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月04日1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者按】
關于春節,你知道多少?
站在以秒速變化的2019年初,我們問出一個“老套”的問題。很多人知道,春節有名目繁多的禮儀和習俗,有吃不完的飯局和推不掉的聚會,有因此產生的懷舊感和社交尷尬……
然而你知道嗎?春節不單是個節日,它還蘊含著社會變遷、經濟發展,以及你所帶來的每一個微小的變化。2019年2月4日起,中新網推出系列策劃《春節知否》,力圖通過你我之于春節的點滴變化,勾勒中國社會圖景的巨幅變遷。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2月4日電 題:【春節知否】中國人每年必吃的這頓飯 承載多少故事與情感?
作者:袁秀月
對于中國人來說,春節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忙碌了一年的人們停下來休息,北上廣的Mary、Vivian和David陸續回家,變成了翠花、大妮和二狗子。如魯迅所說,就在天空中也顯出將到新年的氣象來。
來源:視覺中國
中國人尤其重視吃,春節里最有儀式感的要數年夜飯,一家人整整齊齊聚到一起,吃著飯看著春晚,再發發紅包,說些吉利話,討個來年的好彩頭。這一餐里不僅有美食,還承載著許多故事與情感,以及幾十年的變遷。
什么東西都能在門口買到
老上海雖然是“十里洋場”,但過年的年俗一直很傳統,也很講究。據說,上海人會吃一些討口彩的食物,比如花生(長生果),蛋餃(金元寶),烤麩(諧音富),餛飩(元寶)。
正所謂:“正月新年看打春,種田人逢熟吃熟最開心,年糕吃完將糖茶喝,再吃薺菜圓子肉餛飩。”
年夜飯開始,先上冷菜,如意菜、白斬雞,然后是熱菜,魚和蝦,必不可少的還有湯。68歲的陳榮福說,不管做些什么菜,一定要先備上老鴨湯、老母雞湯,大人孩子都愛喝。
資料圖:柬埔寨王國華裔陳作義勛爵一家祖孫三代吃“年夜飯”。中新社記者 黃耀輝 攝
每年,年夜飯都是陳榮富和老伴兒兩個人準備,即使他們兩個人吃,也要準備20個菜。
他們不會用網購,也不習慣用在年輕人中很時髦的生鮮超市,而是更偏愛去各個菜市場逛,淘最實惠的食材。老早之前,他們就開始準備年夜飯的材料,今天買點肉,明天買點干貨,這幾年冰箱也越買越大。
這在以前可不敢想,陳榮富說,以前一到過年,家家戶戶掛的都是腌菜,賣菜的會幫忙腌好,然后掛在家里晾,這樣才不容易壞。
資料圖:福州海鮮批發市場。中新社記者 呂明 攝
上世紀50到80年代,物資較為匱乏,很多東西都是憑票供應。陳榮富回憶,每到過年,每家每戶都會有一張卡,家里人數多,數量還會多一點。
家里但凡有點魚和肉,一般也都是留給客人吃的。“有人來做客,我把家里這些都捧出來,自己嘛,反正門一關,差一點也沒關系。”陳榮富說。
現在完全不用,過年串親戚,每家每戶的菜色都大同小異。
年輕時,陳榮富是一名海員,全年都在各地漂泊。那時交通不發達,地方跟地方之間的物價差距比較大,物品豐富程度也不同。
那時候,他最常做的事就是從各地背特產回去,每次都是大包小包。但現在,陳榮富早已沒了這個習慣,什么東西在門口都能買到,不值當。
資料圖:南津關古鎮張燈結彩吸引各地游客。張浪 攝
年夜飯唯一不變的是豆包
河北省邯鄲市涉縣位于太行山東麓,地處山區,盛產林果。花椒、核桃、柿子被稱為是“涉縣三珍”。每到過年,年夜飯中當然也少不了它們的身影。
東北過年,有吃粘豆包的習俗。用黃米面做成皮,包上各種豆做成的豆餡,既能抗餓,寓意也好。在河北涉縣,過年也要吃豆包。但跟東北不同,他們以前用玉米面做皮,現在則用白面做皮,餡里既有紅豆,還有涉縣特產——柿子。
