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月08日14:37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重慶2月7日電(王龍博 余棗焱 賀國陽) “等到明年春運的時候,我就是一名普通旅客了。”在小站的院壩里,59歲的王華感慨地說。
春節一個普通的清晨,王華早早地來到了辦公室,戴上他的老花鏡,握著他的手寫筆又在開始檢查井口車站春運多方向接發列車安全卡控表。
2019年春運,王華依舊每天堅持站好“最后一班崗”。新華網 李相博 攝
井口車站是重慶北車務段的一個五等中間站,不辦理客貨業務。王華,就是井口車站的站長。
春運40年,王華參與了40年。
“1979年,我剛參加工作,媒體上也首次開始有了春節期間客流量增大的報道。”王華說,今年是自己的第40個春運,2020年他就要退休了。
王華2008年在小站栽下的樹苗已長成參天大樹。新華網 李相博 攝
一棵參天的黃桷樹佇立在院壩中間。時間回到2008年10月28日,王華第一次來到井口車站的院子,親手栽下了一株黃桷樹的樹苗。如今,這株黃桷樹已繁茂參天,成為小院中最顯眼的綠色。
十載春秋,樹猶如此,人亦滄桑。
這座五等小站的變化,也是中國春運的變化。
清晨,王華在值班室組織每天日常的工作交接。新華網 李相博 攝
“參加了40年春運,最近幾年是變化最大的。”王華說,剛來井口車站的時候,車站的站場很簡單,鐵路線也僅有三條普通鐵路。但是隨著高鐵時代的到來,車站經過了幾次大變化。“今年春運期間,井口車站一晝夜的接發列車總數達到160列以上。”
王華說,在一座座像井口一樣的小站里,自己見證了行駛在神州大地上的春運列車從蒸汽機到高鐵的全過程,列車時速實現了從最初60公里到現在350公里的飛躍。
在王華值班室的電腦前,一塊方形的手寫板格外醒目。“雖然年紀大了,但依舊要不斷掌握新技術。”王華說,在鐵路已經邁入智能操作的當下,自己學習打字有困難,但他積極想辦法,最終掌握了用手寫板操作電腦的一整套方法。
王華說,參與春運的40年里,自己沒有一次病事假,沒有一次遲到早退, 無一次行車事故。
冬日的清晨,王華一遍又一遍梳理、核對的多方向卡控表,保證每一趟列車安全、正點、準確通過最后一道關卡。(完)
為保障工作期間不受影響,王華認真地將值班同事的手機放在指定的位置。新華網 李相博 攝
春運40年,王華參與了40年。圖為王華歷年參加春運的照片。新華網 李相博 攝
不知不覺中,新冠疫情發生快一年了,去年春節里的很多非常防護,如今已經成為日常的防護手段,比如戴口罩、不聚集、勤洗手。考慮到疫情防控的需要,建議有條件的旅客,盡可能錯峰出行。
2020年12月3日0時-24時,河南省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例(為境外輸入),無新增疑似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2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1例無癥狀感染者解除醫學觀察。12月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冬季疫情防控等有關情況。
9月起,全國多地陸續啟動了本年度的流感疫苗接種工作,國慶假期過后,北京等地的接種點陸續迎來接種高峰。秋冬季節是流感的多發季節,每年這個時候,不少高危人群都會主動接種流感疫苗,以便預防流感,保護自我。
透過細節,看到中國人勇敢奔跑的底氣。坐著高鐵看中國,讓網友們不僅感受到了祖國的廣袤富饒,更了解到了祖國繁榮富強背后從未停止過的拼搏。高鐵代表著中國速度和中國廣度,8天8條高鐵線路的旅程雖然已經結束,但每一個中國人從中收獲的力量與希望卻是無窮的。
今天,是雙節假期的最后一天,利用8天小長假回家或者旅行的人們紛紛踏上返程之旅,回歸生活的常規軌道。如今,中國已多個月未發現本地傳播的有癥狀病例,但人們的假期依然體現著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新習慣。
9月30日起 多地車站迎來客流高峰 上海虹橋火車站 旅客摩肩接踵 場面堪比春運 看看熱成像下的人流 武漢漢口火車站
繼東方航空在上周發售“周末隨心飛”機票套餐,火了一把之后,華夏航空這兩天也跟上了節奏。照今年的形勢,各航司后面估計還會絞盡腦汁設計產品和促銷,以此來吸引旅客,讓我們拭目以待。
去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律師協會副會長周世虹提交的關于恢復“五一”長假的提案引起廣泛關注。
春運中,交通運輸部全力保障錯峰返程,累計開行“點對點”農民工返崗包車19萬多輛、鐵路專列400多列和包車廂1500多個、民航包機570多架,累計運送農民工超過480多萬人。研究制定運輸保障方案,積極支持民航“客改貨”,發揮中歐班列的戰略性作用,開通國際郵件海運寄遞服務,保障國際道路運輸暢通,緊急協調積壓郵件運送,保障了國際物流暢通。
客運員丁媛媛,河南漯河人,已在孝感成家,女兒8歲,愛人是政府工作人員,每天也忙碌在防疫一線。車站值班員袁曉明是孝感人,孩子在重慶安了家,家人都在那邊過年,只有他一人留在本地,這反而讓他沒有了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