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26日11:37 來源:荔枝網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主辦的以“改革開放40年:社會保障的貢獻與經驗”為主題的首屆社會保障管理論壇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行。
2018年,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迎來40周年的重要歷史節點。“我們國家社會保障體系自改革開放以來發展非常迅速,得到了各國高度關注。2016年,國際社會保障協會召開的全球社會保障大會授予中國政府社會保障杰出貢獻獎,這表明國際社會對中國社會保障的高度評價。”這正是得益于與時俱進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努力,才使得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和中國社會保障體系在多個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突破。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仍需要繼續努力,準確把握新的歷史時期的改革難點和重點,解放思想、深化探索,確保中國的各方面事業走向勝利。
國家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要兼顧效率與公平,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建立覆蓋全民的、公平的、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保障體系的社會基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這是由黨在國家和社會中的領導地位決定的。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地位,黨始終保持和發展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黨不斷增強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等等,所有這些都決定了只有在黨的領導下堅持理論創新和實踐努力,發展國家社會保障體系才有“主心骨”。
國家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要遵循客觀規律,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2011年國際勞動組織發布了世界社會保障報告,講到在全世界范圍內,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社會保障,但只有少數國家建立了門類齊全的社會保障制度,許多國家的社會保障僅局限于少數幾個保障項目。全世界只有三分之一的國家建立了綜合性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只占世界人口的28%。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與模式的選擇應當遵循社會保障發展的客觀規律,并與所處的經濟與社會環境相適應,要結合本國國情,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建立社會保障體系。
國家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新中國成立以來,城鎮社會保障制度就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村的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也在在順利地向前推進,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是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也是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標。國家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突出以人為本,它以保障和改善國民生活、增進國民福利為宗旨,包括經濟保障與服務保障,充分體現了國家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是堅持以人為本,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
改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有效的體制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保證,要在保持穩定的前提下推進改革和發展,通過改革和發展促進社會穩定。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助力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穩步發展,讓人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7月2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召開,傳達貫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第十四次會議精神,研究我市貫徹落實意見和相關改革事項。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立毅主持會議。
江蘇省委副秘書長、省委辦公廳主任楊根平介紹,在調研中有基層同志反映,問責尤其是談話、函詢帶來的無形壓力過大。為此,江蘇明
12月27日,省委書記、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王國生主持召開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我省貫徹落實意見。省委副書記、代省長尹弘,省政協主席劉偉出席會議。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強調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重要舉措繼續全面深化改革實現有機銜接融會貫通李
內容提要國際和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的全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須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習近平7月24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理論達人 | 為何要將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到底(微視頻)
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在進行飛行表演。 李建波攝(影像中國) 2013年11月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將國防和軍隊改革納
寶雞市激發民營企業創新活力,支持知識產權融資。僅2018年,寶雞市民營企業發明專利申請523件,23家民營企業通過了省或國家
戶籍制度改革,涉及億萬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公平發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提速,從“無戶籍”人員獲得公民身份認可、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再到積分落戶有序推進,戶籍制度不斷加快改革,正在讓越來越多的群眾共享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