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2日07:01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治理后的賈魯河已初見成效。⑨3本報記者聶冬晗攝
□本報記者高長嶺
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通報了在第五次大督查中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我省有5項典型經驗受到通報表揚,其中我省“實施‘四水同治’,加快水利現代化步伐”這一典型經驗名列榜首。什么是“四水同治”?我省為何要實施“四水同治”?如何實施“四水同治”?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近日進行了采訪。
垃圾河變身景觀河
“我們負責的液壓壩工程今年5月已經完工,其他配套工程也都基本建成,現在正在進行收尾,對岸邊護坡進行護砌。”12月11日,在賈魯河前程路至萬三路段,中國電建十一局賈魯河配套項目負責人張志青說。
賈魯河在鄭州境內長137公里,長期以來由于污水直接排入河道,賈魯河河道內垃圾遍布、污水橫流,夏季臭氣熏天,人們往往掩鼻而過。加上兩側違章建筑不斷擠壓,河道行洪斷面變小,阻水嚴重。
2016年年初,鄭州市決定對賈魯河進行綜合治理。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分為河道治理工程、生態綠化工程、截污納污工程和水源工程四個部分,沿賈魯河建設六山、六湖、六島、九嶺、十二園。
“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作為鄭州市生態水系頭號工程,被列為省市重點工程、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九大支撐性工程之一。”鄭州市水務局局長張勝利說,通過綜合治理,不僅可以有效地解決賈魯河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領域存在的問題,賈魯河還將成為一條安全河、生態河、景觀河、文脈河和幸福河。
“‘四水同治’就是對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統籌治理。”省水利廳總規劃師李建順說,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是我省實施“四水同治”的一個生動例子。
統籌解決水問題
“實施‘四水同治’,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河南的生動探索和實踐。”李建順說。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
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推動下,我省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水興水的重要講話精神,從解決河南當前和長遠發展大計出發,就統籌解決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等重大課題開展了調查研究。省政府多次召集水利、發改、財政等部門實地踏訪,認真調研。今年9月底,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實施四水同治加快推進新時代水利現代化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人多水少、時空分布不均、水資源自然分布與經濟社會發展空間布局不相匹配是我省的基本省情水情。水源不夠、水量不足、水質不優、水工程不多等問題已成為制約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水瓶頸”。
高效利用水資源、系統修復水生態、綜合治理水環境、科學防治水災害是解決我省水問題,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意見》提出了我省水利發展近期和遠期總體目標,并確定了十大重點任務。
實施十大水利工程
“宿鴨湖水庫清淤擴容尤莊試驗段已經開挖,整個工程將于近期正式開工建設。”12月11日,汝南縣水利局局長李隨亞說。
宿鴨湖清淤擴容工程,是我省近期確定的“四水同治”十大水利工程之一,今年年底前將全面開工建設。
其他九個水利工程是:引江濟淮工程(河南段)、小浪底南岸灌區工程、小浪底北岸灌區工程、洪汝河治理工程、衛河共產主義渠治理工程、大別山革命老區引淮供水灌溉工程、西霞院水利樞紐輸水及灌區工程、趙口引黃灌區二期工程、黃河下游貫孟堤擴建工程。
據初步估算,十大水利工程總投資343億元,治理河道及堤防890公里,建設渠道或管道1400多公里。
“十大水利工程對我省增加水源、完善水網、修復生態、治理環境、減少水患、發展水利意義重大,是我省實施‘四水同治’的主要抓手,省政府要求將其作為重點抓緊推進。”李建順說,通過實施“四水同治”,我省最終將建成系統完善、豐枯調劑、循環暢通、多源互補、安全高效、清水綠岸的現代水利基礎設施網絡,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實現現代化。③5
12月4日,2020年全省四水同治工作推進會在洛陽召開,省長尹弘出席并講話。尹弘說,水利關乎國家民族永續發展,從大禹治水到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再到河南的紅旗渠,中華民族歷史上治水佳話不斷,積累了寶貴經驗。
12月4日,記者從2020年全省四水同治工作推進會議上獲悉,今年我省四水同治工作任務已全面完成。2018年12月,省委、省政府召開實施四水同治、加快推進新時代河南水利現代化動員大會。
6月1日,記者從省公安廳獲悉,即日起,全省公安機關組織開展為期兩個月的保護母親河服務高質量發展嚴治行動,嚴厲打擊黃河流域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活動,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5月9日,我省舉行西霞院水利樞紐輸水灌區工程暨2020年度四水同治項目集中開工動員會,省長尹弘在主會場作動員講話并下達集中開工令。尹弘要求,要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切實把四水同治這一利在當前、惠在長遠的重大工程抓緊抓好。
5月9日上午,河南省西霞院水利樞紐輸水灌區工程暨2020年度四水同治項目集中開工動員會在焦作舉行,省長尹弘出席并下達開工令。尹弘指出,此次西霞院水利樞紐輸水灌區工程等22個項目舉行集中開工動員會,表明省委、省政府堅定不移抓項目建設的鮮明導向。
作者:陳金龍(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抗擊疫情過程中所體現的團結精神反映的是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的釋放,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精神涵養,是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合力形成的文化底蘊。
” 2月17日,面對我的三連問,大花山方艙醫院17A號病床的西哥(化名)如是說。(受訪者供圖) 檢測結果雙陽性,2月1日,西哥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并被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收治。大花山方艙醫院分5個病區,西哥所在的病區由天津醫療隊接管,目前住了92名患者。
“小時候農村老家的村上,坑塘里的水好像就沒有干過,河溝里有泥鰍、黃鱔,暑假里經常下河摸魚捉蝦。我省各地利用工程措施,截污納管,雨污分流,構建水網,改善水環境,打造水生態,提升了城市品位,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網絡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得到加強,國家網絡安全屏障進一步鞏固,凝聚了全社會共同努力的網絡安全防線正在高高筑起。保護個人信息安全,構建健康的網絡空間,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對公民信息源頭治理的重要性凝聚共識。
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即將在鄭州召開,昨天,市檢察院、市生態環境局聯手啟動“保障民族運動會、攜手共同治污染”專項活動,將在全市開展為期3個月的環境污染治理專項活動,解決一批突出的環境問題,推動全市環境污染攻堅工作開展和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確保民族運動會在鄭州舉辦期間的環境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