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活潑不羈的少年,成長為淡然鎮定的排爆高手,從事“排爆工作”剛剛三年的他,究竟經歷了什么?
“不知者無畏,我就覺得這很酷”
3年前,剛從南京森林公安畢業的葛曉宇,在成功說服父母后,順利考入了排爆大隊。
“排爆”,這樣的工作在外人聽來,總不免會與危險、受傷相掛鉤,可葛曉宇卻對此毫無畏懼。
一是,既然選擇做一名警察,無論哪個崗位都避免不了風險;二是,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在當時的葛曉宇看來,拆炸彈是一件“特別酷”的事。
畢竟,當英雄,是每個熱血少年的夢想。
沒想到,隨著學習“排爆”知識的深入,葛曉宇卻慢慢感受到了”害怕“的滋味。尤其是,真正面臨隨時有可能燃爆的危險炸彈時,在普通人無法體會的高壓與緊張氛圍下,“排爆隊員”所肩負的巨大責任變得愈發清晰可感。
△排爆訓練現場
2016年12月,南京江寧區某工地發現一枚廢舊炮彈。接到警情后,葛曉宇和同事迅速趕往現場。炮彈彈身的破洞正不斷向外泄露液體,滲入泥土中冒著弄弄的白煙,周邊群眾躲在警戒線后,面露懼色議論紛紛。
葛曉宇一眼認出,這枚廢炮彈是燃燒彈,一旦沾到諸如鞋子之類的物體上,就會持續燃燒,后果不堪設想。他當機立斷,和同事將燃燒彈小心轉移到垃圾堆旁進行處理。
作為一個入職才一年的新人,這樣的“陣仗”,葛曉宇也是第一次見。回憶起當時的畫面,他笑著說,在抱著炸彈移動時,能清楚聽見自己心臟略顯慌亂的跳動聲,渾身的血液也加速般直沖腦門。
不過,他在小心應付炸彈的同時,又刻意控制著自己的面部表情,保持著冷峻嚴肅的模樣,就是為了不讓周邊的群眾發現異樣:“害怕也得上,你穿著制服,你是專家,你不上誰上?”
“應對恐慌的最佳方法,只有學習”
電影《拆彈專家》中有這樣一句臺詞:“拆彈不是誰都可以拆的,需要上天的批準,我很感激上天,讓我每一次都選對。”
而在現實里,運氣在拆彈過程中,所占的比例其實少之又少,更多還是依靠豐富的知識、經驗、規范化精細化的操作。
在與隨時有爆炸可能的炸彈“零距離接觸”后,葛曉宇深刻的意識到:“應對恐慌的最佳方法,只有更加深入的學習。”
“拆彈”其實是個雜學,需要排爆手掌握物理、化學、電路等多方位的知識。因此,一有閑工夫,葛曉宇要么就“泡”在專業書里“充電”,要么就待在“拆彈工具倉庫”中細細研究。
倉庫中有近百種高尖端的新型拆彈器械,其中不少是進口的。葛曉宇抱著有道詞典將這些工具的說明書全部翻譯出來,并反復模擬操練,進步神速。
△“價值千萬”的器械庫
在有些朋友看來,這樣的“封閉訓練”有些枯燥,可葛曉宇卻總是樂呵呵地開著玩笑:“我天天和價值千萬的器械待在一起,身價了得呀!”
在這份努力下,三年來,他成功處置了廢舊炮彈警情68起,處置炮彈74枚,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拆彈尖兵”。
佛系青年的追求:當剪“紅藍線”的主排手
當然,想做一名合格的排爆手,除了過硬的技術,還必須擁有過人的心理素質,哪怕身處爆炸臨界點,也得保持冷靜與理性。
因此,修身不夠,還得修心。
在前輩們的感染下,葛曉宇的興趣愛好從電腦游戲逐漸向養花、養鳥、聽戲轉移,甚至凌晨四點起床和同事去釣魚......
他感慨地表示:為了干好這一行,自己已經從“活潑的90后”變身成為“佛系養生青年”。
雖然心態”佛系“,可追求卻一點也不佛系。“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為葛曉宇來說,排爆得學一輩子,而自己的終極目標,是成為優秀的“主排手”——排爆團隊中的決策者,也是那個直接剪炸彈“紅藍線”的人。
△電影《拆彈專家》截圖
選擇做一名“拆彈專家”,意味著終身會與危險為伍。
雖然平時也總會看見同行受傷、犧牲的報道,但“一根筋”的葛曉宇從未有過退縮,因為:“這份工作的職責,就是與危險和死亡抗爭,保護更多的生命。”
用生命守護生命,
值得且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