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10日08:43 來源:新華網
白天鵝在三門峽黃河濕地棲息(2018年2月2日攝)。
“小寒”后的北方風冷天寒,一片蕭瑟,而地處河南三門峽市的黃河濕地,近萬只越冬棲息的白天鵝卻勾畫出一幅美麗圖景,吸引各地游客紛沓而至,流連忘返。
天鵝之美,背后是人心之善。韓鐵艷是三門峽天鵝湖濕地公園的講解員,工作8年間,她親眼見證了豫西黃河濕地生態修復進而成為白天鵝的重要棲息地,三門峽市也因此被稱為“天鵝之城”。
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
12月6日,省委書記王國生、省長尹弘、省政協主席劉偉等省領導在鄭州市與干部群眾一起參加義務植樹活動。
11月24日,鄭州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監測巡護過程中,在灰鶴種群中觀測到一只體態優美的白色大鳥。據悉,全世界鶴類共有15種,其中,中國有9種,在鄭州黃河濕地觀測到的有4種:白鶴、白頭鶴、白枕鶴和灰鶴。
11月24日,鄭州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監測巡護過程中觀測到在灰鶴種群中有一只體態優美的白色大鳥。經過確認,該鳥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在鄭州黃河濕地屬于首次發現。在鄭州黃河濕地觀測到的有4種,分別為白鶴、白頭鶴、白枕鶴和灰鶴。
灘地岸邊,一花一草,一木一葉都是風景,黃河生態廊道的幽靜展露無遺。” 貴州日報記者周雅萌,第一次來到鄭州惠濟區登高遠眺黃河,“盡覽了黃河之美、黃河之雄、黃河之奇,這一切都讓我震撼。
黃河,既是一條波瀾壯闊的自然河,又是一條孕育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母親河。近年來,新安縣委、縣政府聚焦打贏脫貧攻堅戰與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相結合,大力發展溝域經濟,讓老百姓守著黃河過上了好日子。
新華社鄭州10月31日電題:從“四亂”突出到生態修復 黃河漸成中原“綠飄帶”基于黃河深厚的文化、生態稟賦,河南省委省政府圍繞鄭州、開封、洛陽“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提出打造世界級黃河文化旅游帶。
新華社鄭州10月31日電題:從“四亂”突出到生態修復 黃河漸成中原“綠飄帶”基于黃河深厚的文化、生態稟賦,河南省委省政府圍繞鄭州、開封、洛陽“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提出打造世界級黃河文化旅游帶。
鄭州黃河灘地公園是黃河鄭州段生態保護的核心區,展示黃河自然景觀、生態保護、文化特色和高質量發展成就的重要窗口。黃河灘地公園近期投資約13.5億元,重點建設慢行系統骨架、黃河灘地保護核心區生態修復、黃河國家濕地公園和黃河生態農業示范區。
改革開放以來,當地政府持續推動黃河生態治理工作——打壩綠化水土保持、小浪底等工程調水調沙……經過長期努力,當地黃河決口得到有效治理,黃河流域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開封市東護城河留芳園段一景 東護城河文化景觀帶的形成,是開封市“一渠六河”項目建設成果的一個節點。
“白露,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51歲的馬朝紅一如既往地扛著她十多斤重的高倍照相機奔跑在黃河濕地,追逐著鳥兒們動人的身影,期待著一年一度與侯鳥們的“黃河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