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09日08:11 來源:大河網—河南商報
河南商報記者 王喬琪/文 王春勝/圖 部分圖片來自市民投稿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近日,賈魯河畔翩飛、嬉鬧的候鳥們成了“明星”,引來了不少攝影愛好者“蹲點”抓拍。這讓冬日的賈魯河畔出現了一幅悠閑自在、人與自然共生的佳景。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自2016年開工建設以來,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的河道整治工程建設已經基本完工,開挖建設的4處湖泊濕地中,三處已形成全水面,藍線內岸坡景觀綠化正在進行邊坡喬灌木、地被綠化施工,行道樹栽植基本完成。整個綜合治理工程預計今年可全部完工。
【美景】
賈魯河畔上演“一行白鷺上青天”
冬季,樹木“休養生息”,失去那抹濃綠的大地似乎也暗淡下來,但是,水面上翩飛的水鳥給冬日的賈魯河帶來了別樣的驚喜。
近日,鄭州市中州大道與賈魯河橋交匯處悄然出現了數十只白鷺,它們時而成群結隊的翱翔在空中,上演“一行白鷺上青天”;時而聚集在一起靜靜地站立在賈魯河中覓食。
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站長董朝偉說,隨著鄭州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許多每年南下過冬的候鳥逐漸留在了鄭州過冬,這些留下來的候鳥在鄭州能找到豐富的事物和安全的生存環境。
成群結隊的水鳥翩飛、嬉鬧,也引來了不少攝影愛好者“蹲點”抓拍。
鄭州攝影愛好者溫皓(化名)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這是他頭一次在賈魯河畔拍候鳥,“誰能想到,以前的臭水溝能變成現在的樣子。”溫皓說,看著鄭州自然環境變得越來越好了,他覺得很驕傲。
【進度】
行道樹栽植基本完成,賈魯河今年完成“美顏”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隨著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基本完工,河道兩岸的生態環境也有了明顯改善。
鄭州市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土方開挖、土方填筑、主河槽邊坡護砌已基本完成;新建橋梁12座,主體結構已全部完成。新建攔蓄水壩15座全部完工。新建排水涵閘16座已完成;開挖建設的4處湖泊濕地,除杲村湖因設計變更正在施工外,其余三處已形成全水面。藍線內岸坡景觀綠化正在進行邊坡喬灌木、地被綠化施工,行道樹栽植基本完成。
“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預計今年可全部完工,屆時全線的水域面積將達到7.92平方公里,綠化面積將達16.7平方公里。”鄭州市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
洛寧縣上戈鎮劉墳村紅葉嶺上層林盡染、美景如畫(10月26日攝)。數據顯示,這5年,全省累計完成造林任務1338.21萬畝,超過規劃目標任務的三分之一;累計完成森林撫育2326萬畝,是規劃目標任務的116.3%,為“十三五”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9月11日,“中部崛起勢正勁”網絡主題活動走進黃河岸邊的美麗鄉村馬渡村,寬敞整潔的街道,路邊悠閑的村民,勾勒出一幅美麗鄉村新圖景。改造后的馬渡村(央廣網記者 王勇生 攝) 馬渡村坐落在河南省鄭州市最東北、地處黃河南岸,下轄馬渡、郭當口、小莊3個自然村,8個村民組,全村576戶,2600余人,全村土地總面積6400余畝。
9月11日,“中部崛起勢正勁”網絡主題活動走進黃河岸邊的美麗鄉村馬渡村,寬敞整潔的街道,路邊悠閑的村民,勾勒出一幅美麗鄉村新圖景。2019年,按照“尊重民意、試點先行、一村一策、同步推進”的原則,馬渡村率先開展了城鄉結合部綜合改造工程。
9月11日,“中部崛起勢正勁”網絡主題活動走進黃河岸邊的美麗鄉村馬渡村,寬敞整潔的街道,路邊悠閑的村民,勾勒出一幅美麗鄉村新圖景。2019年,按照“尊重民意、試點先行、一村一策、同步推進”的原則,馬渡村率先開展了城鄉結合部綜合改造工程。
今年,莊浪縣開建了莊浪城區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場,在沒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通化、永寧等11個鄉鎮各開建1處生活垃圾轉運站。 據了解,在不斷完善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基礎上,莊浪縣探索形成了戶分類、村(社)收集、鄉(村)轉運、縣(鄉)處理的城鄉一體化生活垃圾收集處理鏈條。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共同努力下,我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退出貧困要精準,要嚴格考核,開展督查巡查,加強常態化督促指導,嚴把退出關,嚴防“美顏”“修飾”,堅決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讓脫貧成果經得起檢驗。
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當前,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雙戰疊加,能不能做到雙戰雙贏,對領導干部而言無疑是一道高難度的“壓軸題”。
非常時期,全國中小學都延期開學了,學生們的學業怎么辦?不少學校為學生們開起了網課,于是,各學科的老師們紛紛變身在線教學主播,使出渾身解數,只為順利上好一節直播課。
明星+美顏濾鏡=翻車?我不信!今天就給明星們美顏一下。
按照設計,項目全線采用城市快速路標準,大河路、南四環、西四環規劃為高架快速路(當前雙向八車道)+地面主干路(雙向八車道)+輔路;東四環規劃為主線地面快速路(雙向十車道)+輔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