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7日11:22 來源:人民日報
【序】
【解說詞】
每個偉大的時代,都有偉大的精神。
2018年11月13日,“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在國家博物館隆重開幕。
這是改革開放四十年成果的全面巡禮,這是中華大地四十年奇跡的豪邁展示,這也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文化的自信呈現。
【字幕】2013年3月17日 北京 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
【同期】習近平
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
【推出片名:第六集 興國之魂】
【解說詞】
今天,春晚,是神州大地除夕夜必備的文化年夜飯。
從1983年開始,家家戶戶、老老少少聚攏在屏幕前看春晚,漸漸成為新年俗。
在1983年的首屆春晚上,歌唱家李谷一唱了一首通俗歌曲《鄉戀》。
這首歌,是在各方面頂著很大壓力下登上央視舞臺的。
在改革開放初期,朦朧詩派的代表作之一,舒婷的《致橡樹》,用詩歌的語言,抒發美好情感。朦朧詩等文藝作品以一種嶄新的氣象出現在中國文壇。
這都是改革開放、思想解放推動的結果。
改革開放四十年,思想解放和文化繁榮相互激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人民,實行改革開放,創立了鄧小平理論,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黨全國人民,推進改革開放,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加快改革開放,形成了科學發展觀,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成功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嶄新篇章。
黨的十九大,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
走進新時代,踏上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迫切需要強大的、先進的、創新的理論為引領。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黨之魂,國之魂,人民之共同思想,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行動綱領。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開創性事業,也是一篇不斷續寫的大文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黨的理論思想不斷創新的引領下走向繁榮興盛。
【字幕】2017年10月18日 北京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同期】習近平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解說詞】
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我們黨高度重視思想文化建設,提出“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并開展了“五講四美三熱愛”等教育活動。黨的十二大,把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確定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一個戰略方針,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1996年,創建文明城市、創建文明村鎮、創建文明行業寫進了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的決議。
改革亦有春潮帶雨、亦有亂云飛渡,終究是“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之花葳蕤綻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進行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四十年,風雨兼程。
四十年,滄桑巨變。
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形成了開拓創新、敢為人先的時代精神,它鼓舞著一代又一代改革者奮勇向前。
【同期】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 謝伏瞻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文化是國家、民族的根脈,是國家最基本的國情,是選擇發展道路的重要基點。我國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傳統,這就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
【解說詞】
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自己的腳知道。
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不會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同期】中央黨校副校長、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 甄占民
總結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成果,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讓13億多的中國人民有了強烈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這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一部改革開放史,就是用先進思想文化引領發展方向、凝聚攻堅力量的奮斗史。
【解說詞】
每到重大歷史關頭,文化都能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為億萬人民、為偉大祖國鼓與呼。
【字幕】2016年11月30日 北京 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
【同期】習近平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震古爍今的偉大事業,需要堅忍不拔的偉大精神,也需要振奮人心的偉大作品。魯迅先生1925年就說過:“文藝是國民精神所發的火光,同時也是引導國民精神的前途的燈火。”
