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06日14:52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楊萬東 文/圖
濁浪排空,萬浪序發。那一刻,儼然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又到天上去的壯闊之勢。
9月3日,三門峽黃河大壩進行汛期常規作業。
當汛期結束進入10月時,一隊隊特殊的“客人”將不約而至,如期而至。它們從西伯利亞起飛,越過高山平湖,落腳到與大壩咫尺之望的天鵝湖國家濕地公園,直至豎年3月,它們才戀戀不舍地飛離。
這些“客人”就是大自然的精靈——白天鵝,它們素以對棲息環境嚴格挑剔而著稱:必須有干凈的水源、適宜的溫濕度、豐富的食物及濕地所具有特殊生態條件。
位于三門峽市的天鵝湖國家濕地公園無疑具有這一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也是沿黃濕地獨一無二的地段。
從上個世紀70年代至今,這群客人的隊伍日漸壯大,從幾十只到上百只,近十年來,每年來此過冬的白天鵝已達到6000余只。
大自然是最公正的裁判。
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白天鵝的選擇揭示了三門峽黃河大壩上8個字的真諦——“黃河安瀾,國泰民安”。
自古稱黃河、長江、淮河、濟水為四瀆,“四瀆已修,萬民乃有居?!秉S河,四瀆之宗。
黃河寧,天下平。
經過100多萬年孕育的黃河曾經給黎民百姓展示了它暴虐的一面:從有史記載至新中國成立,黃河決堤2000多次,改道20多回。
三門峽水利樞紐應時而生。
1957年始建,1960年基本建成,主壩為混凝土重力壩。這項新中國成立后在黃河上興建的第一座以防洪為主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當之無愧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壩”。
攔水成壩的三門峽黃河水利樞紐工程不僅防洪、防凌、發電,每年還灌溉黃河中小游兩岸3000多萬畝農田。
是為安瀾、民安,而后百鳥朝賀。
今天,當我們信步徜徉在大壩上時,黃河展示了被馴服后的溫柔:壩內水面不驚,水邊綠草成茵。
大壩,也以歷史豐碑的名義,接受來者的禮贊;而星星點點的記憶則凝固在不遠處——建壩過程中,留下了難得的紀念物:一尊2米多高、金字塔造型的截流石,一臺3人多高的輪轉體,及無數張珍貴的照片。
……
歷史,是跳動的音符。
治理黃河,沒有止境。這是歷史的責任。
往下游走,距離三門峽黃河大壩128公里的地方。2001年,一項特大型工程橫空出世。
歷史會自動為這個名字打Call——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
那一年,是“萬里黃河第一壩”建成的第41年。
那一年,是《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將三門峽庫區黃河濕地列入國家重要濕地名錄的第二年。
當我們把眼光從三門峽大壩上的“黃河安瀾,國泰民安”八個字,轉移到小浪底工體上“勵精圖治,追求卓越”八個字時,不禁感慨:中華兒女多奇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1952年,寫下這個詩句的偉人立于蘭考黃河岸邊憂問:黃河漲上天怎么辦?
從三門峽大壩到小浪底工程,在河南這里,呈上了一份完美答卷。
不是每一個水壩都叫樞紐。
不是每一個樞紐都可安瀾。
不是每個特大樞紐都叫卓越。
三門峽大壩做到了!
小浪底工程做到了!
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是黃河上已建成的一項特大型工程。
從1991年9月至2001年的11年里,小浪底工程完成了從圖紙到主體工程全面完工的驚世一躍。
小浪底工程開創了在多泥沙河流上建設高壩大庫的成功先例,標志著我國水利工程建設水平步入了世界先進行列。
小浪底工程的設計初衷是以防洪、防凌、減淤為主,兼顧供水、灌溉和發電。投入使用10多年來,小浪底不僅安全順利地完成設計任務,還除害興利、綜合利用,現在已是聞名遐邇的旅游風景區。
2018年9月初的一個下午,當萬頃碧波靜安群山之中,呈現在我們眼前時,很難相信,這是來自昔日肆虐任性的黃河。
小浪底工程涉及的水利技術、地質知識及工程建設管理規劃,包羅萬象,非一人之所及,一己之所成。在這里,僅提供一組數字:在不足一平方公里范圍內擁有縱橫交錯108條洞群;如果將總挖填量堆成1米寬、1米高的堤,可繞地球2.5圈。
壯哉,河南境內的黃河水利工程!致敬,締建工程的千百萬人!
今日長纓在手,已縛黃龍!
雪后的初冬,一群白天鵝飛臨水面,為整個三門峽帶了靈氣。而在山間,五彩斑斕的紅腹錦雞同樣吸引眾多攝影愛好者的目光。
這是在張掖黑河濕地臨澤段拍攝的越冬白天鵝。新華網發(吳學珍 攝) 張掖黑河濕地臨澤段,湖水碧藍,越冬白天鵝時而嬉戲,時而覓食。新華網發(吳學珍 攝) 張掖黑河濕地高臺段,兩只白天鵝和其它候鳥一起在澄澈的湖水里游弋。
每年10月下旬,白天鵝從西伯利亞等地遷徙至河南黃河三門峽濕地保護區越冬,種群數量在12月中旬趨于穩定,來年2月下旬至3月下旬離開濕地陸續北遷,在此停留約5個月。保護區也在不斷加強對白天鵝的保護管理,調整充實管護人員,及時觀測白天鵝變化情況,及時為白天鵝越冬期補食。
猛犸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米方杰當下每天都有大批的野生白天鵝陸從俄羅斯西伯利亞飛抵位于山西省南部的平陸黃河濕地和三門峽黃河
2019年11月10日,三門峽天鵝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眾多游客在欣賞美麗的白天鵝。新華網發(鞏衛東 攝) 2019年11月10日,美麗的白天鵝正在三門峽天鵝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游弋嬉戲。
10月16日,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三門峽管理處的工作人員在巡查中發現,在黃河公園水域內,發現3只白天鵝,經觀察辨認,確定為今年首批飛回三門峽越冬的白天鵝。近年來,三門峽黃河濕地成為白天鵝重要的遷徙棲息地。
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7月9日,遼寧芭蕾舞團團長曲滋嬌在指導演員進行芭蕾舞劇《花木蘭》的排練。新華社發(遼寧芭蕾舞團供圖) 這是遼寧芭蕾舞團演出芭蕾舞劇《花木蘭》的劇照(2018年6月28日攝)。
1月24日,白天鵝現身在宜陽縣洛河水系中,它們時而潛水啄食,時而追逐嬉戲,呈現出一幅幅靚麗的畫面。近年來,依山傍水的宜陽縣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著力構建生態環境體系建設,截至目前,已形成面積1.15萬畝、蓄水量1800萬立方米的水面,成為該縣全域水系“生態圈”的大動脈。
“小寒”后的北方風冷天寒,一片蕭瑟,而地處河南三門峽市的黃河濕地,近萬只越冬棲息的白天鵝卻勾畫出一幅美麗圖景,吸引各地游客紛沓而至,流連忘返。 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 白天鵝在三門峽黃河濕地棲息(2017年12月3日攝)。
如今,三門峽市已成為近萬只白天鵝的越冬棲息地,收獲了“天鵝之城”的美譽,成為黃河流域濕地生態修復的生動縮影。講到三門峽人對天鵝的愛護,韓鐵艷總要講起千里救助“A55”的奇跡,講述一只白天鵝在三門峽誕生,又被三門峽人千里救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