫,共20篇。
作者: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傳媒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員 黃恒學 近年來國際市場持續動蕩,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明年我們會從內容、產品、供應鏈和質量四個方向深耕國內旅游市場,并以深耕國內為基礎,實現全球戰略的布局。在等待海外旅游重啟的現階段,國內旅游市場正呈現快速復蘇態勢,包括攜程在內的各大旅游企業紛紛向目光聚焦國內市場。
今年下半年以來,“兩新一重”投資項目加速推進,出口企業紛紛開拓國內市場。” 專家預計,伴隨擴大內需戰略的深入推進和相關政策舉措的落地見效,下半年,中國經濟將得到有力支撐。
資料圖:中國長城(西藏)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基地項目智能制造生產線。(圖源:經濟日報) 日前,中國31個省份2020年上半年經濟運行“成績單”已全部公布,數據顯示,各地經濟增速較一季度均有明顯回升。
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海關總署和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防范疫情輸入風險、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監管有關信息。今年上半年,國內市場銷售的進口食品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合格率為99.25%,主要不合格項目為農獸藥殘留超標和質量不達標。
隨著新業態、新模式加速創新,各種新型消費迸發出強大的活力。今年國家還將繼續出臺措施,引導制造企業應用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技術精準對接國內市場消費升級的需求進行創新升級,同時,加快補足農村電子商務短板促進縣域新消費市場崛起。隨著各項政策進一步釋放國內市場消費潛力,將為經濟加速良性循環、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新動能。
6月3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6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0.9%,比5月上升0.3個百分點,為3個月來首次回升。6月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4%,比5月上升0.8個百分點,連續四個月回升;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4.2%,比5月上升0.8個百分點。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于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在鼓勵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同時,支持適銷對路的出口產品開拓國內市場。商務部的調查顯示,境外疫情蔓延,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導致外貿企業訂單下滑,出口轉內銷的積極性上升。
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嚴重沖擊,外需萎縮,我國部分外貿產能轉向國內市場。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圍繞支持企業增訂單穩崗位保就業,加大信貸投放,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降低進出口合規成本,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