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7日09:09 來源:南海網
樹上長的、海里游的,來三亞旅游都得好好“享受”一番。11月26日,“改革開放看海南”2018年全國融媒體海南行采訪團來到三亞吉陽迎賓海鮮廣場,來自全國全國60余家重點新聞網站、新聞客戶端的編輯記者及攝師們,坐在熱帶園林式的建筑中吃著新鮮的海貨,細細體驗了一把“舌尖上的海南”。
11月26日,“改革開放看海南”2018年全國融媒體海南行采訪團來到三亞吉陽迎賓海鮮廣場合影留念。南海網記者沙曉峰 攝
據悉,三亞吉陽迎賓海鮮廣場項目用地面積69.27畝,總建筑面積13644.93平方米,目前正在試營業階段,12月初將正式開業。
萬人海鮮餐廳爭做海鮮市場“新名片”
晚上7時許,采訪團走進了三亞吉陽迎賓海鮮廣場,一下車便被這里的熱帶風情所吸引,黎族歌舞表演輪番上演,園林綠化匠心獨運、餐廳設計獨具特色、海鮮貨品新鮮可見。
11月26日,“改革開放看海南”2018年全國融媒體海南行采訪團在三亞吉陽迎賓海鮮廣場合享用海鮮大餐。南海網記者沙曉峰 攝
當一盤盤顏色誘人的海鮮菜品端上桌,網媒記者們一邊細細品嘗,一邊拿出相機“咔咔咔”拍不停。每日甘肅網的編輯江文濤說:“這里跟傳統的海鮮廣場完全不一樣,干凈整潔、環境優美,海鮮味道更是美味,很幸運在這里吃到了正宗的‘海南味道’?!?/p>
三亞吉陽迎賓海鮮廣場位于迎賓路,處于北部保亭、五指山進入三亞中心城區的交通樞紐,占據吉陽區中心黃金地段,可輻射三亞市區、亞龍灣、海棠灣等重要區域。所在位置縱深兩條交通主干道,是眾多公交線必經之地,屬于未來的一個公交樞紐中心,區位優勢十分明顯。
11月26日,“改革開放看海南”2018年全國融媒體海南行采訪團在三亞吉陽迎賓海鮮廣場合享用海鮮大餐。南海網記者沙曉峰 攝
“整個項目建設標準為園林式、智能化、富有地方文化特色,我們要打造三亞海鮮廣場‘新名片’。”吉陽迎賓海鮮廣場相關負責人李光強介紹,該廣場總建筑面積13644.93平方米,其中海鮮加工攤位110個、小吃攤位40個、海鮮超市攤位127個、地方特色美食廣場面積15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萬多人就餐。
據悉,該項目著力打造成“海綿型”海鮮廣場,建設配套完整的地下排污管網系統、消防設備設施系統,配備WIFI、網絡大數據監控系統,實時管控海鮮廣場的顧客流量等等,用科技手段推進規范管理。
良心做美食守護“海南味道”
李光強是地道的美食專家,他愛美食、更愛海南,所以在吉陽迎賓海鮮廣場設計之初,李光強執意強調建筑風格要充分體現海南本土文化,具有熱帶濱海休閑風格,讓游客在熱帶雨林的清幽環境里享受“舌尖上的海味”。
從業餐飲行業多年,李光強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經營理念:做餐飲,誠信和服務就是成功的“秘訣”。
這么多年來,李光強要求各個海鮮攤位一定要挑選最新鮮、最放心的海產品,讓顧客吃得滿意、吃得放心;除了精選食材,他也要求注重菜品的創新,真正用味道留住客人的“胃”;做足文化文章、豐富海鮮廣場的文化生活,也是他孜孜不倦的追求。
熱情的歌舞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南海網記者沙曉峰 攝
“食材非常新鮮、烹飪手藝也很棒,完全顛覆了我對海鮮的印象,原來海鮮可以這么美味。”每上一道菜,山西新聞網的記者楊建圓都用手機記錄并發朋友圈,他說要把“海南味道”帶回家。
三亞吉陽迎賓海鮮廣場的項目用地屬于荔枝溝社區居委會的集體土地,長期閑置。近年來,荔枝溝社區居委會出現了無生產資源、無集體經濟實體,村民無就業崗位、無收入來源狀況等情況,集體經濟迫切期待產業轉型。為此,荔枝溝社區居委會與三亞海濱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共同開發建設吉陽迎賓海鮮廣場,不僅盤活了荔枝溝的集體土地,讓荔枝溝社區居民獲得分紅,還能提供1500個就業崗位,解決荔枝溝社區居民就業問題。
對于海鮮廣場的發展之初,李光強有著最樸實的想法。他說:“三亞是座旅游城市,每天成千上萬的游客從各地而來,我們也是服務行業,希望游客在享受風景的同時,也能嘗到地道的海南味道。”
