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05日16:13 來源:經濟日報
我國核工業的發展是中國40年不斷深化改革開放、持續融入世界的一個縮影。
“改革開放40年來,中核集團履行國家使命,以建設更加自主、先進、安全、高效的核科技工業體系為己任,投入國民經濟主戰場,在‘科技引領、創新驅動’方針的指導下,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對國防、核電、核燃料等多領域的產業發展起到關鍵支撐和引領作用。”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余劍鋒說。
國產化率超過80%
1983年我國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一期動工,1991年12月15日開始發電。這座由中核集團自主設計、建造的核電站建成發電,結束了中國大陸無核電的歷史,實現了零的突破。目前,秦山核電站是國內核電機組數量最多、堆型最豐富、裝機最大的核電基地,其所產生的清潔電能源源不斷地輸入華東電網,在特殊的歷史時期緩解了能源供應吃緊狀態。
在此之后,中核集團相繼掌握了10萬、30萬、60萬、100萬千瓦級核電技術,實現了中國核電技術的型譜化發展。如今,“華龍一號”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運用的技術已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核電技術。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濤說,回顧歷史,引進大亞灣核電站的時候,80%依靠國外技術,而“華龍一號”的國產化率超過80%。
核工業的發展實踐證明,核科技是戰略高技術,其核心技術是從國外買不來的,必須堅持以我為主,自主創新。余劍鋒說:“在核電方面,我們可以自信地說,中國核電的發展不被人卡脖子。”
中核集團承擔了國內所有核電站建設,積累了大量工程建設與管理經驗,是全球唯一一家連續30余年不間斷從事核電建造工作的企業。重組后的中核集團掌握了核工業全產業鏈的自主知識產權,能夠提供從基建、運行到核燃料供應等所有環節的自主產品和服務。
技術研發走在世界前列
中核集團在核電建設運營成熟經驗的基礎上,汲取世界先進設計理念,成功研發出采用自主第三代核電技術的“華龍一號”。
余劍鋒說:“中核集團與巴基斯坦于2017年簽署了恰希瑪5號機組商務合同,將再次建設‘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目前,在“華龍一號”國外項目建設方面,巴基斯坦恰希瑪核電一期工程4臺機組已全面建成;卡拉奇2、3號機組為海外“華龍一號”示范工程,進展與國內“華龍一號”示范工程旗鼓相當。
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表示,“華龍一號”國內示范項目目前正按預期計劃向前推進,工程安全和質量處于良好受控狀態,有信心在2020年建成“華龍一號”全球首堆。
同時,中核集團緊跟世界核能發展趨勢,不斷推動先進核能技術突破和多元化應用。作為第四代核能系統,快中子反應堆示范工程在去年開工;作為中國核能發展的第三步,聚變堆研究也取得很大進步;自主研發、可用于城市供熱,“燕龍”泳池式低溫供熱堆成功發布;開展的小型多用途模塊化反應堆、海上浮動式核電站、超臨界水冷堆等先進反應堆科技研發,均取得了較大進展。
在核燃料方面,中核集團在鈾礦冶、鈾濃縮、核燃料元件制造以及乏燃料后處理等重要環節不斷實現技術突破和產業升級,逐步建立起自主、先進的核燃料循環體系。鈾濃縮技術實現工業化應用。今年,中核集團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鈾濃縮離心機大型商用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標志著我國鈾濃縮技術實現升級換代,具備了大規模商用條件,技術水平、經濟性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中核集團還一直致力于推進核電的安全高效。2017年,中核集團年度發電量首破千億千瓦時,整體運行指標連續5年國內領先,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中核集團的秦山一期30萬千瓦機組、福清核電1號機組、田灣核電2號機組等6臺機組,在2017年世界核電營運者協會(WANO)綜合指數評比中獲得100分,排名世界第一。
成績斐然,但仍有差距。余劍鋒認為,我國在材料、設備可靠性等方面同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差距,需要一個提升的過程。對于未來推動我國核工業的發展,技術人才領先非常重要。未來,中核集團的改革將會促使資源更多向科研人員傾斜。
