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xxxxbbbb国产,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改變,從這里開始——西藏60年重大基礎設施巡禮

2019年03月26日16:22  來源:新華社

5034

  新華社拉薩3月25日電題:改變,從這里開始——西藏60年重大基礎設施巡禮

  新華社記者劉洪明、王軍

  眼下的雪域高原,拉林鐵路、葉巴灘水電站等重大工程迎來建設的黃金時期。西藏民主改革以來,西藏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從一無所有到日臻完善。

  60年來,國家累計投入1萬多億元實施了800多個重點建設項目,基礎設施實現超常規發展,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一個欣欣向榮、繁榮興旺的新西藏呈現在世人面前。

  世界屋脊逐步變通途

  在舊西藏,西藏沒有一條正規公路,貨物運輸、郵件傳遞全靠人背畜馱。60年來,西藏公路、鐵路、民航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呈現多點突破。

  西藏第一條高速公路——拉薩至貢嘎機場高速公路,全長37.8公里,總投資15.9億元。2011年7月建成通車后,將拉薩市區到貢嘎機場的行車時間縮短了半個小時。

  正在建設中的川藏鐵路拉林段(2018年10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拉貢、拉林等7條高等級公路建成通車,青藏鐵路、拉日鐵路建成運營,川藏鐵路提前上馬,拉林段建設進展順利,建成運營民航機場5個,現代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形成。

  截至2018年底,西藏全區公路通車里程達到9.74萬公里;新增34個鄉鎮、533個建制村通硬化路,新增199個建制村通客車,鄉鎮、建制村通硬化路率分別達到82.5%和47.9%,通客車率分別達到72.9%和32.7%。

  千家萬戶燈火通明

  民主改革之前,西藏能源嚴重匱乏,能源利用主要依靠秸稈和畜糞。僅有一座125千瓦的小電站,且只供少數特權者使用。

  西藏第一座大型水電站——藏木水電站,于2014年11月投產發電,是西藏電力發展史上由10萬千瓦級到50萬千瓦級的標志性工程。藏木水電站位于海拔3300米以上的雅魯藏布江中游、山南市加查縣境內,由中國華能集團公司投資、建設和運營,設計年發電量25億千瓦時,對當地的生產生活水平提高有著顯著的帶動作用。

  工人在玉麥鄉境內施工(2017年12月17日攝)。新華社發(白峰 攝)

  民主改革以來,西藏先后建成了藏木、果多等一批骨干電站和青藏聯網、川藏聯網、藏中與昌都聯網等電網工程,初步實現用電人口基本覆蓋,主電網延伸到63個縣(區),主電網人口覆蓋率已達81%,其余農牧民通過小水電局域網、戶用光伏系統解決基本用電。全區清潔能源電力總裝機容量、全社會用電量分別增長了近14500倍、7300倍。

  山南市加查縣拉綏鄉老人桑珍說:“小時候燒火做飯和烤火取暖都要靠牛糞和木頭,這幾年不僅通了電,還有天然氣,孩子晚上寫作業再也不用擔心看不清楚了,生產越來越方便。”

  據了解,西藏水能、太陽能、地熱能資源量均位居全國首位,目前已初步建成了水電為主、太陽能、風能、地熱能多能互補,并與內地電網互聯互通的綜合能源體系。

  灌區體系基本形成

  舊西藏,農業生產全部靠天吃飯,糧食產量較低。農業生產長期處于原始耕作狀態,勞動工具原始簡單,整個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

  如今,“西藏糧倉”的日喀則大地,灌渠密布。作為當地滿拉水庫的配套工程,滿拉灌區工程覆蓋江孜縣、白朗縣、桑珠孜區共147個行政村,干渠總長約245千米,灌溉面積46.9萬畝。