【解說詞】
一本好書,可以記錄一個時代。
這本書被譽為“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激勵千萬青年的不朽經典”。
正如書中所說:“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斗!只有選定目標并在奮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
從1986年到1992年,王衛國傾盡全部心血,寫出了一部現實主義著作,描寫了巨大的社會變遷給中國鄉村的沖擊,刻畫了兩代農民在變革潮流中的命運沉浮,塑造了艱辛勞動和敢闖敢拼的新農民形象。
這部著作叫《平凡的世界》,作者署名是王衛國用的筆名——路遙。
《平凡的世界》以人民為主角,為改革立傳,為奮斗歌唱。
這部小說被拍成電視劇,再次贏得如潮好評,片中那種靠奮斗贏得幸福的精彩人生,引發無數人的共鳴。
改革開放以來,涌現了一批優秀的文學作品,塑造了時代弄潮兒和改革闖將的典型形象,用藝術形式生動地反映了改革開放各個領域深刻變革,激發了人們改革熱情,推動人們從陳舊思想桎梏中解放出來,對國企改革、農村改革、社會改革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思想啟迪作用。
中國共產黨人不怕困難,不怕犧牲,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堅定信念,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不同時期,都以多種形式鼓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面對強大的敵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這是電視劇《亮劍》中李云龍的話。
《亮劍》改編自同名網絡小說,它的成功也掀起了網絡影視改編的熱潮,圖書領域也增添了影視小說的新品類。
從BBS到榕樹下原創文學網站,從18位作家集體簽約到網絡作家頻出,從千萬點擊率到影視改編,網絡文化走出了一條時代化的路,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堅持為人民服務、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柳青為了深入農民生活,辭去了陜西省長安縣縣委副書記的職務,定居在那兒的皇甫村,蹲點14年,集中精力創作經典史詩之作《創業史》。
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
陳忠實的《白鹿原》、閻肅創作歌詞、李雪健主演的《焦裕祿》《楊善洲》等,活躍在中國文藝領域的文藝工作者,無不如此。離開人民生活,文藝作品就是無根的浮萍。
扎根基層,記錄新時代,讓更多的文藝工作者走進基層,走進生活,用他們的藝術形式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創作出一批優秀作品。
為人民而創作,寫在了紙上,也印在這片土地上。
【字幕】甘肅 酒泉
【解說詞】
從河西走廊酒泉出發,穿越茫茫戈壁,輾轉100多公里,才能到達玉門小金灣民族學校。
金淑梅老師在這里教農村孩子學跳舞。
絕大部分孩子將來不會以舞蹈為職業,但美的熏陶,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心靈,有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
教育工作者,術業有專攻,但共同的使命,都是培養適應時代需求的合格公民和現代化人才。
改革開放,社會巨變,但經得起歷史考驗的根本方向和方針不會變。
鄧小平同志說:“我們的文藝屬于人民”,“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母親”。
江澤民同志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在人民的歷史創造中進行藝術的創造,在人民的進步中造就藝術的進步”。
胡錦濤同志強調:“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遠同人民在一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藝術之樹才能常青。”
習近平同志指出:人民既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這是黨對文藝戰線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決定我國文藝事業前途命運的關鍵。
偉大的時代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
上聯:一日兩餐有味無味無所謂;
下聯:爬冰臥雪苦乎累乎不在乎。
橫批:志在林海。
這副對聯,出自塞罕壩建設者之手,豪氣干云,英勇無畏。
五十多年前,在“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號召下,369位建設者來到塞罕壩,灑下第一滴汗,種下第一棵樹,他們平均年齡不到24歲。這55年來,一代又一代塞罕壩人用生命呵護綠色,用心血澆灌大地,把戈壁改造成了林海。
2017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跡的重要指示中指出:“55年來,河北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聽從黨的召喚,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艱苦奮斗、甘于奉獻,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
始于紅船精神,歷經革命戰爭烽火淬煉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社會主義建設年代鍛造的“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鐵人精神、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改革開放新時期迸發的特區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女排精神,新時代的工匠精神、絲路精神……不斷延伸的這條精神大河,標注起中華民族的精神高地,成為共產黨人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動力。
【字幕】2018年3月20日 北京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同期】習近平
有這樣偉大的人民,有這樣偉大的民族,有這樣的偉大民族精神,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氣,也是我們風雨無阻、高歌行進的根本力量!