61歲的楊林珍已經有了很多年做豆包的經驗。她說,村里的年夜飯很簡單,煮點餃子,炒幾個菜,然后就是豆包饅頭。過年前,每家每戶都要蒸很多饅頭和豆包,要一直吃到元宵節。
資料圖;視覺中國
豆包的精髓在于餡兒,柿子去皮后可以做成柿餅,柿子皮則和紅豆一起煮,做成豆包的餡兒。老人都喜歡吃這種豆包,軟甜不膩,還有柿子的香味。
楊林珍家里人多,每到過年,她都會在地灶的大鍋里蒸饅頭和豆包,一次可以出鍋五六十個。
以前很多人家里都種有柿子樹,但近些年來,柿子樹越來越少。楊林珍說,在家務農賺錢少,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柿子樹沒人管理,慢慢都死了。楊林珍家里吃的柿子,還是從黑棗樹上嫁接長成的。
幾十年來,楊林珍家的年夜飯變化頗大,而唯一不變的就是這豆包。
資料圖:除夕夜,遼寧省葫蘆島市民在家中與家人享受豐盛的年夜飯。中新社發 于海洋 攝
更方便健康的年夜飯
又是一年春節,河北的宋昀調侃自己,他要回家減肥去了。過年前,他們家也會準備很多饅頭、豆包、燙面蒸餃、切糕,但更多的是肉。剁的正方體的大肉塊煮熟了,表面放一層鹽放著。
過年串親戚也流行送肉,驢肉、牛羊肉、豬肉等等。張昀說,過年吃的幾乎全是肉,蔬菜很少。
所以,每到過年,宋昀都不怎么吃東西,他會買一箱橙子放在家里,幾天就吃完了。
資料圖:廣西民眾熏臘肉迎新年。譚凱興 攝
張昀爸爸早逝,兩個姐姐也陸續出嫁,只剩他跟媽媽兩個人過年。如果說這些年的變化,那就是人越來越少了。年夜飯時,他們家格外清凈。
年夜飯解饞的功能慢慢退去,更多的人想的是如何吃得方便、健康。
“20多年都一樣的,沒什么變化,就是吃素多點。”來自湖北的張夢說,這幾年除夕夜,他們家都會多備些素菜。江西南昌的邱辰也說,他們的年夜飯越來越簡單了,每天都是大魚大肉,大家都吃膩了。
資料圖:中越國際列車出乘人員的境外別樣年夜飯。楊柳城 攝
過年燒菜做飯,對父母來說也是個體力活。為了不讓年夜飯成為一種負擔,很多人都在想辦法。上世紀90年代,城里的人開始流行去餐館里吃年夜飯。近年來,出去吃年夜飯的家庭越來越多。提前半個月,很多餐館的年夜飯就被訂購一空,熱門餐廳更是一桌難求。
為了省事,還有人在網上購買年夜飯。網購半成品年夜飯,也成為很多80、90后年輕人的新選擇。
“春節這種日子,就是應節,他們也要準備得熱熱鬧鬧。只是年紀大了,燒菜做飯這種事,卻也是個辛苦活。”一位網友買了一套上海風味的年夜飯送給父母,他說,半成品菜方便,燒起來快,過年也可以省力點。
手機截圖:網購年夜飯半成品
好孩子不賺大年三十晚上的錢
福建省各地習俗不一,年夜飯也很講究,年糕、海鮮、豆腐、菠菜是比較常見的幾種。23歲的謝嘉說,每年過年,媽媽都會準備很多菜,燜肉、臘腸、臘肉、臘鴨、餃子、煲湯,這幾樣年年都有,其他的則看情況添加。
盡管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但謝嘉卻特別懷念小時候的春節。在她的記憶中,以前年夜飯比較傳統,現在則隨意一些。以前年夜飯雖不如現在豐盛,但卻更隆重更正式,年味也更足。
陳榮富也總是懷念小時候的春節。他說,小時候春節就像是一個獎勵,可以穿新衣服,可以吃好吃的,可以放鞭炮,還可以不上學,所以天天盼著過年。
資料圖:中新社發 劉可耕 攝
現如今,孩子都長大了出去工作,上海也不能隨便放鞭炮,過年顯得冷冷清清的。不過好的是,物質條件確實好多了。
年輕時,他回家過年的次數少之又少。實在想家了,就唱首歌來排解。現在有了高鐵,老兩口可以跟著兒子到北京去出差。有了視頻通話,每天都能跟兒子見面。
