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月19日08:14 來源:中國新聞網
2月19日是傳統的元宵節。離著它還有兩天時,80后小楊的耳朵便被兩個信息轟炸了:一個是故宮要舉辦“上元之夜”燈會,有票不?一個是隔三差五被人問一句:元宵節以前是情人節啊,知道不?
前一個問題還好說,后一個問題讓小楊直發懵:元宵節不是得吃湯圓猜燈謎嗎?怎么就成了情人節?
聽起來是不大靠譜,可尋根究底的話,元宵節還真稱得上中國古代的“情人節”。
資料圖。中新社發 楊正華 攝
歷史悠久的元宵節
元宵節是個很古老的節日,如果從西漢時算起,它在中國已經綿延存在了兩千多年。
以古代歷法而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又將夜稱為“宵”,正月十五則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是“一元復始”、大地春回的夜晚,所以就叫“元宵節”。
它起源有多種說法。有學者認為跟漢武帝創立的泰一(太一)祭祀有關,原本是皇家祭祀,至東漢末年才開始成為節日。
不管怎樣,這至少說明,在漢朝時元宵節的地位就十分重要了。
雖然看起來一本正經,又是皇家,又是祭祀……但元宵節傳入民間后,很快被改造得極富娛樂性,美其名曰“鬧元宵”。
怎么個鬧法?《隋書·音樂志》有如下記載:“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
也就是說,為慶祝元宵節,載歌載舞的人們常常不分晝夜,怎么開心怎么玩。
資料圖:重慶安居古城舞龍表演慶元宵吸引市民眼球。周毅 攝
在國力相當強大的唐朝,元宵賞燈十分興盛,無論是京城或是鄉鎮,處處張掛彩燈,人們還變著花樣做出各種燈輪、燈樹等,還有模仿百物造型的“形象燈”,一眼望去,滿城的火樹銀花。
極盡熱鬧的“世俗狂歡”
轉眼到了市民經濟發達的宋代,有了經濟基礎,人們很快把民俗過出了新花樣。不止君王與百姓同賞元宵,據說還有官員派發小紅包。
手工業水平上去了,花燈更加精巧。宋代,元宵賞燈活動整整持續五天,逛燈市是一件十分賞心悅目的事情,還有各色小吃,游人通宵達旦,絡繹不絕。
個別時候,元宵賞燈都有可能提前。《宣和遺事》記載,宋徽宗宣和五年時,“從臘月初一日直點燈到宣和六年正月十五日夜。為甚從臘月放燈?蓋恐正月十五日陰雨,有妨行樂,故謂之預賞元宵。”
大詞人辛棄疾大概也逛過當時的夜市,所以才在文中感嘆:“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形象地說明了宋朝燈節花燈數量之多。
猜燈謎隨著花燈的繁盛而興起。人們把寫滿謎語的紙條貼在花燈上,誰猜中了都能得到小獎勵。在娛樂活動缺乏的古代,這樣的益智小游戲出現沒多久就風行起來,至今還頗受喜愛。
明清以來,元宵節花燈沒有太多新鮮之處,但后來卻增加了舞獅、跑旱船、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別有一番新意。
資料圖。 張斌 攝
這才是中國古代版“情人節”
除了熱鬧的活動和各種表演,元宵節還有一個挺特別的“功能”,后來也因此被人喚作是中國古代實質意義上的情人節。
民俗學專家蕭放解釋,有這個叫法,是因為元宵節是古代難得的兩性可以接觸的時間。
元宵節的狂歡,給了深閨女子晚上出游的機會。在程朱理學盛行的宋代,她們依然能到街市去觀賞花燈,盡興游玩,即便深夜不歸,旁人也不會多加苛責。
由此,年輕男女有了互相結識的機會,一見鐘情的例子多得很;有些原本便是有情人,只不過借著元宵節來約個會。
大文人歐陽修寫過一首《生查子·元夕》,流傳至今:“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好不容易出來觀燈,女子們往往會費盡心思把自己打扮得十分漂亮。可惜的是,燈會上人來人往,歡聲笑語中如果一時忘情,遺落首飾是比較常見的了。
資料圖。申冉 攝
所以,古人記載“至夜闌則有持小燈照路拾遺者,謂之‘掃街’。遺鈿墮珥,往往得之。”大概是很真切的描摹了。
那些與吃有關的往事
除了玩樂放松以外,中國人過節,似乎總要跟“吃”扯上點關系:端午節的粽子、中秋節的月餅,更不要說順口溜似的“冬至餃子夏至面,三伏烙餅炒雞蛋”……人人都能說上幾句。
元宵節依然如此,湯圓就是這個節日的標配食品。
南宋時期,人們也吃湯圓,只不過管它叫“浮圓子”,取起煮熟后浮于水面之意,南宋詞人史浩在《粉蝶兒·詠圓子》中記下此景:“火方然,湯初滾、盡浮鍋面。”
