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09日16: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新華社記者 高 微 馮 琦編制
內容提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5年多來,圍繞這一總目標,各個領域改革聯動集成、相互呼應。我們著眼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開辟了國家治理現代化新境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提升,是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重要體現,也是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重要保證。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對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頂層設計。5年多來,我們黨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出1900多個改革方案,開辟了國家治理現代化新境界。這是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重要體現,也是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重要保證。
著眼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全面深化改革
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新時代,我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突出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著眼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大力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使各領域改革聯動集成、相互呼應,有力地推進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5年多來,各領域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我們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圍繞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制定一系列制度,出臺一系列政策,推動經濟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在政治體制改革方面,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依法治國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實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在文化體制改革方面,制定《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著力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對外文化傳播和對外話語體系、文化政策法規體系。在社會體制改革方面,出臺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制度,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完善相關制度,有力促進了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方面,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出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等,推動形成生態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管理制度框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扎實推進,更好地發揮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必然對政府職能轉變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能否成功轉變政府職能,直接關系國家治理體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促進政府把該管的事管好管到位、該放的權放足放到位、該提供的服務提供到位。特別是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全面啟動新一輪機構改革,堅持一類事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統籌、一件事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負責。這是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的重大舉措,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強大動力。
5年多來,抓住政府職能轉變的關鍵,統籌推進各方面改革。比如,全面推進簡政放權。簡政放權是政府“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推動“放管服”改革不斷提速,以減稅降費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不斷完善負面清單制度,不斷改善營商環境,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日均新設企業數量由5年前每天0.69萬戶提高到2018年的1.84萬戶。尤其是隨著《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18年版)》正式公布,我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進入全面實施新階段,實現清單之外所有市場主體“非禁即入”,有效破除了市場準入壁壘。又如,全面推進監管方式轉變。為破解“重審批、輕監管”問題,大力推動監管方式轉變,出臺《關于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若干意見》,依托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構建大數據監管模型;出臺《關于“先照后證”改革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意見》等,提升各級各部門事中事后監管能力;出臺《“十三五”市場監管規劃》,構建以法治為基礎、企業自律和社會共治為支撐的市場監管新格局。再如,全面推進政務服務創新。為破解企業和群眾辦事難、辦事煩等問題,出臺《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形成了線上線下功能互補、相輔相成的政務服務新模式;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全面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使群眾深切感受到政務服務效能大大提高了、自己跑腿大大減少了。
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國家治理現代化必須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才能有序有力推進。同時,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是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的重要一環。只有深入推進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不斷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更好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國家治理能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既成為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又為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堅強保證。
5年多來,中央出臺《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毫不動搖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比如,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制度建設。建立健全黨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機制,組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委員會)、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等。同時,強化黨的組織在同級組織中的領導地位,確保黨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同級組織中得到貫徹落實。又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修訂落實《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為牽引,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優秀年輕干部培養選拔工作的意見》《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試行)》《關于防止干部“帶病提拔”的意見》等,大力培養選拔忠誠干凈擔當的好干部,適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要求的執政骨干隊伍不斷壯大。再如,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大力加強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建設,在試點探索的基礎上,組建各級監察委員會,同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合署辦公,實現黨內監督和國家機關監督、黨的紀律檢查和國家監察有機統一,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新起點上繼續提高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改革不停步,進行了一系列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以巨大的政治勇氣著力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啃下了不少硬骨頭,闖過了不少急流險灘。5年多來,適應時代變化,既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又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同時,善于運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國家,把各方面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國家的效能。5年多來的砥礪前行,開辟了國家治理現代化新境界。
也要清醒認識到,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可能在朝夕之間完成。要深入總結5年多來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方面積累的寶貴經驗,在新起點上進一步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一是聚焦問題、實事求是。著眼于解決國家治理中面臨的突出問題,深入調查研究,堅持大膽探索,從群眾最期盼的領域改起,從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改起,進一步提高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二是全面部署、整體推進。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以戰略思維謀全局,以辯證思維解矛盾,以創新思維增活力,以法治思維圖善治,以底線思維定邊界,以系統思維明部署。三是加強督促、狠抓落實。改革爭在朝夕,落實難在方寸。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需要狠抓落實,把中央的決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實下去。領導干部必須既當改革的促進派,又當改革的實干家,把責任壓實、要求提實、考核抓實。
(執筆:唐洲雁)
《 人民日報 》( 2019年01月09日 09 版)
聯播+11月30日至12月6日是第三個全國“憲法宣傳周”,也是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首次召開,習近平法治思想首次提出之后的首個國家憲法宣傳周。今年全國“憲法宣傳周”的主題為“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揚憲法精神”。
憲法,如太陽一般耀眼,照射國家的每一處地方,保障著每一個公民的福祉權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所強調的,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整體謀劃,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要求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用法治給行政權力定規矩、劃界限,確保行政權力在法治框架內運行。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做出新的表述:“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這些目標中,“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主要講的是物質的現代化,“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講的是制度的現代化。
在11月16日至17日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整體謀劃,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國家治理體系的主體和內容,決定了政府治理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具體目標和重要內容,完善政府治理體系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關鍵步驟和迫切需要。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我國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具有全局性、歷史性意義的重要會議。當前,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對國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既要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又要增強國家治理的人民性、系統性和創新性。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我國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具有全局性、歷史性意義的重要會議。當前,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對國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既要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又要增強國家治理的人民性、系統性和創新性。
十九屆五中全會閉幕不久,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期間,11月16日出版的第22期《求是》雜志,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積極作用》。
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11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召開。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
“這與我國人口老齡化嚴峻形勢、與億萬老年人美好養老生活新期待、與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要求相比很不適應。”在中國老齡協會政策研究部主任李志宏看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仍應堅持應對人口老齡化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堅持滿足老年人需求和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