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07日10:14 來源:映象網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的規模不斷擴大,高等教育也逐步實現了從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伴隨著高校連續幾年的擴招,高等教育質量問題也逐漸的凸顯出來,引起了國家乃至社會各界的關注。從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到黨的十九大明確要求“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的發展”,這對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推動高等教育科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外延式發展偏重于數量和規模的增長,內涵式發展則是在強調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的提升。堅定不移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就要充分發揮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的四大基本職能。
首先,以培養人才為根本任務,實現培養人才模式的轉變,提高創新人才的水平。人才培養是高校最主要的職能,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這是高校要完成的首要任務。從“錢學森之問”到“李約瑟之謎”,說明我國人才培養的模式還存在很大的問題。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符合我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的學科的時代要求。此外,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需要以社會經濟的發展為導向,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建立創新人才成長的動力機制。與此同時,還需要轉變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方式,要充分體現注重內涵的導向。
其次,以科學研究為助推力,培養兼具科研和教學雙重能力的教學學術型教師。北大校長林建華曾說:“學術研究的水準決定了大學的學術影響力和學術聲譽,也決定了支撐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比欢?,高校的科學研究的發展關鍵在教師。高水平、高質量、高水準的師資隊伍是高校科學研究的保障,這對高等教育內涵式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現在,一些高校仍依舊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直接影響到高?;韭毮艿娜姘l揮與人才培養質量的穩步提升。高校教師的科研與教學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具有良好的科研水平和教學水平。高校教師需要打破“重科研,輕教學”的思維模式,做到教學與科研并重。高校教師通過教學方式把自己的科研成果、科研技能和方法上升為理性的知識傳授給更多的學生,學生才能結合實踐學到真正的有價值東西。同樣,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合作,會產生新的想法,對自己的科研或許會有新的突破。教學研究真正的落到科研實踐中去,使兩者相結合,才能更有效的培養綜合素質的人才。一流的教學能力與一流的科研能力相結合才能培養一流的人才去支撐我國“雙一流”的建設事業。
再次,以社會服務發展為使命,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自20世紀初,社會服務職能在美國確立后。至此,世界公認大學主要具有教學、科研、服務三大職能。大學也逐漸的從“象牙塔”走向社會,充分發揮自身的人才和知識的優勢,在社會發展中積極的發揮作用。高等教育的內涵式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加強高校與社會的聯系,充分發揮高校社會服務的職能。通過了解社會對高校的需求,為高校制定人才培養的目標,設置課程,指引科研方向等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同時,高校在服務社會的同時也能夠得到社會的資金支持和名譽聲望,這不僅能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為學校教學和科研提供更好的物質基礎,也能提高學校的社會聲望和地位,對學校的長遠發展也是非常有力的。
最后,以文化傳承創新為引領,為高校的建設發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所在,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也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任何一所大學都與一個民族的文化息息相關,它是文化保存、傳承和創新的重要載體,這也是大學必須承擔的新功能。高校應該在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的基礎上,合理的吸收和借鑒外來的優秀文化,依托高校的人才資源和學科門類齊全的優勢,在保持對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保存繼承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和發揚,促進文化的大繁榮和大發展,增加我國的軟實力和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同樣,文化的創新和傳承也會為高校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守住大學的精神,推動高等教育的發展,為我國“雙一流”的建設提供精神保障。
總之,“教育是國計,也是民生,而且是民生之首。”高等教育事關國計民生,這就需要各級各類高校增強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充分發揮高校的四大基本職能,堅持走內涵式的發展道路,提升高等教育的發展質量,從而實現高等教育強國夢!
作者簡介: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高等教育學專業,在讀研究生,楊文靜
“五谷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11月21—22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指示精神暨建設“中國糧谷”研討會在鄭州舉行,研討會基于河南工業大學提出的“中國糧谷”建設方案,國內專家相聚一堂共謀百姓飯碗 。研討會階段,河南工業大學校長卞科作“中國糧谷”項目建設工作匯報。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3日訊(記者佘穎)從教育部獲悉:隨著毛入學率由2015年的40%提升至2019年的51.6%,我國高等教育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已建成世界最大規模高等教育體系。
日前,《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全文發布,其中關于激發人才創新活力的內容引起廣泛關注,一些新提法、新方向也引起業內人士廣泛討論?!督ㄗh》強調激發人才創新活力,提出要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實施知識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動,壯大高水平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
11月21日上午,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與鄭州大學共同舉辦的2020高等教育國際論壇年會在鄭州開幕。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鐘登華,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省委高校工委書記江凌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國家經濟社會的轉型和發展需要高等教育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撐,高等教育的發展理念、發展模式、評價體系和治理體系都將發生一系列改變。面對即將到來的高等教育新發展階段,蘭州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長鄔大光指出:“新的高等教育格局應該立足當下,關注當前我國在戰略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卡脖子’問題。
20日,由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舉辦的第二屆教學大師獎、杰出教學獎和創新創業英才獎(以下簡稱“三大獎”)頒獎典禮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 北京大學教授李曉明、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朱邦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華明、吉林大學教授孫正聿、復旦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大潛、中國礦業大學教授于洪珍、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朱長江、四川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馮小明、西安交通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等9人獲得杰出教學獎。
關注民生,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既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也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更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民生建設,向著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懈努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民生不斷改善。
二者學科卻呈現重合發展態勢,鄭州航院在河南特色骨干學科群中獲批航空產業技術學科群與航空經濟與管理學科群。記者留意到,11月11日,河南省教育廳對該網友的建議進行了回復稱,中原工學院原名鄭州紡織工學院,隸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紡織工業部,服裝和紡織相關專業為學校傳統優勢學科。
根據《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學校設置暫行條例》《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和《關于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等法律法規政策規定,經第七屆全國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專家考察和評議,并經黨組會審議,擬同意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等21所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本科學校,現將學校名單等信息向社會公示。
75歲的“學霸奶奶”李啟君 收到漢語言文學專業專科畢業證書 重拾夢想,持之以恒 18歲時的一場重病 讓成績優異、愛好文學的她 與高考失之交臂 大半輩子歲月如白駒過隙 70歲時,一次偶然的機遇 讓她下定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