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月15日16:07 來源:人民網-圖片頻道
元宵將至 廣東揭陽喬林煙花火龍表演【3】
2019年2月14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喬林煙花火龍”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融舞蹈、服飾、潮樂、武術于一體,分為“游龍”、“舞龍”、“燒龍”三種形式,它不僅是獨特的民間藝術活動,又是多種藝術兼收并蓄的結晶。當地相傳,“燒龍”這一賀歲民俗起源于明朝末年,是喬林人成功抗擊暴力和外來勢力侵略后歡慶勝利的一種方式,后衍化為賀歲民俗。喬林鄉人繼承了這一傳統習俗,用以表達對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美好祝愿。“喬林燒龍自古有”,燒龍這一古老的習俗,如今已經成為聯結鄉情鄉誼,凝聚僑心民心,增進鄉鄰、鄰里、僑胞和睦團結的重要紐帶,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國家風調雨順、富強昌盛的祝愿。走過了600多年的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依舊活躍在我們的身邊,依然充滿無窮的生命力!王華斌/人民圖片
國慶期間,在廣東江門、東莞等地,人們舉行舞龍、舞獅等多種活動,慶祝節日。為增添節日的喜慶氛圍,在廣東東莞的橫瀝鎮,6條金光燦燦的草龍上下翻騰,場面非常熱鬧。
2.課程建設,專業課程及公共體育課堂教學,大學校園推廣普及;舞龍項目理論科學研究,傳承創新發展。4.社會服務,舞龍文化鄉村行、中小學生舞龍文化傳承推廣、社區展演宣傳帶動周邊區域舞龍文化傳承發展。
董曉麗說,隨著歲月流逝,如今的端午節,節俗寡淡,讓人“像丟了什么很重要的東西”。專家認為,傳統節俗傳承不足,既有節俗本身在時代變遷中“去舊”的原因,同時也有在新的時代環境中“培新”不足的原因。
1月10日,在合肥南站候車大廳,安徽演藝集團和省文聯組織的文藝小分隊為南來北往的乘客送上“文化年貨”。1月8日,安徽省鄉村春晚首場演出現場,“舞龍”“舞獅”“旱船”“魚燈”等本地傳統非遺民俗活動精彩紛呈。
看著容易做著難!英國小哥哥體驗中國舞龍舞獅
當地群眾身著盛裝,展示農耕舞、茅古斯、打溜子等原汁原味的土家族農耕文化,歡慶“六月六”。當地群眾身著盛裝,展示農耕舞、茅古斯、打溜子等原汁原味的土家族農耕文化,歡慶“六月六”。
當日,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桃花節開幕,當地居民及游客相聚環江八戒山公園,在桃花的芬芳中觀看舞龍舞獅及文藝表演,歡慶春天的到來。新華社發(高東風 攝) 2月24日,人們在廣西環江桃花節開園儀式上舞龍。
2月19日(正月十五)活動預約票火速“秒光”;記者2月18日0點發現,故宮門票預售系統疑因“元宵燈會”搶票火爆而癱瘓。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九屆年會”發表演講時表示,今年元宵節故宮博物院將有史以來第一次開夜場。
正月十四下午六點,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很多市民早早等候在恩施大劇院門前,他們手持《百姓元宵喜樂會》演出門票,自覺排隊等候入場。燈謎協會會長肖雋烈說:“燈謎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項目,這個活動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也是一種傳承方式。
于平安中“歡”,在盛世中“鬧”,我們看到是家國團圓,人心歸一,凝聚的正是推動巨輪前行的中國信心、中國力量。依偎在民族文化的明燈下,歡樂元宵“鬧”出新時代的前行力量,我們在復興的道路上一定會心態更從容、目光更自信、腳步更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