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26日11:47 來源:海外網
中國有句俗話說得好,“解鈴還須系鈴人”。中美經貿摩擦產生的根源,在于現任美國政府認為中國存在“經濟侵略”“不公平貿易”“盜竊知識產權”“國家資本主義”等“罪責”,認為美國與中國做生意“吃了虧”,因此需要用不斷加征關稅、設置貿易壁壘來“扭虧”。
那么,中美經貿關系的真實情況是什么呢?
中國9月24日發布的《關于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以大量數據和事實為依據,就如何看待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如何看待公平貿易、如何看待中美企業間的技術轉讓、如何看待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如何看待中國企業“走出去”、如何看待中國的補貼政策等問題,作了詳細的辨析和澄清。這些內容,事實清晰、邏輯完整、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是非曲直一目了然。
對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三緘其口,美國真的吃虧了嗎?
白皮書講的明白,美國對華出口增速明顯快于其對全球出口。
根據聯合國統計,2017年美國對華貨物出口1298.9億美元,較2001年的191.8億美元增長577%,遠遠高于同期美國對全球112%的出口增幅。中國是美國飛機和大豆的第一大出口市場,汽車、集成電路、棉花的第二大出口市場。2017年美國57%的大豆、25%的波音飛機、20%的汽車、14%的集成電路、17%的棉花都銷往中國。
一味強調賬面上的“貿易逆差”而不講實際上的“利益順差”,美國真的吃虧了嗎?
白皮書講的明白,美國居于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對華出口多為資本品和中間品,中國居于中低端,對美出口多為消費品和最終產品,兩國發揮各自比較優勢,雙邊貿易呈互補關系。
實際上,中國對美出口的所謂“高技術產品”,大多只是在華完成勞動密集型加工環節。中國企業賺取的更多是加工費,而美國企業則從設計、零部件供應、營銷等高附加值環節獲得了巨大收益。雖然美國在中美貿易的面子上表現為“貿易逆差”,但在里子上卻享有實際的“利益順差”。
“選擇性忽視”自己有優勢、占便宜的一面,美國真的吃虧了嗎?
白皮書講的明白,美國服務業高度發達,產業門類齊全,國際競爭力強。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服務需求明顯擴大,雙方服務貿易快速增長。
據美國自己統計,2007—2017年,美國對華服務出口額由131.4億美元擴大到576.3億美元,增長了3.4倍,而同期美國對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服務出口額只增長1.8倍,美國對華服務貿易年度順差擴大30倍至402億美元。目前,美國是中國服務貿易逆差最大來源國,占中國服務貿易逆差總額的20%左右。中國對美服務貿易逆差主要集中在旅行、運輸和知識產權使用費三個領域。
對中國在美經濟增長、降低通脹方面的巨大作用只字不提,美國真的吃虧了嗎?
白皮書講的明白,中美經貿合作讓美國獲得了跨境投資、進入中國市場等大量商業機會,對美國經濟增長、消費者福利、經濟結構升級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等機構估算,2015年美國對華出口和中美雙向投資為美國國內生產總值貢獻了2160億美元,提升美國經濟增長率1.2個百分點;來自中國物美價廉的商品降低了美國消費者物價水平,如2015年降低其消費物價水平1-1.5個百分點,低通貨膨脹環境為美國實施擴張性宏觀經濟政策提供了較大空間;2015年,美國對華出口和中美雙向投資支持了美國國內260萬個就業崗位,其中中國對美投資遍布美國46個州,所創造的崗位大多數屬于穩定性較強的制造業崗位。
需要指出的是,中美兩國經濟體量巨大、經貿往來密切,雙方發展階段、社會制度、文化傳統各不相同,存在經貿摩擦本來屬于正常現象,關鍵是如何增進互信、促進合作、管控分歧,以期最終實現求同存異,不斷擴大共識。
如果像“美國吃虧論”者所表現的那樣,只看到自己對別人的種種好處,卻看不到別人對自己的巨大貢獻;只講自己在何時何地吃了多少虧,卻不提自己在哪年哪月占過多少便宜;只要求中國配合自己實現“美國優先”,卻不尊重對方作為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利……試問,如此難以服眾的單邊主義思維、如此無理取鬧的唯我獨尊態度、如此反復無常的出爾反爾行為,如何實現中美經貿合作的互利共贏?如何贏得世界各國人民的真心尊重?如何保障美國民眾分享經濟全球化果實的寶貴權利?
自己有病,卻讓別人吃藥。“美國吃虧論”的背后,依然是“將國內問題國際化、經貿問題政治化”思維在作祟。現任美國政府只顧著將美國國內改革停滯、發展遇阻的困境轉嫁到中國頭上,而不是扎扎實實、認認真真地去解決美國自身存在的市場扭曲、成本過高、貧富加劇、社保不彰等一系列深層次社會問題。
“美國吃虧論”者必須認清這樣一個事實:正是中國資源、中國產品、中國技術,支撐起美元購買力的基礎、降低了美國家庭的生活成本、提升著美國經濟發展的競爭力。對中美兩國而言,良好的經貿關系對各自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即白皮書所強調的“合則兩利,斗則兩傷”。
當今世界,和平合作的潮流滾滾向前,開放融通的潮流滾滾向前,變革創新的潮流滾滾向前。只要美方能夠遵循規律、順應潮流,站得高一些、看得遠一些、相待誠一些,就一定能夠破解“美國吃虧論”帶來的怪圈,就一定能夠找到解決矛盾和沖突的鑰匙,最終促進世界經濟實現新一輪更高質量發展。(文 海 聲)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09月26日 第 01 版)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這是建設文化強國新征程的響亮號角、前行航標。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底氣十足,必將以更加自信昂揚的姿態,在建設文化強國新征程上奮力前行,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十九屆五中全會閉幕不久,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期間,11月16日出版的第22期《求是》雜志,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積極作用》。
“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對中國和世界都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用五個“經此一戰”、五個“這一戰”,深刻闡述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的重要價值。
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學術研討會10月22日在北京舉行。透過歷史風云,可以看到,臺灣的命運從來都與祖國緊密相連,臺灣同胞始終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臺灣同胞的抗日斗爭是全民族抗戰重要組成部分,當年兩岸同胞一道迎來抗戰勝利、臺灣光復的民族榮耀。
“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抗美援朝運動以高度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教育人民,極大地鼓舞起中國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勞動熱情。
8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時再次強調: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順應這一轉變,利于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利于通過繁榮國內經濟、暢通國內大循環為中國經濟發展增添強勁動力。
6月22日,第二十二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舉行。今年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包括中國和歐盟在內的國際社會帶來前所未有的公共衛生危機和經濟社會挑戰。在中國抗疫最為艱難和關鍵的時刻,歐洲國家和歐盟紛紛向中國表達關心和慰問,提供物資援助和支持。
近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草案)》,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立法邁出重要一步。反中亂港勢力造謠稱,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法將“損害香港人的權利和自由”。
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為代表的美西方政客卻橫挑鼻子豎挑眼,誣稱中國政府此舉將使香港的“高度自治”不復存在,并威脅對中國實施所謂制裁。蓬佩奧們怎么會不知道,中國政府治理香港的法律依據是中國憲法和香港基本法,不是《中英聯合聲明》。
一條條忙碌的生產線、一個個開工的建設項目、一片片生機勃勃的耕地……當前,全國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冬去春來,中國經濟這輛開往春天的列車,正匯聚起復蘇動能,朝著發展目標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