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24日16:52 來源:國際在線
新華社上海1月23日電(記者吳振東、郭敬丹)春運之際,夜晚的上海火車站候車廳內熙熙攘攘。一排排長椅早已坐滿,地上大包小包的行李陪伴著踏上歸途的人們。
22日晚上8時許,46歲的四川籍農民工老張正在候車,他和自己的2名工友坐在行李包上,等待次日凌晨3時40分開往成都的K4616次列車。
這次回家前,老張和工友在上海地鐵13號線的工地工作。“13號線已經開通了。”說起這些,老張臉上有些自豪,“外面的站臺入口需要修理整齊,我們就是因為做這些,回家晚了幾天。”
“這一年,一個月平均能掙七八千塊錢,也沒有被拖欠工資,錢直接打進銀行卡,回家路上不用‘看著’現金,輕松多了。”老張說。
在老張的行李里,衣服是最多的。“都是給家里人買的新衣服,給老父母的,還有給我侄兒的。”老張說,上海買衣服樣式比老家多,從大上海買回家,“比較有面子”。
“過完正月十五還回上海接著干。”老張說。
來自河南商丘的老李和妻子的行李里則裝滿了鋪蓋、日用品,6個超大行李包鼓鼓囊囊。這次回家也相當于“搬家”,過完年,老李和妻子打算在家附近的地方找一份活做。
“我們倆一起在上海打工5年了,做鋼筋工,一共回過3次家吧。”老李說,他過完年就58歲了,想回老家找點輕松一些的活做,也照顧一下自己的小孫子。
“包里除了我們的被子就是給他買的禮物了,小汽車,還有巧克力。”老李說,想到回家過年,想到家里人,路上的辛苦也都覺得值得。
同樣來自商丘的王長恩今年54歲,他在上海“蠻拼的”。7年時間里,王長恩共在上海8個區的建筑工地干過活,有位于市中心的黃浦區,也有靠著海邊的奉賢區。
王長恩這次回家只隨身帶著一個旅行包,“反正還要回來的。”回家前,他已經聯系好了再回來時的新工作,“只有把來年的工作落定,回家過年才能心安。”
只要勤快,就能掙得多。王長恩說,自己每月能掙到8000塊以上,最少時也有五六千。現在兒子在離家較近的鄭州打工,王長恩告訴兒子,年輕更不能懶惰,要勤快,要學習新技術。
不知不覺中,新冠疫情發生快一年了,去年春節里的很多非常防護,如今已經成為日常的防護手段,比如戴口罩、不聚集、勤洗手。考慮到疫情防控的需要,建議有條件的旅客,盡可能錯峰出行。
2020年12月3日0時-24時,河南省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例(為境外輸入),無新增疑似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2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1例無癥狀感染者解除醫學觀察。12月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冬季疫情防控等有關情況。
9月起,全國多地陸續啟動了本年度的流感疫苗接種工作,國慶假期過后,北京等地的接種點陸續迎來接種高峰。秋冬季節是流感的多發季節,每年這個時候,不少高危人群都會主動接種流感疫苗,以便預防流感,保護自我。
透過細節,看到中國人勇敢奔跑的底氣。坐著高鐵看中國,讓網友們不僅感受到了祖國的廣袤富饒,更了解到了祖國繁榮富強背后從未停止過的拼搏。高鐵代表著中國速度和中國廣度,8天8條高鐵線路的旅程雖然已經結束,但每一個中國人從中收獲的力量與希望卻是無窮的。
今天,是雙節假期的最后一天,利用8天小長假回家或者旅行的人們紛紛踏上返程之旅,回歸生活的常規軌道。如今,中國已多個月未發現本地傳播的有癥狀病例,但人們的假期依然體現著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新習慣。
9月30日起 多地車站迎來客流高峰 上海虹橋火車站 旅客摩肩接踵 場面堪比春運 看看熱成像下的人流 武漢漢口火車站
繼東方航空在上周發售“周末隨心飛”機票套餐,火了一把之后,華夏航空這兩天也跟上了節奏。照今年的形勢,各航司后面估計還會絞盡腦汁設計產品和促銷,以此來吸引旅客,讓我們拭目以待。
去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律師協會副會長周世虹提交的關于恢復“五一”長假的提案引起廣泛關注。
春運中,交通運輸部全力保障錯峰返程,累計開行“點對點”農民工返崗包車19萬多輛、鐵路專列400多列和包車廂1500多個、民航包機570多架,累計運送農民工超過480多萬人。研究制定運輸保障方案,積極支持民航“客改貨”,發揮中歐班列的戰略性作用,開通國際郵件海運寄遞服務,保障國際道路運輸暢通,緊急協調積壓郵件運送,保障了國際物流暢通。
客運員丁媛媛,河南漯河人,已在孝感成家,女兒8歲,愛人是政府工作人員,每天也忙碌在防疫一線。車站值班員袁曉明是孝感人,孩子在重慶安了家,家人都在那邊過年,只有他一人留在本地,這反而讓他沒有了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