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5日16:45 來源:大河客戶端
南水北調的丹江水甘甜凜冽,未來我省多地市民都有可能喝上丹江水。11月15日,省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實施四水同治加快推進新時代水利現代化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根據意見,下一步我省將合理擴大供水范圍,開工建設登封、內鄉等16個新增供水工程。加快汝州、新鄭龍湖鎮等新增供水項目前期工作,及早開工建設。推進駐馬店、開封納入南水北調供水范圍的前期工作。
【目標】2020年,我省四大流域水質達到優良
我省水利事業快速發展,但人多水少、時空分布不均、水資源自然分布與經濟社會發展空間布局不相匹配是我省的基本省情水情。同時,我省地表水污染、地下水超采、濕地萎縮、河湖斷流等水環境、水生態問題突出。
對此,我省提出四水同治的總體目標:到2020年,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顯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進一步控制,河湖保護和監管明顯加強,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顯著提高。全省供水能力達到290億立方米,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2600萬畝,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616,四大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達到70%,水土流失治理度達到68%,農村居民集中供水率達到90%,全面解決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到2025年,節水型社會基本建立,地下水開發利用基本實現采補平衡,四大流域水質優良比例持續提升,美麗河湖目標基本實現,現代化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顯著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年供水能力達到300億立方米,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4000萬畝,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63,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降低10%,水土流失治理度達到86%,農村集中供水率達到92%。
到2035年,全省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問題得到系統解決,節水型社會全面建立,城鄉供水得到可靠保障,水生態得到有效保護,水環境質量優良,防災減災救災體系科學完備,基本形成系統完善、豐枯調劑、循環暢通、多源互補、安全高效、清水綠岸的現代水利基礎設施網絡。
【追責】四水同治任務完成情況,作為領導獎懲重要依據
為實現總體目標,意見制定了節水、呵護管理、引黃工程等十大任務,以雨水洪水中水資源化、南水北調配水科學化、黃河引水調蓄系統化、水庫供水最優化、水資源配置均衡化為重點,加快形成四大流域調水、全省配水、分市供水的復合型調配供水格局。
根據意見,我省將建立督導督查制度和問責機制,對主動作為、成效顯著的予以表揚激勵;對措施不力、消極等待、進度緩慢的通報批評,視情節依紀依規問責追責,并與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紅旗渠精神杯"評比掛鉤,實行一票否決。將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和四水同治任務完成情況納入政府績效考評體系,對考核結果予以通報并向社會公布,同時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獎懲的重要依據。
任務1節水
制定節水獎補政策,將節水和文明單位"掛鉤"
節約用水,人人有責。
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加快水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預警機制建設。
加強節水宣傳教育和健全節水獎懲機制,研究制定節水型城市創建及節水載體創建獎補政策。開展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推進合同節水。將節水成效、節水創建作為文明單位創建的重要內容。
開展農業節水行動和城鎮和工業節水行動。推進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 開展水效對標達標改造,促進廢水循環利用和綜合利用,實現廢水減量化。
任務2
河湖管理
建設明清黃河故道、淮河、黃河等沿河游園濕地和沿岸生態廊道
此外,我省還將扎實推進河湖管理與保護。開展河道采砂整治行動,建立完善河道采砂管理長效機制。
同時,加強水環境治理。實施入河排污口整治,優化入河排污口布局;加快水生態修復,推進黃河、淮河、衛河等河流沿線天然濕地保護。在有條件的水庫湖泊、季節性河道和河(湖)口、入河排污口、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放口等,因地制宜規劃建設人工濕地。建設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明清黃河故道、淮河、黃河等沿河游園濕地和沿岸生態廊道。
任務3擴大南水北調供水范圍
開工建設登封、內鄉等16個新增供水工程
我省將充分發揮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綜合效益,優化受水區水資源配置。合理擴大供水范圍,開工建設登封、內鄉等16個新增供水工程。加快汝州、新鄭龍湖鎮等新增供水項目前期工作,及早開工建設。推進駐馬店、開封納入南水北調供水范圍的前期工作。