【解說詞】
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華民族實現了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三次偉大飛躍,是文化自信日益鮮明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精神由被動轉為完全主動、煥然一新的歷史,是中華文化浸潤下英雄輩出的歷史。
2017年9月25日,一個哀傷訊息迅速傳遍網絡和各大媒體。
這日清晨,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鐘揚的名字為人們熟知。
走近鐘揚,我們才知道53歲的他,承載著如此厚重的人生。
他16年堅持學術援藏,不畏艱險盤點世界屋脊的植物家底,尋找生物進化的真實軌跡。
【同期】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鐘揚
高原反應,差不多有17種,在過去的13年間,基本上每次我都有那么一兩種,像呼吸困難,像頭疼欲裂,還有時候流鼻血,還有一次拉肚子就拉了10多天,可是我們也不能因為高原反應就怕了。
【解說詞】
從藏北高原到喜馬拉雅山區,從阿里無人區到波濤洶涌的雅魯藏布江江畔,到處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他收集上千種植物的4000多萬粒種子,極大地豐富了世界種質資源庫。
他說,人活在世上就要做事,做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為社會做事,為時代做事,就是最大的意義。
【鐘揚原聲旁白】
任何生命都有其結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懼,因為我的學生會將科學探索之路延續,而我們采集的種子,也許會在幾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發芽,到那時不知會完成多少人的夢想。
【解說詞】
他的夢想還未竟,他走了,但是那顆名叫“鐘揚”的種子已經生根發芽。他的精神,會鼓舞著一代又一代追夢人。
像鐘揚一樣默默無聞的人太多太多,他們燃燒著生命的力量,燭照著民族偉大復興的前行。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價值觀。
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勾勒出了國家的價值內核、社會的共同理想、億萬國民的精神家園,是多元化社會中凝聚共識的“最大公約數”。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從“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到社會主義榮辱觀,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點到面,從個人到群眾,從學校到各行各業,從基層到國家,從最美人物到時代楷模,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走在城市大街小巷,白山黑水,江南塞外,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志愿者的身影。志愿者服務已經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一道亮麗的風景。
許多人在平凡的崗位做著偉大的事。
王繼才和妻子王仕花守護開山島32年,不論風雨雷電,王繼才都和妻子一起,護送國旗走過208級臺階,迎著東方的魚肚白,揮舞手臂、徐徐升旗,立正肅穆、莊嚴敬禮。
【同期】王繼才生前采訪
老一輩拋頭顱灑熱血,我蹲在這邊犧牲一點,又有多難呢。
【解說詞】
2018年7月,王繼才永遠離開了他守護的開山島。
習近平總書記稱贊他:王繼才同志守島衛國32年,用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我們要大力倡導這種愛國奉獻精神,使之成為新時代奮斗者的價值追求。
像鐘揚、王繼才一樣,許多人在不同崗位點亮奮斗的明燈,感召世人、匯聚力量、同心協力,推動駛入改革深水區的“復興號巨輪”,破浪前行。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
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支撐我們這個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撐5000多年中華文明延綿至今的,是植根于中華民族血脈深處的文化基因。
【字幕】浙江 良渚古城遺址
【解說詞】
這里是位于杭州郊區一片風景怡人的山水。
曠世悠悠,雨疏風驟。
人們盡享美景,卻沒有想到,這里的地下埋藏著五千年中華文明身世的秘密。考古實證,早在五千年前,我們的祖先便已點亮文明絢爛的火花。
2007年,良渚古城遺址在這里被發現,這是目前已知的五千年前中國最大的城址。專家們通過目前良渚古城遺址,加上水利系統殘存下來的土石方量測算,已體現了一種超越原始部落的國家形態的出現。
【同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 劉斌
良渚到目前為止,我們是研究最清楚的一個區域,整個長江下游,那么對于良渚古城的這個范圍,我們也是研究得最清楚的一個范圍,那么這些都足以證明在五千年左右,這個地方,已經是一個早期的國家。
【解說詞】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到良渚調研時說: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我們必須把它保護好。
守護住歷史,就是守護住了文脈,守護住了民族的根和魂。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孕育中國精神之源,是中國精神的立足點。
他叫雷海為,一個80后外賣小哥,奔波街頭而胸懷經典。在每天忙碌辛勞之余,他沉浸在古典詩詞歌賦中,樂此不疲,暗暗用功。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他憑借強悍實力,一舉奪得了冠軍。
【雷海為現場同期】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13年前的刻苦讀詩背詩,能夠在13年后站在央視的舞臺上,來參與這場詩詞的盛宴,跟大家一起互相交流,一起學習,一起分享,我覺得這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經歷。
【解說詞】
像雷海為一樣,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深吸引的不在少數。《龍的傳人》《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欄目持續升溫,就是一個鮮明的注腳。及到《見字如面》等節目,更是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到了一個新高度。
【同期】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 陳來
十八大以后,有一個根本的轉變,叫文化自信。應該說它是配合了我們在新時期、新時代的總任務,傳承弘揚中華文化,必須適應這個時代的經濟發展、民主建設、社會治理。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使命面前,我們提出的新主張,就是“兩創”,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解說詞】
“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一方針與我們黨倡導的“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等一脈相承,又結合新時代要求作出了新的理論概括,成為正確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總開關。
【字幕】北京 故宮博物院
【解說詞】
故宮,經歷近六百年風雨洗禮,濃縮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
