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07日10:44 來源:映象網
映象網訊(記者 王韶卿)蘭考縣張莊村在解放前是有名的大沙窩,有名的大風口,解放后焦裕祿同志帶領除三害工作隊在張莊村查風口、追風源、尋找治沙辦法,打響了向風沙進軍,向風沙奪糧的第一槍,留下了寶貴的焦裕祿精神。近幾年,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莊村按照“黨建引領、產業支撐、政策助力、旅游帶動”的發展思路,各項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村民的幸福指數進一步提升,先后被蘭考縣委、縣政府授予“美麗村莊紅旗村”“脫貧攻堅紅旗村”“產業發展紅旗村”等榮譽稱號。
多方位培育產業發展,實現全面小康
2017年3月28日,通過國務院第三方評估,省政府驗收,張莊村如期脫貧,脫貧不是目的,小康才是目標。為確保2020年和全省全國人民同步實現全面小康。張莊村積極的培育產業。
發展日光溫室大棚產業。張莊村委以固定分紅的模式,與河南恒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投資235萬元,建成了占地117畝的的果蔬基地,注冊了夢里張莊品牌,帶動17戶貧困戶脫貧,120人穩定就業,村集體增加收入23萬元。
發展食用菌產業。建設集科研、實驗、種植于一體的綜合型循環農業,將當地的農作物秸稈變廢為寶,種植褐菇,可解決300余人就業,月工資3000元。
發展現代農業。依托占地2000余畝的大象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種植馬鈴薯、紅蘿卜等高效農業,實現農作物種植向機械化種植的轉變,帶動150余人就業。
發展采摘農業,依托中國證監會投資30萬元,占地260畝的生態園,種植梨樹、葡萄、桃子、石榴等各類果樹,發展采摘農業,可帶動80余人就業,3年可增加集體經濟收入45萬元。
互聯網+農業。借助投資2000萬,占地400余畝的的恒大援建項目發展互聯網+農業,可輻射帶動周邊群眾發展大棚300余座,解決600余人穩定就業。
發展高效農業。村兩委積極推廣“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戶”等經營模式,成立合作社11家,發展蓮藕種植350畝,水稻種植120畝,南美白對蝦養殖基地312畝,通過以上產業的發展,張莊村民實現了1100余人穩定就業,村集體經濟收入達40余萬元,讓張莊村的土地真正的淌金流蜜。
并且通過“三位一體”“四位一體”、“普惠金融”、“農權抵押貸款”的金融產品,為49戶農戶協調貸款217萬元,發展日光溫室大棚150座,每座補助6000元,發放產業扶持資金90萬元,為每個發展產業的農戶解決了后顧之憂,提供資金保障。
發展旅游產業,實現穩定脫貧
張莊村是焦裕祿書記查風口和治理風沙的主戰場,讓張莊這個普通的村子和焦裕祿精神緊密聯系起來。并且緊鄰黃河,地理位置優越,自然風光優美。這里還有縣委縣政府著力打造的沿黃綠色走廊。為此,張莊村結合實際,提出了“鄉村旅游、紅色旅游,雙輪驅動”的旅游發展思路,通過發展旅游實現穩定脫貧。
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發展鄉村旅游。圍繞習總書記提出的“鄉愁”意識,啟動了“夢里張莊”農家院落改造項目,利用張莊村現有住宅、在不大拆大建的基礎上,把圍墻打通透綠,對房屋進行簡單改造,采取農民自建,自主經營,發展以吃農家飯、住農家院、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為主題的鄉村旅游民宿小院。出臺獎勵政策。對改建或新建前農戶給予建筑面積每平方米補貼200元;對新建農戶給予連續兩年補貼10萬元銀行同期貸款利息等措施,目前完成庭院改造農戶40余戶。
在發展鄉村旅游的同時,張莊旅游進一步融合紅色旅游元素,一是建成占地120畝焦裕祿精神體驗教育基地,該基地是國內首家純體驗式、紅色拓展基地,年接待近1萬人次到此進行拓展訓練。二是建成了融“韓村的精神、秦寨的決心、趙跺樓的干勁、雙楊樹的道路”于一體的四面紅旗紀念館,再現當年蘭考人民戰天斗地的革命熱情,年接待游客達10萬人次。
據不完全統計,張莊村民從事旅游產業的就達200余人。可以說,不久的將來,張莊村將會變成“進得來、留得下、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最終達到張莊村民家門口就業,家門口致富的目的。
黃河流經新鄉市封丘縣56公里,在黃河左岸、黃河大堤以南、貫孟堤以北形成了241平方公里的黃河灘區帶。
據介紹,1992年,黃科院在鄭州市北郊征地400畝,建立了大型黃河模型試驗基地。從1992年開始,先后投資建成多座試驗技術先進的大型試驗廳,其中包括小浪底至陶城鋪的黃河下游河道模型廳、小浪底水庫模型廳、三門峽水庫模型廳、水土流失試驗廳等。
黃河從青藏高原北麓發端,一路九曲跌宕奔騰萬里,從孟津出峽谷一瀉千里,造就了廣袤的黃淮海沖積扇大平原。滎陽,正處于峽谷至平原的過渡地帶,是中國地形西高東低三級階梯中的二、三級過渡帶。
河南省委網信辦、河南黃河河務局聯合開展“美麗中國?壯美黃河行”暨“2018網上看河南”網絡主題活動,映象網策劃大型專題特別呈現。
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泄洪口。中國網信網 張群 攝 “黃河寧,天下平”,自古以來,黃河治理歷來都是治國安邦的大事。9月3日,由
治水名人園大禹雕像 王蒙(攝)河工雕塑園雕塑 王蒙(攝)為宣傳黃河文化、普及黃河知識、弘揚黃河精神,孟州河務局在開儀控導工
9月4日,豫北平原秋陽高照,天朗氣清。在河南溫縣,記者見證了該縣利用本地優勢資源打造“一文一農”兩大特色產業品牌、做好
小浪底水利樞紐位于黃河中游,豫、晉兩省交界最后一段峽谷的出口處。小浪底工程1991年9月開始前期工程建設,2001年底主體工程全
廠區綠植蔥郁,路旁花樹點綴,貨車來回穿梭——河南桐柏縣博源新型化工有限公司內一派火熱生產景象。這家在河南率先獲得衛生注冊
“黃河寧,天下平”,自古以來,黃河治理歷來都是治國安邦的大事。9月3日,由中央網信辦傳播局、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主辦,河南省委網信辦、河南黃河河務局承辦的“壯美黃河行暨2018網上看河南”網絡主題活動一行走進三門峽水利樞紐、小浪底水利樞紐,感受滔滔黃河水的宏偉壯觀,見證受益于合理治理的黃河的健康生命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