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15日11:46 來源:新華網/中國政府網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三場“代表通道”集中采訪活動于3月15日8:00—8:45(大會閉幕會前)在人民大會堂中央大廳北側舉行,邀請部分全國人大代表接受采訪。
3月1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這是全國人大代表支月英在“代表通道”接受采訪。 新華社記者殷剛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我的問題提給堅守大山深處30年的鄉村老師支月英代表。從“支姐姐”到“支媽媽”,您教育大山深處的兩代人,可以說是見證了鄉村教育的發展。今天我們看到村里的學校變美了,但是村里的老師卻沒有多起來。作為一名鄉村教師,不知道今天的你有一個什么樣新的感受和新的期待呢?
支月英:
謝謝記者提問。我是來自大山深處的老師,一生只為一事來。1980年,19歲的我離開了家鄉、離開了親人,去了教師奇缺的奉新縣澡下鎮一個最偏遠的學校。這個學校座落在山坳里,去那里任教,那里海拔近千米,交通不方便。39年中,我走的最多的路是崎嶇的山路,想得最多的事是怎樣教好深山里的每一個孩子。
從“支姐姐”到“支媽媽”到“支奶奶”,教育了大山深處的兩代人。我的交通工具80年代就是“兩條腿”。為什么叫兩條腿?就是因為那個時候只有“腳”這個交通工具,我們學生的課本都是老師用肩挑手提弄上去的。后來我學會了騎摩托車,我的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車,我騎壞了6輛摩托車。我看到我的孩子們一茬茬地走出了大山,有研究生、有學士,有和我一樣當老師的。看到他們在各行各業發光發熱,我感覺到我教的不光是臺下坐的孩子,而是大山中的幾代人的希望。
改革開放40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鄉村學校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說我的白洋教學點,從前漏風漏雨破窗子的泥巴房子再也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封閉式的校園、寬敞明亮的教室和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是村里最漂亮的建筑。可是,鄉村教師的工作生活環境還是比較艱苦,鄉村教師的職業吸引力還是依然不夠好。所以我希望全社會加大對鄉村教師的關心,更大力度提高他們的待遇,讓他們安心從教、舒心從教,讓山里的孩子們在山里的學校好好學習,放飛自己的夢想,和城里的孩子一樣。我希望,有更多的優秀青年投入到鄉村教育,和我們一起助力鄉村孩子,努力奔跑,放飛夢想,助力鄉村全面振興。謝謝。
坐著高鐵看中國,車窗外江山如畫,車廂里雙節勝年。穿越冰雪,無懼風雨,因為“中國號”列車跑出了中國速度,才讓世人見到了瑰麗的中國風景。懂得“天路”的險峻,更懂得守護山河的艱辛,但我們也愿意享受這份輕松和從容,因為我們底氣十足,因為我們從來相信,什么樣的困難都嚇不倒樂觀、勇敢、奮進的中國人民。
坐著高鐵看中國,車窗外江山如畫,車廂里雙節勝年。穿越冰雪,無懼風雨,因為“中國號”列車跑出了中國速度,才讓世人見到了瑰麗的中國風景。懂得“天路”的險峻,更懂得守護山河的艱辛,但我們也愿意享受這份輕松和從容,因為我們底氣十足,因為我們從來相信,什么樣的困難都嚇不倒樂觀、勇敢、奮進的中國人民。
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決策部署,“十三五”時期,中央財政共安排700億元,支持和引導地方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安排17億元,通過實施“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和“銀齡講學”計劃,鼓勵優秀教師到貧困地區、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邊疆地區支教。
啟動偏遠鄉村小學教師公共廚房建設項目,投入2100萬元為東方、臨高等6個市縣的鄉村學校建設鄉村教師公共廚房,并配備必要的廚衛設施設備,惠及212所鄉村小學教師2364人。” 截至目前,全省中小學還建立了省特級教師工作站、省級卓越校長(教師)工作室100個,打造了一支1500余人的省級骨干校長、教師隊伍。
他們每天早上6點起床開始忙碌,除了正常教學外,還要全職護理全托學生們的生活,直到晚上孩子們都睡了才能休息睡覺,有時也要因為照顧生病的學生而通宵不眠。”說到此處,正在為孩子們做午飯的陳果老師長嘆了一口氣,欲言又止,眼圈開始濕潤…… 陳果為學生們上課。
教育資源短缺的地區,總有一些人愿意奔赴條件艱苦的地區,幫助那里的孩子們點亮夢想。他們,是鄉村教師,也是大山深處的燃燈者;他們,被稱為農村教育 “活的靈魂”,也是農村的孩子看向外面世界的“第一面鏡子”。
日前,教育部、中組部、中編辦、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六部門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厚植“鄉村振興+立德樹人”教育情懷,要做改革攻堅的“急先鋒”。
兩年過去了,河南省封丘縣大辛莊小學特崗教師任明杰看到了新的教學樓建成…… 又到9月,老師們又將開啟一個繁忙而充實的新學年。以心血灌溉學生的夢想,盡全力鑄就青春的芳華,教師們的熱愛與堅守,將更好撐起鄉村教育的藍天,讓鄉村孩子的未來熠熠生輝。
?近日好消息頻頻傳來,這些群體的待遇要提高,薪酬、編制都將有大變化!
讀書變得并沒有那么重要 女孩無意中的一句話戳中了張桂梅的心 讓她們讀書 這樣的信念從此在她心里生了根 丈夫早逝,疾病纏身的痛苦沒有擊垮她 2002年開始,張桂梅四處奔走 “像乞丐一樣”籌集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