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04日10: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鹽池縣的灘羊目前已達300多萬只,貧困戶收入80%以上來自以灘羊為主導的特色產業。
鹽池縣林木覆蓋率、植被覆蓋率分別達到31%和70%,草原產草量由10年前的每畝48千克提高到147千克。
是什么點綴了寧夏鹽池的春色?寬闊的花馬湖,映照出藍天白云,靜靜依偎在鹽州大草原的鹽池古城,正在被春風喚醒,周圍山坡草原上、樹梢上,看到草木吐綠,聽到鳥兒歡歌,無不讓人心情舒暢。
比春色更讓鹽池人欣喜的是,經國務院扶貧辦組織第三方嚴格評估考核,鹽池以綜合貧困發生率0.66%、群眾認可度97.71%的優異成績,正式退出了貧困縣序列,成為寧夏西海固區域率先摘帽的縣。
“增收靠的是飼養灘羊!貧困戶收入80%以上來自以灘羊為主導的特色產業。”鹽池縣縣長戴培吉說。
灘羊是鹽池的傳統產業,鹽池農村70%左右的家庭以養羊為生,曾經高峰期養殖量近70萬只。可為啥以前就貧困呢?原因就在于無序養殖,養多了草原逐漸荒蕪,草沒了,沙就來了。據統計,上世紀80年代75%的人口和耕地處在沙區。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風沙滿地跑,沙丘比房高。”65歲的馮記溝鄉馬兒莊村村民王占勝回憶道,“那時真被沙欺怕了。”
改變發生在2002年。這一年,鹽池在全自治區率先實行封山禁牧。千百年來都自由放牧的羊群全部進舍入圈飼養,草原、林地等圍封育林育草。
“養不成羊還咋活?”養殖方式驟轉,34歲的冉生寶思路難轉,那年他賣掉羊,帶全家離開馬兒莊村進城務工。9年里,“每次回老家都能看到變化,村子變得越來越美。”冉生寶心又動了。2013年,賣掉務工幾年掙出來的出租車,冉生寶又帶全家回到了村里。“這回我看準了致富門道,圈養灘羊。”貸款19萬元,政府貼息;平整場地,蓋30多棟棚,政府補貼15萬元。冉生寶的灘羊事業,起步便順風順水,2014年,他就掙了十來萬元;2017年羊價上漲,入賬30萬元。
僅一個馬兒莊村,現在基礎母羊就有1.3萬多只,比封山禁牧前多出一倍多,村民人均收入達到了10200元,是1995年人均收入的近20倍。而整個鹽池縣的灘羊目前已達300多萬只。這些年羊肉價格起伏,灘羊卻始終被市場看好。戴培吉介紹:“縣里組建了灘羊產業發展集團和鄉村灘羊協會,在標準體系、質量追溯、品牌營銷等關鍵環節上有新招、出實招。”
和收入一樣,草場面積也翻著跟斗地擴大。記者跟著王占勝四處艱難尋找當年黃沙肆虐的痕跡。近看,良田萬頃,如今全部種上優良飼草;遠眺,是樹與草的世界,都是封山禁牧后補種的。“我們終于不再被沙欺負了!現在村民們不僅不再放牧,每年還會主動參與植樹。”王占勝感嘆。
如今,鹽池縣林木覆蓋率、植被覆蓋率分別達到31%和70%,草原產草量由10年前的每畝48千克提高到147千克,境內100畝以上的明沙丘基本消除。鹽池縣委書記滑志敏坦言:“百姓致富與生態發展從過去的一對矛盾體,變成了共同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我們鹽池實實在在實踐出來的成果!”
路況好,路上不顛,大家越聊興致越高。同行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回不只是摘掉貧困縣的帽,繼前幾年捧回“全國防沙治沙先進集體”榮譽后,鹽池還被評為“全國綠化先進縣”。正聊著,他突然手指天空:“看,老鷹!好多過去消失的野生動物,這些年都回來了。”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04日 01 版)
在寧夏固原市隆德縣,閩寧扶貧產業園成為閩寧協作中推動產業脫貧的重要載體。講述人:福建農林大學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 林占熺 1996年,福建和寧夏結成幫扶對子。
寧夏、遼寧、貴州、內蒙古等地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時,出臺一系列舉措助力企業安全有序復工復產。截至目前,遼寧全省各級財政累計下達資金20.6億元,用于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遼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達71.3%。
題:因地制宜掘“黃金”——全國特色農業快速發展為農民增收闖出新路 鞍山觀賞魚集散地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鞍山市觀賞魚協會會長石全成說,地方特色農業規范發展、擦亮品牌,從“小家碧玉”變成“大家閨秀”,打開了一片大市場。
7月4日,“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網絡媒體行來到寧夏鹽池縣,鹽池縣位于陜甘寧蒙四省交界地帶,地處毛烏素沙漠南緣,既是革命老區,也是寧夏中部干旱帶上的國家級貧困縣,總人口17.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3萬人。
7月4日上午,“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網絡媒體行來到寧夏鹽池縣。在發展灘羊產業的同時,劉相莊自然村還將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杜絕偷牧,加大禁牧,優化生態,營造綠色草原,為打造美麗鄉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基礎。
金秋時節,鹽池縣在寧夏9個貧困縣區中率先脫貧摘帽的消息,迅速傳遍當地山區原野,沸騰了每個人的心窩窩。鹽池瞄準貧困群眾發展產業資金短缺的薄弱環節,創新開展互助資金、評級授信等多種金融扶貧小額信貸工作,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金融扶貧“鹽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