福建福州有句老話——“好囝不賺卅暝晡”,意思是好孩子不賺大年三十晚上的錢。除夕之前,在外經商打工的福州人,一定會趕回去和家人團圓,一起吃頓年夜飯。除夕夜不興串門,要全家聚在一起,人不齊還不能開飯。
資料圖:長達8米的巨幅春聯在宿遷項王故里掀開紅蓋頭。劉林 攝
幾十年來,或許年味沒以前那么足了,吃的年夜飯也隨意了些,但不變的是一顆顆歸家團圓的真心。
我們不再大包小包采購年貨背回家,因為電商的普及,在家門口也可以買到各地特產;也不再那么期盼一年一次大魚大肉的年夜飯,因為日子好了,人們更看重如何吃得更健康……
辛苦一年了,陪家人一起好好吃頓飯吧,這才是年夜飯真正的意義。(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完)
” 9月30日晚7時許,32歲的王志齊驅車從武漢回到河南商丘,和相離8個多月的家人團聚。武一力 攝 緊接著,王志齊又接到建設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和武漢經開區沌口方艙醫院建設的任務。
近日,江西南昌腫瘤醫院旁的“抗癌廚房”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叫它“抗癌廚房”,是因為在這里做飯的,大多是腫瘤醫院的癌癥患者和癌癥患者的家屬。一道道家常菜,濃縮的是父母之愛、子女之愛、夫妻之愛……無數個家庭的酸甜苦辣咸就這樣跟著爐火跳躍,隨著鍋鏟翻飛,最后燴成一盤人生之味。
這是一場由街道、市民 只為讓馳援武漢的白衣戰士們
2019年最后一天,12月31日晚上,九妹和同事們通過網絡看了一場著名的跨年演講,一個詞,在她腦子中久久回蕩:“我輩,皆躬身入局者”。僅僅兩三周后,疫情爆發,來勢洶洶,與此同時,戰疫打響,作為武漢蘇寧物流的員工,九妹與同事,90后一輩,亦“躬身入局,物流援建”。
2月10日晚,湖南衛視沈欣工作室在網上分享了一段唐一菲夫婦、沈夢辰、王一博、大張偉等互通視頻的動態,視頻中大家一起講述了自家特別的春節故事,其中唐一菲和凌瀟肅一家的春節尤為特別。
剪去心愛的長發又不算什么 除夕夜晚,放下年夜飯的碗筷 挺身而出,奔向戰場 戰 " 疫 " 一線
當你在溫暖的家中坐在餐桌前和一家老小吃著熱氣騰騰的餃子他們或許在寒冷的室外迎來送往保障人們順利回家他們又或許在冰冷的戶外來回奔波保障那些來不及做飯的人吃上可口的年夜飯當你在室外歡天喜地贊美著煙花美麗而短暫的瞬間他們為了守護大家的平安24小時神經緊繃當你和家人在一起看春晚聊天,集福搶紅包他們不能回家過年要全力以赴擔負起職責不分節假日多一分堅守也許就能多挽救回一條生命他們聽不到家人的歡聲笑語享受不到母親、愛人親手做的年夜飯他們是一群除夕不能回家和家人團聚的人他們是醫生消防員外賣小哥列車客運員……還有各行各業的
這次,女兒沒有像往年一樣,帶上大大小小的一堆禮品,只準備一袋禮品裝的米和一桶油,以及一小件水果。”…… 周女士家是個大家庭,老老小小,有20口人,最終,姐妹倆決定今晚的年夜飯就準備10個菜,十全十美,寓意也好。
一頓年夜飯,包含著的是濃濃的親情,或有四世同堂,其樂融融,共敘天倫之樂;或有未能共聚一堂,但經由視頻圖片,分享各自喜樂。來自云南、廣東、吉林、湖南......還有河南各個城市的朋友們,紛紛向猛犸新聞·東方今報記者發來了他們的年夜飯視頻,并通過猛犸視頻向全國人民拜年。
“福”字也可以被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等。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共吃團圓飯,享受的既是美味佳肴,也是過年愉快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