進入改革開放年代,故宮就用各種辦法向世人展示著中華文化的魅力,多次成為國外重要元首參觀和文明交流的一個重要場所。
黨的十八大以來,故宮以“雙創”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讓文物活起來,讓更多人尤其年輕人了解故宮,感受和熱愛中華文化。目前故宮文創產品已突破1萬種,年銷售額已超過10億元。
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
改革開放四十年,是中國物質極大豐富的四十年,也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極大豐富的四十年。
文化,從來沒有缺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索的偉大實踐,貫穿于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始終,為理論持續創新、豐富人民文化生活和精神需要默默提供著綿長的力量。
1979年,廣州出現第一家音樂茶座。
1988年,國務院相關部門陸續頒布文化市場管理法規。
2000年,“文化產業”一詞被正式寫入中央文件。
2011年10月,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上,明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文化提升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層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中國改革開放浪潮推動下,伴隨著信息化革命,躍進到了互聯網時代。
互聯網對中國人的求知途徑、思維方式都產生了深刻影響,對新聞輿論宣傳都產生深遠影響。
【解說詞】
2018年年初,電影《紅海行動》“燃爆”春節檔,2月內地電影市場票房創下世界紀錄。
2017年,電影《戰狼2》拿下56億元票房,創造了中國電影票房新紀錄。
這兩部電影的成功,既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蓬勃展現,也是改革開放之后,我國推動文化市場體制改革,促進文化市場繁榮的生動注腳。
回望改革開放之初,1978年,中國生產的故事影片只有46部,進入21世紀,2003年以前的影片年產量也徘徊在100部左右。進入新時代,電影產業進入全面深化改革階段,到2017年,年產量已達798部,電影票房增長到559億元。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不僅僅是黨中央的一份承諾,也是一份實實在在的成績單。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道路越走越寬,從文藝工作者到群眾百姓,從圖書報刊到電視電腦移動端融媒體,從大城市到偏遠農村,文化浸潤著整個中華大地。
【字幕】廣西 來賓
【解說詞】
在廣西來賓市的廣大偏遠農村,燈光球場、文藝舞臺、文體廣場、閱覽室隨處可見,農民足不出村便可享受各種公共文化服務。
來賓市10年來持續開展文化惠農工程,以“小財政”辦“大文化”,建成陣地全覆蓋、體系較完備、服務較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同期】廣西來賓桐木鎮文化站原站長 廖祖安
原來我們還沒有文藝隊的時候,我們剩下的就是打麻將、打牌、喝酒、玩耍之類的,現在有了我們的文藝隊和健身隊,打牌賭博的少了,社會風氣也好了。
【解說詞】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目前我國已初步建成了國家、省、地市、縣、鄉、村和城市社區六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城鄉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大大提升,老百姓有了越來越多實實在在的文化獲得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步入發展快車道。各地各部門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享,補齊短板、提高效能,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
截至2017年末,全國文化系統所屬及管理的文化單位共有32.64萬個,從業人員248.3萬人。藝術表演團體15752個,全年演出293.77萬場,其中赴農村演出184.44萬場。公共圖書館3166個,圖書總藏量9.7億冊。群眾文化機構44521個,文物機構9931個。
【解說詞】
實現中國夢,關鍵在人,更重要在于培養什么樣的人。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提出培養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改革開放新時期,提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
進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的新時代,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迫切需要育新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字幕】2017年10月18日 北京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同期】習近平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
【解說詞】
這里是山西大劇院,一場“時代新人說——平凡的力量”大型講述活動火熱進行。從2017年11月22日開始,太原市開展“時代新人說”大型講述活動,以崗位、人物、故事為主線,分“時代新人之我見”“時代新人我先行”“我眼中的時代新人”三個板塊,發動群眾通過講身邊人故事,發現時代新人、學習時代新人、爭做時代新人。
【演講者同期】
那激蕩起千層的浪花,就是我們每一位時代新人,在復興大道上邁出的,那鏗鏘有力的步伐。
【解說詞】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在交流互鑒中,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人類文明花園才百花盛開,芬芳綻放。
中華文明無論是在古代還是今天,始終都是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兼容并蓄的心態與世界各國文明進行交流學習。
【字幕】泰國 曼谷中國文化中心
【解說詞】
這是中國在東南亞設立的第一個中國文化中心。
成立6年來,中心舉辦數百場各類文化活動,充分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促進中泰文化交流合作,也成為中國近年來全面加強中外文化交流互鑒的一個縮影。
中國在海外設立文化中心始于20世紀80年代。截至2017年底,在世界各地建成運營的中國文化中心已達35個。
【同期】孔子學院總部黨委書記、副總干事 馬箭飛
作為中外文化交流這樣的一個窗口和橋梁,它不僅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是中外合作的一個產物,是世界認識中國的一個重要平臺。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文化的需求,促進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鑒,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發展,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為整個世界發展作出它的貢獻。
【同期】求是雜志社總編輯 陳揚勇
