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13日11:21 來源:人民網
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昆明市支隊聯合昆明市藍天救援中心開展水域救援演練。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引導支持社會組織、人道救助、志愿服務和慈善事業健康發展”“健全國家應急體系,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社會救援力量是我國應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強引導、強化服務,積極支持和規范隊伍建設發展,推動社會救援力量發揮更大作用。”去年8月,應急管理部黨組書記黃明在浙江紹興調研社會救援力量參與應急工作時強調。
在新時代應急管理格局下,如何建好、用好社會救援力量,引導和激勵他們有序、規范參與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參加今年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們紛紛貢獻出了自己的智慧。
優勢和問題并存
“我們常說浙江是七山一水兩分田,加上地處東南沿海,自然災害非常多。因為浙江同是民營經濟大省,民間互幫互助的氛圍濃厚,給發展社會救援力量提供了一個好的基礎。”作為浙江社會救援力量的一份子,全國人大代表、浙江衛視首席主播席文認為,社會救援力量積極參與應急救援工作,體現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展現了中華民族見義勇為的優良傳統。
全國人大代表、國和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乃科表示,我國社會救援力量具有資源豐富、貼近一線、組織靈活的優勢,他們發展速度快、參與熱情高、活動范圍廣、服務領域寬,在災害事故應急救援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在浙江溫州,有些人自己買了專門用來救人的小船。因為對地形熟悉,遇到險情時,他們往往比專業救援團隊更早到達現場。”他說
“不過,從總體上看,社會救援力量存在數量眾多、質量不高,管理松散、未聚合力,裝備低下、專業欠缺,活動有限、缺乏資金等問題。”全國人大代表、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副理事長李曉林說。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類社會救援組織有4000多家,但真正具有專業水平的社會救援組織不足800家 。由于缺乏統一管理,這些組織往往各自為戰。雖然他們在救災救援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因信息不對稱、供需不匹配、活動不規范等,一些救援隊即便及時趕到了救援現場,在面對復雜的救援場面時也無計可施。
擁有豐富海上救援經驗的全國人大代表、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工程船隊副隊長金鋒深有同感:“參與救援最基本的前提是要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技能,水域救援不是背個氧氣瓶就可以下水施救的,起碼得保證自身安全。在這方面,社會救援力量還需加強。”
席文舉例說,假設一場山體滑坡發生后,有人被埋在坍塌的房屋下。如果既不具備專業知識,又沒有生命探測儀等專業設備,僅憑幾把鐵鍬去挖,很可能把支撐點破壞了,引發二次坍塌。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靠專業培訓,而且要靠國家層面開展的系統培訓。
以競賽促專業
應急救援的專業性關乎救援成敗。應急管理部高度重視社會救援力量的專業建設,計劃于今年3月至5月,舉辦全國首屆社會應急力量技能競賽。
競賽將設置破拆技能、水域技能、繩索技能等3個類別12個競賽項目,以區域分類選拔和全國集中競賽的形式,選拔出一批優秀的社會應急救援力量,予以表彰獎勵。他們將在各級應急管理部門統一指揮下,參與災害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
目前,競賽報名工作接近尾聲,有280家社會組織參加了區域分類選拔競賽。
“以競賽促專業的方法能夠激發社會救援力量的熱情,讓大家正視自己的不足,相互學習、補差補缺。”席文告訴記者,通過此次競賽還能全面摸清我國社會救援力量的“底數”,有利于開展整體的規范化建設。
李曉林指出,這里的規范化建設應該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社會救援組織自身的規范化建設,包括內部的組織形式、制度建設、人員管理等;另一方面是社會救援組織與國家救援力量之間的關系,最重要的是增強協同性。
為此,李曉林建議,加大政府對社會救援力量的支持引導力度,將社會救援力量納入政府應急救援體系,作為有益補充;在開展應急救援過程中,主動為其做好銜接溝通工作,給予救援隊員身份認可和必要權限;為長期開展救援工作且社會影響力大、公信力強、救援經驗豐富和力量強大的社會救援組織,配備必要的救援車輛和救援器材,并建立長效機制,每年將救援資金納入部門預算,用于社會救援組織的裝備購置和維護。
全國政協委員、防災科技學院副校長劉春平表示,除了裝備支持,還應健全社會救援力量參與救援的相關制度。
應急救援,法治先行。劉春平認為,我國現有關于社會救援力量參與救援的制度大多停留于宏觀層面,原則性的規定多、可操作性的規定少,相應的參與機制和工作制度也沒有形成,社會力量參與救援往往缺乏正式的、制度化的渠道和途徑。因此,我國需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規,明確社會救援力量的權利和義務,使其在救援中受到法律的保障和規范。這也有助于提高政府與公眾對社會救援力量的信任度,使彼此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
“各級政府可以借鑒四川將社會救援力量納入該省防災減災救災統籌中心統一管理的模式,建立社會力量參與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協調機構,統籌社會力量參與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國家和社會救援力量應采用統一考核標準,未達標的社會救援隊伍要建立共訓共練和服務保障機制。”劉春平說。
程丁、張哲、鐘心宇 攝 5月30日,最高人民檢察院舉行以“同舟共濟,檢護明天”為主題的網上檢察開放日活動。程丁、張哲、鐘心宇 攝 此次邀請了包括一線抗疫的醫護人員家庭的四組家庭、全國人大代表、專家學者和全國檢察機關“法治進校園”活動形象大使參加。
22日,人代會內蒙古代表團;23日,政協經濟界委員聯組會;24日,人代會湖北代表團;26日,人代會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 這一安排,可以看出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注著疫情最重的湖北,飽含著他對湖北逐步“恢復元氣”的迫切希望。
這一聲聲“通過”,反映了特殊時期特殊兩會的廣泛共識,體現了黨的主張、國家意志、人民心聲的高度統一,積蓄起風雨無阻勇敢前行的持久動能。大會通過的各項決議、法律和決定,關系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局,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關系到千家萬戶的煙火日常。
5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勝利閉幕。當前,代表委員意氣風發、精神昂揚,也正在踏上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新征途。廣大政協委員肩負著沉甸甸的責任,必須始終與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凝聚起追夢中國的磅礴偉力。
在內蒙古代表團,習近平強調,要鞏固和拓展產業就業扶貧成果,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機銜接。今年兩會,習近平強調,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付出更加艱辛的努力,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2879票贊成!5月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高票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莊嚴的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掌聲雷動。
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正加快復蘇與改善。“中國制造”擁有獨特優勢,超大的市場規模、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完備的基礎設施也是我國維護全球產業鏈穩定的底氣所在。
關于“民生清單”,代表委員們怎么說?
站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節點,這次會議更顯重要。面對前所未有之風險挑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要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在這次特殊背景下召開的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看望了參加政協會議的經濟界委員,并來到內蒙古、湖北、解放軍和武警部隊3個代表團參加審議,同代表委員們深入交流、共商國是。復雜形勢下,中國經濟社會如何發展備受矚目,總書記在與代表委員的交流中指明方向,闡明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