著力提高供水保障能力,積極推進新鄭觀音寺、禹州沙陀湖等8處調蓄工程建設,論證建設白沙、趙灣等7座水庫與總干渠連通工程,提高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供水保證率。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還將加大生態補水力度,受水省轄市、縣(市、區)要研究出臺補償政策,實施河道清淤疏浚,通過總干渠分水口門或退水閘,相機對沙潁河、賈魯河、衛河、共產主義渠、安陽河、鄭州龍湖等河湖進行生態補水。
任務4
引黃工程
加快33處引黃調蓄工程建設
我省地處黃河中下游,意見要求全面提升引黃供配水能力。
加快引黃工程建設。實施引黃涵閘設施提質改造,建設一批移動提水泵站,疏浚灘區引水干渠。加快33處引黃調蓄工程建設。建設小浪底北岸、小浪底南岸、趙口二期、西霞院4處灌區,打造"一軸兩翼"引黃清水走廊。
任務5
水利工程
開展小浪底水庫向鄭州輸水研究,支撐鄭州國家級中心城市建設
根據意見,我省將加快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建成出山店、前坪2座大型水庫,開工建設引江濟淮工程(河南段),建設大別山革命老區引淮供水灌溉工程、袁灣等淮南支流大型水庫工程,實施宿鴨湖水庫清淤擴容及三門峽雞灣等中小型水庫工程,除險加固板橋水庫等一批病險水庫和大中型水閘。
此外,加快水系連通工程建設。實施古汴河、衛河清淤疏浚工程,保護傳承大運河文化。適時推進豫東水系連通工程、南灣-出山店-薄山水庫淮水北上工程及引伊河入北汝河等連通工程建設。建設陸渾水庫—鄭州西水東引工程,開展小浪底水庫向鄭州輸水研究,支撐鄭州國家級中心城市建設。
任務6
地下水開采
公共供水管網覆蓋區,地下水井要封停
地下水也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意見要求實施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
壓減地下水開采總量,嚴控高耗水產業和種植業。實施公共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地下水井封停。
加快替代水源工程建設,推動城鎮供水管網向周邊村莊延伸覆蓋,山丘區因地制宜建設中小微型蓄水工程,壓減鄉村地下水開采。
嚴格地下水監管。嚴格地熱水、礦泉水以及地熱能開發項目取水許可,依法規范取用地下水項目的審批監管。
任務7
加強水災害防治
推進賈魯河等11條河流治理
加強水災害防治方面,持續實施衛河、共產主義渠、賈魯河等11條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加快推進黃河灘區居民遷建。
強化防汛抗旱能力建設,建立"天-空-地"一體水旱災害監測預報預警網絡。加強多層次應急救援力量,提升搶險救災隊伍、物資和裝備統籌保障能力。
12月4日,2020年全省四水同治工作推進會在洛陽召開,省長尹弘出席并講話。尹弘說,水利關乎國家民族永續發展,從大禹治水到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再到河南的紅旗渠,中華民族歷史上治水佳話不斷,積累了寶貴經驗。
12月4日,記者從2020年全省四水同治工作推進會議上獲悉,今年我省四水同治工作任務已全面完成。2018年12月,省委、省政府召開實施四水同治、加快推進新時代河南水利現代化動員大會。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25日說,重點流域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要堅持問題導向,突出“一河一策”“一灣一策”。生態環境部當天進行重點流域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調度會商。
今年34歲的武磊是民權縣綠洲街道辦任莊村的村民,2017年,在外務工的他返鄉創業,也見證了這幾年村里翻天覆地的變化。2014年,民權縣委縣政府提出了“黃河故道生態走廊”保護性建設規劃,使民權黃河故道走上生態環境優化、提升之路,這也給任莊村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烏梁素海地處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境內,位于歐亞大陸鳥類遷徙的主要通道上。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10月28日,候鳥在烏梁素海飛翔。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這是10月27日拍攝的烏梁素海(無人機照片)。
"十三五"期間,許昌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統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十三五期間,許昌市一以貫之的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抓好環境整治,久久為功,使生態文明建設呈現新形象。
淮河王家壩閘開閘泄洪,洪水通過王家壩閘涌入蒙洼蓄洪區(7月20日攝,無人機照片)。這是10月16日拍攝的安徽省潁上縣沿淮水利生態景區——五里湖濕地公園(無人機照片)。
今天(16日),我國首個“一帶一路”河湖生態保護培訓中心在武漢成立,以深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水利合作交流,分享長江治理保護經驗,共同為全球水治理貢獻力量。“一帶一路”河湖生態保護培訓中心執行負責人 陳小娟:主要是通過專題講座、現場參觀和一些現場操作的培訓來完成培訓活動。
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開封市提出“打造北方水城、加快構建現代水生態文明體系”的治水思路。“‘一渠六河’連通綜合治理工程是開封市水系總體規劃和‘十湖連通’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黑臭水體治理’和‘四水同治’的重點工程。
引黃工程是連通黃河與鄭州城市發展的紐帶,在引黃補源、水生態、水文化等方面均擔負了重要任務。鄭州市水利局方面表示,目前,花園口引黃干渠改造提升工程已經列入鄭州市2020年政府投資項目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