按古籍記載來看,“浮圓子”的味道應該不差:用黑芝麻、豬油做餡、加入少許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煮熟后,吃起來滿口香甜,饒有趣味。
做法也挺多,煮只是其中之一,還有蒸食、油炸、炒吃等多種方法,同樣美味可口。《武林舊事》作者周密列舉過南宋臨安城元宵節的幾大美食,排第一的就是乳糖圓子,也就是糖餡元宵。
資料圖:湯圓制作成一顆顆麻將的樣式。陳超 攝
有趣的是,根據地域不同,北方多半要“滾”元宵,南方的湯圓則大多是包出來的,做法不同,口感也略有差異。有生意人為了討個吉利,干脆將其喚作“元寶”。
圍坐吃元宵 團聚便好
吃也好,玩也罷,元宵節傳承許久,早已衍生出難以盡數的習俗:放煙花、摸釘求子、互相送“孩兒燈”、走龍門陣、迎紫姑……令人目不暇接。
它也確實是個相當另類的節日。包括游藝項目在內的許多活動,幾乎都在夜間舉行,很像一個開放式的“狂歡節”,比起國外毫不遜色。
有民俗學專家說,元宵節給人們帶來了很多歡樂,但那些活動卻遠遠不只是讓大眾開心一笑那么簡單,而是有著更深層次的文化、社會內涵。
資料圖。曾開宏 攝
過去,人們比較普遍認可中國農歷新年是從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實際標志農歷新年的結束。不管是湯圓的形狀,還是需要結伴出行的娛樂活動,這個節日也在提醒人們,要珍視團聚。
所以,能夠與親人或愛人坐在一起,煮上一鍋湯圓同享,元宵節便可以算過得很圓滿愜意了吧。(記者 上官云)
九月是青藏高原收獲青稞的季節,湛藍天空下綿延青山間,幾條碧水匯流成一片巨大水面,仿佛一只騰飛的鳳凰口銜金枝。四周道路交錯縱橫,鄉鎮村落點映其間,各種濃淡的金色方塊,像天宇間的調色板,正描繪這片大地的精彩華章。
星月當空萬燭燒,人間天上兩元宵。2月8日,農歷正月十五,傳統元宵佳節。對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個關于“家”的節日,是一個闔家團圓的日子。而對于常年奔波在郵路上的河南省郵政公司鄭州郵區中心局的郵運司機們來說,“每逢佳節難團圓”本是常態。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這個元宵節更是顯得有些與眾不同。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河南郵政的郵運司機們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堅守郵件和防疫物資運輸一線,為千家萬戶能夠更早團圓奔波在郵路上。
2月8日清晨,我結束夜班跟同事們一起走出武漢普愛醫院的大門,思念親人的情緒被這鉛灰色的天空強烈地勾起。
題:人間至味是團圓——武漢庚子元宵節全紀錄 2日開始,武漢大力推動對“四類人員”的集中收治和隔離——即對確診患者無條件集中收治,對疑似患者實行集中隔離治療,對發熱患者和密切接觸者實行集中隔離觀察。
元宵節,一起為武漢加油!
一大早,武昌方艙醫院的送餐志愿者給這里的患者們送來了一份特別的早餐。除了包含主食、水果和飲品的“日常菜單”之外,今天所有患者都吃到了一碗熱騰騰的湯圓。這個元宵節,許多人注定無法和親人團聚,就讓“疫情早日結束”成為佳節里最美好的祝愿吧!
今天是元宵節,對除夕夜趕赴武漢戰“疫”一線的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和他們的家人來說,具有更特別的意義。希望爸爸做好防護,好好照顧自己,我跟媽媽在家也會保護好自己,不要擔心我們,安心工作,早日打贏這場戰爭,早日回家。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大家團聚的節奏,驚擾了我們回家的腳步,但美好的節日祝愿讓我們更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全國上下紛紛以不同形式,傳導正能量的祝福,拿出支援戰疫的實際行動,為戰勝疫情增添了強大動能和信心。
安全出口暢通,切勿鎖閉。樓梯間堆放雜物。放置在通風陰涼處。防止煙花爆竹飛進屋內引起火災。以免消防車救火無法進入。柴火和灶臺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就用鍋蓋直接蓋上去。來源:應急管理部
在疫情影響下,今年元宵節傳統舞龍獅、扭秧歌、賞花燈等慶祝活動取消,大家響應號召在家過節。盡管疫情尚未平息,前路亦不乏其他風險和挑戰,但我們在這個新春積蓄了滿滿的團結力量,一定能踏平坎坷成大道,走向無限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