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08日09: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馬旭(左)和老伴在家門口。
徐 晨攝(影像中國)
見到馬旭時,她正在老伴顏學庸攙扶下從舞蹈教室走出來——這里是武漢市黃陂區老年大學,他們每周都要乘公交過來學習課程。
如不是旁人介紹,很難把這位身著迷彩軍裝的瘦小老太太和英姿颯爽的“空中花木蘭”聯系起來。
兩間低矮的平房,小小的院落里種了些油菜和萵苣;臥室里勉強放下一張床和幾件家具,滿墻的書占據了本就狹小的空間。這就是馬旭夫婦的家。
自己過著儉樸的生活,卻為他人“一擲千金”:去年9月,在武漢市一家銀行網點,馬旭夫婦向工作人員提出轉賬300萬元,結果驚動了警察,以為老人遇上了電信詐騙。經多方核實才得知:馬旭要將1000萬元畢生積蓄捐給家鄉辦教育,這是分批捐出的第一筆善款。
“只有讓孩子們接受更好的教育,才能幫他們改變命運。”馬旭平靜地說。
馬旭老人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新中國第一代女空降兵。1947年,14歲的馬旭考入東北軍政大學,又先后在中國醫科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等學校學習。1958年,馬旭加入步兵某師衛生營手術繃帶所任軍醫。
1961年,中央軍委決定組建空降兵部隊,馬旭奉命負責跳傘訓練的衛勤保障。她向組織提出,希望能和戰士們一起參加跳傘訓練。但由于她個子小,體重太輕,遠不能達到訓練大綱要求,請求沒有被批準。
馬旭不死心。她晚上偷偷到訓練場上自己練習跳傘動作,每天練習上百次。
半年后的地面動作考核中,馬旭連跳三次,動作標準利索。從此,馬旭正式和戰士們一起參加跳傘訓練。20多年里,馬旭跳傘的身影遍布大江南北。
為了幫助空降兵避免在著陸時扭傷,她和同為軍醫的丈夫翻閱大量資料,結合自身跳傘實踐,發明了“充氣護踝”,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后來,他們又一起研制出高原跳傘“供氧背心”,解決了空降兵高原跳傘的缺氧難題。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馬旭,希望為家鄉做些事情。2018年3月,她決心將通過搞科研、專利轉讓等積攢下的1000萬元全部捐給家鄉黑龍江省木蘭縣,用于教育和公益事業發展。今年2月,馬旭當選“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
馬旭夫婦房間的墻壁、柜子、桌子上,貼滿了各種手抄雙語小紙片,如今她仍在堅持學習。“我感覺從來沒有離休過,總感覺時間不夠用。”86歲的馬旭說。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08日 04 版)
12月16日,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崔道植、馬旭、陳立群這三位老人的感人事跡,只是全國千千萬萬離退休干部先進事跡的一個縮影。
在地道的澄城人雷強眼中,西安的羊肉泡饃就是他家鄉的水盆羊肉。雷強說:“徵縣是澄城縣過去的名字,注冊‘古徵雷記’澄城水盆羊肉商標,是希望古徵雷記澄城水盆羊肉能夠走出陜西,將陜西飲食文化傳播出去。
從14歲當兵離開故土,這是86歲的馬旭時隔72年第一次回到家鄉黑龍江省木蘭縣。” 馬旭和老伴顏學庸,游過長江和武漢東湖,現在最大的愿望是在松花江里,下水感受一下家鄉的溫度。
從14歲當兵離開故土,這是86歲的馬旭時隔72年第一次回到家鄉黑龍江省木蘭縣。” 馬旭和老伴顏學庸,游過長江和武漢東湖,現在最大的愿望是在松花江里,下水感受一下家鄉的溫度。
馬旭,今年86歲,是我國首批女空降兵之一,曾創造我國空降兵歷史上的多個第一。受到馬旭無私精神的感召,黑龍江省木蘭縣當地很多人也紛紛捐款捐物,以馬旭的部分捐款為啟動資金,加上木蘭縣各界捐款200多萬元,成立了馬旭慈善助學基金。
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8周年紀念日,98載奮斗拼搏,非凡的初心和使命,引領中國共產黨由小到大、由大向強,發展成為今天擁有9000多萬黨員的政黨,創造“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跡”,更把這個政黨和一個國家的夢想、一個民族的向往、億萬人民的期盼緊緊融為一體。
下午13時40分,記者來到湖北省軍區第七干休所,見到準備前往銀行辦理已到期500萬元理財產品的馬旭夫婦。
駐黃陂原空降兵某部隊離休干部 馬旭 當選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 馬旭端起獎杯 圖片來源:央視“感動中國”欄目組 少小離家 鄉音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