本次活動活動由中共海南省委宣傳部指導,海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南海網承辦,中共三亞市委宣傳部、中共萬寧市委宣傳部、中共東方市委宣傳部、中共臨高縣委宣傳部、中共陵水黎族自治縣委宣傳部、中共昌江黎族自治縣委宣傳部;三亞市科技工業發展委員會、五指山市旅游商務局、??谑忻裼慰椭行?、三亞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海南分界洲島旅游區、三亞國際免稅城、三亞市天涯海角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三亞吉陽迎賓海鮮廣場、五指山中部旅游投資有限公司、海南核電有限公司、海南森林城市酒店等聯合協辦。(南海網記者 劉麗萍)
9月23日,“山水桂林 紅色熱土”——2020年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桂林行采訪團走進桂林市興安縣的靈渠公園,了解靈渠的歷史文化,領略秀美風光。廣西新聞網全媒體報道組供圖 桂林市興安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副縣長莊慧瓊接受采訪。
24日下午,“畫好同心圓,唱好雙城記”2020全國網絡媒體記者重慶行來到銅梁西郊示范片,來自全國57家中央、省級重點新聞網站的記者就示范片及其帶來的綠道經濟進行了深入了解。
今(24)日,畫好“同心圓” 唱好“雙城記”——2020全國網絡媒體記者重慶行來到銅梁,尋覓安居古城韻味。一聲“縣令出巡”喚醒了清晨的安居古城,沿著128級階梯拾級而上,來自全國的記者們正式開啟了安居之旅,感受千年古城的魅力。
依山而立,伴水而眠;炊煙裊裊,千年已往。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張馨月 攝 隨后,獨具銅梁特色的水云龍表演更是令記者團驚艷不已。
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制造……近年來,人們對智慧產業的話題熱情高漲,擁有深厚產業底蘊的北碚區,已經從智慧產業的“母版”傳感器入手。網媒重慶行北碚區的最后一站為航天云網重慶工業大數據創新中心。
除了校地合作,北碚區在平臺建設也不遺余力,為持續提升持續區域創新能力、產業生成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建造了歇馬拓展園。歇馬拓展園作為成渝地區雙經濟圈重慶中心城區“西北門戶”,重慶高新區和兩江新區的“交匯區”是西部(重慶)科學城北碚園區的重要載體。
如果說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園是北碚區企業轉型升級路上的“大腦”,那么2019年8月落戶北碚區的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重慶分院,便是這顆大腦的神經中樞。感受完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重慶分院的“神經中樞”后,網媒記者隊伍還參觀了新浪視覺西南總部基地項目。
昨(22)日下午,畫好“同心圓” 唱好“雙城記”——2020全國網絡媒體記者重慶行活動走進重慶高新區。告別科學谷后,記者們來到了位于重慶高新區含谷鎮的重慶清研理工科技園。
西部(重慶)科學城是面向未來產業、未來生活、未來風景的未來之城,是鼓勵創新、開放包容、追逐夢想的夢想之城,也是科學家的家、創業者的城。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跳磴河發源于重慶沙坪壩區歌樂山獅子巖,干流全長25.75公里,主要流經九龍坡區華巖鎮和大渡口區跳磴鎮,并在跳磴鎮小南海注入長江,是長江一級支流。占地105畝的草海灣公園就是其中之一,蘆葦、矮蒲葦、狼尾草等植物布滿整個公園,夢幻般的美景,已成為市民們新的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