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中國理念,貢獻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樣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對于推動世界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世界和平發展與進步具有重要價值。
【解說詞】
2017年11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出版,加上2014年出版的第一卷,這兩本著作為世界了解當代中國和中國共產黨打開了一個權威窗口。
面對劇烈的國際話語權競爭,中國不斷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優化戰略布局,著力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外宣旗艦媒體。對外傳播持續發力,聲音嘹亮,充分闡明中國主張、中國方案,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
黨的十八大以來,哲學社會科學界著力提升學術原創能力,推進學術理論創新。首批25家試點智庫的工作頻頻創新。中國智庫正成為站上國際舞臺、闡明中國理念的重要力量。
伴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各國與中國的絲路文化交流如火如荼。
第三屆巴黎文創會2018年10月17日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舉行,本屆文創會圍繞“一帶一路”文化建設主題。
2018年10月26日,中國寧波“一帶一路”國家文化交流中心奠基。
“一帶一路”,正在成為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交流之路,友誼之路,互相借鑒之路,共促發展之路。
【解說詞】
中華文化既是歷史的、也是當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史鐘面上,總有幾個刻度,因文化而閃耀世界。
【字幕】2008年8月8日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
2010年10月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
2016年9月4日 G20杭州峰會
【解說詞】
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
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一起奏出世界和平之歌,人類社會發展之歌。
回望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始終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不斷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不斷增強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解說詞】
改革開放四十年,是持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四十年,是理論不斷創新的四十年。
改革開放四十年,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的四十年,是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的四十年。
改革開放四十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形成的四十年,是中華民族文明素質提升的四十年。
改革開放四十年,是文化自覺走到文化自信又邁上文化擔當的四十年,是中國形象重塑的四十年。
改革開放四十年,是人民群眾精神完全主動的四十年,是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極大豐富的四十年。
改革開放四十年,是中華民族創造力爆發的四十年,是中華文化不斷與世界交流交融的四十年。
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道路,我們堅信:中國人民必將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新華社北京12月7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就是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系統觀念。”“十四五”時期的目標任務和2035年遠景目標,將極大地激揚中國人民的雄心壯志,在新發展階段豪邁前行!
從1953年編制和實施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簡稱“一五”計劃)開始,到2020年“十三五”規劃收官,“五年計劃(規劃)”幾乎伴隨了新中國成長的全過程,在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即將順利收官,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即將開啟,任務十分艱巨,前景無比光明。
堅持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布局和支撐體系。全會號召,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同心同德,頑強奮斗,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堅持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布局和支撐體系。全會號召,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同心同德,頑強奮斗,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中央書記處是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務委員會的辦事機構;成員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提名,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通過。(六)決定遞補中央委員會委員;決定或者追認給以中央委員會委員、候補委員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的處分。
“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奮斗的結果,一切偉大事業都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前進征程上,全社會都要大力學習英雄的品格、弘揚英雄的精神,讓英雄模范的力量薪火相傳,讓時代精神照亮奮進征途。
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得到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認同和擁護,在新時代偉大斗爭實踐中展現出日益強大的引領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作為百年大黨,如何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遠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如何實現長期執政,是我們必須回答好、解決好的一個根本性問題。中國共產黨人一直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和實踐中進行著自我革命,在對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的探索實踐中堅守和踐行著自己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