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4日09:40 來源:映象網
映象網訊 9月23日,告別了西部(重慶)科學城北碚園區西南大學產業技術研究與歇馬拓展園后,網媒重慶行記者在北碚區的科技之旅再次出發,來到了重慶材料研究院、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園以及航天云網重慶工業大數據創新中心。
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制造……近年來,人們對智慧產業的話題熱情高漲,擁有深厚產業底蘊的北碚區,已經從智慧產業的“母版”傳感器入手。在重慶材料研究院,記者們從重慶材料研究院董事長王陸洲處了解到,該公司專業從事功能材料共性基礎技術、工程化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開發的綜合性研究機構,先后經國家批準建立了“材料物理與化學”博士學位授予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儀表功能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全國儀表功能材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院士工作站”、“海智基地”。共取得科技成果近1000項,先后獲得國家級獎勵12項,部、省級科技成果獎200余項。
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園是重慶市政府重點打造的產業生態園,占地面積178畝,總建筑面積40萬平方米。其中,一期占地面積40畝,建筑面積8萬平方米。主要立足于推動互聯網、大數據、5G、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平臺化、智能化提升,建設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探索“生態圈=示范區=先行區”的工業互聯網發展實施路線。目前,智能裝備工業互聯網聯合創新中心已落戶,正爭取成渝工業互聯網示范區落戶。
網媒重慶行北碚區的最后一站為航天云網重慶工業大數據創新中心。2018年,航天云網簽約落地蔡家,項目以航天云網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核心,以開展智能化改造為主要工作內容,以企業上云為主要手段,以建設“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為目標,以雙創和工業互聯網人才隊伍建設為支撐,推動北碚區和重慶市制造業產業生態體系重構及企業轉型升級,快速集聚區域內的制造資源以實現大規模的制造資源互聯共享。
9月23日,“山水桂林 紅色熱土”——2020年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桂林行采訪團走進桂林市興安縣的靈渠公園,了解靈渠的歷史文化,領略秀美風光。廣西新聞網全媒體報道組供圖 桂林市興安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副縣長莊慧瓊接受采訪。
24日下午,“畫好同心圓,唱好雙城記”2020全國網絡媒體記者重慶行來到銅梁西郊示范片,來自全國57家中央、省級重點新聞網站的記者就示范片及其帶來的綠道經濟進行了深入了解。
今(24)日,畫好“同心圓” 唱好“雙城記”——2020全國網絡媒體記者重慶行來到銅梁,尋覓安居古城韻味。一聲“縣令出巡”喚醒了清晨的安居古城,沿著128級階梯拾級而上,來自全國的記者們正式開啟了安居之旅,感受千年古城的魅力。
依山而立,伴水而眠;炊煙裊裊,千年已往。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張馨月 攝 隨后,獨具銅梁特色的水云龍表演更是令記者團驚艷不已。
除了校地合作,北碚區在平臺建設也不遺余力,為持續提升持續區域創新能力、產業生成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建造了歇馬拓展園。歇馬拓展園作為成渝地區雙經濟圈重慶中心城區“西北門戶”,重慶高新區和兩江新區的“交匯區”是西部(重慶)科學城北碚園區的重要載體。
如果說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園是北碚區企業轉型升級路上的“大腦”,那么2019年8月落戶北碚區的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重慶分院,便是這顆大腦的神經中樞。感受完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重慶分院的“神經中樞”后,網媒記者隊伍還參觀了新浪視覺西南總部基地項目。
昨(22)日下午,畫好“同心圓” 唱好“雙城記”——2020全國網絡媒體記者重慶行活動走進重慶高新區。告別科學谷后,記者們來到了位于重慶高新區含谷鎮的重慶清研理工科技園。
西部(重慶)科學城是面向未來產業、未來生活、未來風景的未來之城,是鼓勵創新、開放包容、追逐夢想的夢想之城,也是科學家的家、創業者的城。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跳磴河發源于重慶沙坪壩區歌樂山獅子巖,干流全長25.75公里,主要流經九龍坡區華巖鎮和大渡口區跳磴鎮,并在跳磴鎮小南海注入長江,是長江一級支流。占地105畝的草海灣公園就是其中之一,蘆葦、矮蒲葦、狼尾草等植物布滿整個公園,夢幻般的美景,已成為市民們新的打卡地。
羅中立美術館的外墻由彩色瓷片鋪滿,連成一圈宛如一幅起伏跌宕的畫卷,置身其中,記者們就像是在一幅巨大的油畫中漫步。精美細致的畫作、飽含情感的泥塑、鮮艷獨特的外墻……川美的美,讓網媒重慶行記者們為之駐足,紛紛拿出手機打卡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