建立全球配套供應鏈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核集團逐步建立了支撐核工業全產業鏈的全球配套供應鏈,與俄、法、德、美等4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建立了商務合作。今年6月份,中俄兩國簽署了迄今為止最大的核電合作項目,合同總金額超過200億元,項目總造價超千億元。
中國核電已經成為中國“走出去”的“金色名片”。作為唯一實現批量出口核電機組和核設施的中國企業,中核集團堅持核電“走出去”,服務世界,促進和平利用核能,已成功向阿爾及利亞、巴基斯坦等7國出口了7臺核電機組、7座研究堆和1臺次臨界裝置。
中核集團持續推動以“華龍一號”為代表的海外項目本地化采購,積極協助“一帶一路”沿線工業體系建設,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創造就業崗位、增進人民福祉。預計未來5年中核集團海外本地化采購總金額將超過36億美元,涉及南亞、中東、南美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口采購和海外業務本地化采購整體需求將超過120億美元。
從引進到出口,中國核工業實現新的跨越。依托核工業產業鏈優勢,秉持“開放、協作”的理念,中核集團規劃構建面向全球的核產業供應鏈體系,致力于加強核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高效協同,促進核產業領域跨區域、跨國界的協作。(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 瑾)
參考消息網11月29日報道11月27日0時41分,中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并網成功。據《日本經濟新聞》11月28日報道,中國國有核電巨頭中核工業集團11月27日宣布,中國獨立研發的新型核電機組“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并網成功。
11月27日0時41分,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并網成功。據介紹,經現場確認,該機組各項技術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機組狀態良好,為后續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奠定堅實基礎。
今年是中國核工業創建65周年,也是我國第一艘核潛艇陸上模式堆滿功率運行發出中國核能第一度電50周年。從2015年5月落地福清到2019年10月漳州核電開啟批量化建設,其間開工建設每臺“華龍一號”機組圖紙都不一樣,其中最為突出的變化就是除安全殼外的核島廠房由雙層改為單層。
2020年8月25日,走進新中核媒體活動第二天,恰逢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今年5月入職的新員工吳增輝,碩士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在國資小新直播中,談到了為何要成為核工業人的初心。
今年是中國核工業創建65周年,也是我國第一艘核潛艇陸上模式堆滿功率發出中國核能第一度電50周年。中核集團領導、中央網信辦網評局領導,以及中核集團宣傳文化中心領導和中國核動力院領導、專家參加啟動儀式。
面對疫情的不利影響,中國企業克服重重阻力,一邊抓安全一邊保工期,贏得當地員工、業主的一致好評。2月初,在中國疫情形勢日趨嚴峻之際,吉布提政府通過招商局集團向國內捐贈一批價值10萬美元的口罩、護目鏡等防疫物資,對吉方的善舉,中國一直銘記在心。
” 進入火神山,長江現代物業志愿小分隊負責醫院辦公區和部分室外公共區域的保潔與消殺工作。受訪者供圖 3月19日是長江現代物業志愿隊在火神山醫院的最后一天,此后,長江現代物業集中全部投入社區疫情防控。
” 進入火神山,長江現代物業志愿小分隊負責醫院辦公區和部分室外公共區域的保潔與消殺工作。受訪者供圖 3月19日是長江現代物業志愿隊在火神山醫院的最后一天,此后,長江現代物業集中全部投入社區疫情防控。
2月12日,北京市房山區,下午13:30,首批批量送至中核集團北京原子高科金輝輻射技術應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輝輻射”)輻照滅菌的上萬件一次性醫用防護服已經完成輻照滅菌,整齊地擺放在廠房外,等待運走。
中國海油捐贈5000萬元 支援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1月30日宣布,通過國務院國資委向湖北省慈善總會捐贈5000萬元,全力支援湖北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