  西藏日喀則市拉孜縣曲下鎮農民格桑收獲青稞(2018年9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民主改革以來,西藏水利設施更加完善,滿拉、旁多等一大批水利樞紐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大型灌區及重點中小灌區陸續建設,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345萬畝,建成灌溉飼草料地面積18萬畝,灌區體系基本形成。

  隨著農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基本打通,農田水利建設為糧食連年豐收和畜牧業生產水平持續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西藏糧食產量由1959年的18萬噸增長到2018年的104萬噸,肉奶和蔬菜產量分別達到84萬噸和90多萬噸。

  現代通信逐步完善

  老一輩的藏族人曾為了送一封信,騎馬從日喀則出發,到拉薩需要10天。有了電報后,這樣的事情逐漸成為回憶。如今已在西藏普及的手機讓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家兒女實現了與外界的即時溝通。

  初春的羌塘草原,一派生機盎然。阿里地區改則縣牧民噶瑪每天都在湖邊放羊,用手機播放著藏族歌曲,還能隨時跟家人發微信聊天。

  “過去我們祖祖輩輩外出放牧根本沒辦法跟家人聯系,只能‘靠吼’,聽不聽得清楚,要看是順風還是逆風。現在用上手機,隨時可以給家人和朋友打電話,很方便。”噶瑪說。

  舊西藏的通信長期處在驛站傳遞狀態。20世紀40年代,無線電臺出現在部分地區,但對廣大群眾來說,通信仍是一片空白。如今,青藏鐵路沿線、世界海拔最高的普瑪江塘鄉、人口最少的玉麥鄉、蓮花秘境墨脫縣,越來越多的地方有了通信信號。

  這是在工布江達縣拍攝的鄉村快遞車(2018年4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

  60年來,西藏遍布全區的光纜、衛星和長途電話網全面建成,縣以上實現4G通信全覆蓋,實現了鄉鄉通光纜、村村通電話,行政村光纖覆蓋率已達到98%。廣播、電視、通信、互聯網等現代信息傳遞手段,與全國乃至世界同步發展,已經深入到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之中。

  截至去年底,西藏全區移動電話基站數達到3.8萬個,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達到194.3萬個,光纜線路長度達18.67萬公里。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112.69%,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為80.91部/百戶,移動寬帶用戶普及率為83.35%。(完)

文章關鍵詞:西藏交通 光伏系統 普布扎西 羌塘草原 全社會用電量 水電站 電網工程 民主改革 滿拉灌區 1959年 責編:王芳菲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地評線】雪域時評:“路”通西藏  幸福悠且長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簽訂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西藏和平解放,西藏歷史由此翻開了新的一頁。未來,堅信在黨中央的領導下,西藏各族群眾定會信心滿懷、團結一心,激揚夢想與使命在新征程中闊步前行。

  • 路見西藏

    在一百二十余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一條公路,都承載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與精神信仰

  • 微視頻系列片《滄桑話巨變》第三集:大地紐帶一一橫跨西藏江河的橋

    高峻逶迤的山峰、陡峭深切的溝峽、湍急奔流的江河……這是世人眼中獨具魅力的西藏風光。在一代代人的奮斗下,川藏線、青藏線、滇藏線、新藏線……進藏的公路網越來越寬,西藏境內的道路也在逐步由拉薩向外圍輻射拓展。

  • 【慶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中經視覺:大美西藏 幸福高原(組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代 玲攝  國家電網電力工人在拉薩海拔3800米的換流站施工。如今,西藏已逐步形成水電為主,太陽能、風能等多能互補的綜合能源體系。旦增西旦攝  西藏昌都市實驗小學的孩子們跳著傳統芒康弦子舞改編成的課間操。

  • 【西藏民主改革60年·高原新時代】幸福藏家吉祥路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過去西藏只有傳統農牧業,如今已發展出高原生物、旅游文化、清潔能源、綠色工業、現代服務、高新數字、邊貿物流七大特色產業。今年西藏將力爭15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全區基本消除絕對貧困。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