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2日14:11 來源:映象網
在懸崖邊修建的城墻易守難攻
映象網訊 (記者 段晉哲 文/圖)在具茨山上看過“天書”和“古城寨”后,還有一個讓人震撼的古跡,那就是在山巔蜿蜒而建的古城墻遺址。
具茨山的古城墻相傳是黃帝時期建筑的,是我國最為古老的城墻,是古人在建筑史上的奇跡,你無法想象古人是如何在懸崖峭壁上修建這些今人嘆服壯觀的城墻。由于年代久遠,自然環境變化,城墻許多地段已經整體坍塌,低矮處又被荒草掩蓋已經看不出昔日的雄偉壯觀。
從海拔793米的主峰風后嶺開始往南,具茨山古城墻蜿蜒盤旋過五個山頭,約有十幾公里長,依地勢高低不等,猶如一條巨龍,穿梭于崇山峻嶺,蔚為壯觀。從高處可以清晰看到長城有內外城墻,外墻大部分修筑在懸崖峭壁上,墻壁陡立垂直,利于御敵,地勢險峻異常,易守難攻,真是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古城寨遺址山脈東西橫亙,群峰相連,山勢險峻,環繞禹州方向的陽坡,三面多為懸崖絕壁,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天然軍事屏障。據《禹州志》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的晉楚、楚鄭爭霸和戰國時期的鄭韓、秦韓交兵,這里就是戰爭的最前沿。最著名的戰役是金天興元年(1232年)蒙古元軍與金兵的會戰,此役金兵主力死亡殆盡,使金國逐步走向滅亡。
當我們登上古城墻,發現城墻用不規則的巖石塊壘砌成五六十公分寬,沒有用任何黏合物。間或有一段墻體用石塊外裱,內則用夯土,有的高約三米,有的一米有余,有的則不足半米,但整體連貫,夯土殘址明顯,雖然歷經千百年的風霜雪雨,至今仍堅固如初,我們不得不佩服先人們的智慧。
站在山頂遠望蜿蜒盤旋在崇山峻嶺之間的古城墻,仿佛看到了當年金戈鐵馬廝殺的情景。但愿這段孤寂的古城墻能讓人們破解具茨山眾多的千古之謎,為后人留下對世事變遷的思索。
7月13日下午,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將今年救護的共計11個品種包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紅隼、紅角梟以及國家三有保護動物白鷺、夜鷺、斑鳩等共53只野生鳥兒在新鄭市具茨山紅豆杉生態農林開發種植場放飛,這是今年救護站進行的第三批放飛行動。其中有38只鳥兒安裝了環志,環志上的號碼就是鳥兒的“身份證號碼”。
1938年,當時王家村一個叫喬黑的老漢在具茨山老山坪東麓一處緩坡的前犁地,牛的一條腿蹬進一個窟窿,把牛腿拔出來后,喬老漢將牛鞭桿兒伸進窟里,竟伸不到底兒。喬老漢就找來村里的年輕人,將洞一點點挖開,原來是個墓門。喬老漢犁的地,其實就是周定王墓前甬道。
1938年,當時王家村一個叫喬黑的老漢在具茨山老山坪東麓一處緩坡的前犁地,牛的一條腿蹬進一個窟窿,把牛腿拔出來后,喬老漢將牛鞭桿兒伸進窟里,竟伸不到底兒。
在具茨山上看過“天書”和“古城寨”后,還有一個讓人震撼的古跡,那就是在山巔蜿蜒而建的古城墻遺址。
映象網訊 (段晉哲 文/圖)老山坪古城寨遺址位于河南新鄭市和禹州市接壤的具茨山中,從位于新鄭境內的具茨山攀爬約一個小時的崎嶇山路就來到了古城寨遺址。
從鄭州出發約一個小時車程就來到了位于新鄭市的具茨山,將車輛停在半山腰,沿山間小路蜿蜒而上,半小時后可達山脊。攀至山脊后視野豁然開朗,山風習習讓人心曠神怡。舉目遠眺山脊上巨石星羅棋布在野草中間,趟過齊膝深的荒草,來到巨石旁邊,一些遠古的神秘“天書”就躍然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