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06日11:21 來源:映象網
映象網訊(記者 王韶卿)花園口是黃河下游的起始段,屬于典型的游蕩性河段,河勢變幻多端,具有“寬、淺、散、亂、懸”的特點。同時,花園口還是綿延數百公里,號稱“水上長城”的黃河大堤的起點,具有黃河下游典型的堤防、險工、河道整治工程,代表了黃河下游治理的最高水平,是黃河治理的窗口。1938年6月,日本侵略軍逼近鄭州,國民黨軍隊不戰即潰,在此扒開黃河大堤,使豫、皖、蘇三省四十四縣受淹。如今的花園口瑰麗多姿,大河上下,蔚為壯觀。
相傳在北宋時期,黃河在這里決了一次口,官府組織大量的民工費了幾年的時間才把決口堵住,大多數堵口修堤的民工不少是災民,早已無家可歸,等把河水堵住,有的干脆就不走了,據此開荒種地,成家養孩子,慢慢的人多了,就成了一個村莊,取名叫桂家莊。
到了明嘉靖年間,黃河岸邊許家堂村出了一個吏部尚書,名叫許贊的人,在這里修建了一座花園,種植四季花木,終年盛開不謝,遠近男女爭往游覽觀賞,后來黃河洪水把這座美麗的花園淹沒了,只留下了一個渡口,當地人為了紀念此地才取名花園口,但是花園口的成名就是和災難聯系到一起的。
1938年6月,日本侵略軍逼近鄭州,國民軍隊不戰即潰,國民政府擬效仿古代以水代兵,下令扒開了黃河大堤,造成了黃河改道八年零九個月之久,使豫、皖,蘇三省四十四縣市受災,391萬難民流離失所,死亡人數893303人,由此造成了舉世聞名的花園口事件,它和后來發生的長沙大火、重慶防空洞慘劇并稱抗戰史上著名的三大慘案。其中禍及地域之廣、患難人數之多、國內外反響之大,當以花園口為最。
花園口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其非凡的歷史。對于今天的鄭州人來說,花園口是個鎮,也是一個村,更是鄭州市的北花園;對于治黃工作者來講,花園口是黃河大堤上十幾公里長的一段險工;史學家和人文學者眼里的花園口,則是國民黨三八年扒開黃河大堤的地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如今的花園口萬畝沙荒變成良田,柳綠果紅,鴨游魚躍,全長5550米的黃河公路大橋飛架南北,將軍壩、鐵犀牛、界碑、紀念碑、八卦亭、沙灘浴場等新老景點向游客敘說著一個個不平凡的故事。黃河花園口景區2002年被水利部批準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景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鎮河鐵犀、將軍壩寄托著先人們“歲歲安瀾”的美好愿景;扒口紀念碑、花園口記事廣場記載著昔日悲情與歷史創傷黃河標準化堤防工程、數字化黃河花園口水文站、花園口水質自動監測站,從歷史的廢墟上崛起的黃河花園口,以其深厚的黃河文化底蘊、優美的自然風光、雄偉壯觀的防洪工程,見證了花園口人民治黃取得的業績。
作為承載黃河歷史文化、見證重大歷史事件、而今滄桑巨變的花園口,向世界打開了扇了解黃河、展示人民治黃成就的窗口。
黃河流經新鄉市封丘縣56公里,在黃河左岸、黃河大堤以南、貫孟堤以北形成了241平方公里的黃河灘區帶。
據介紹,1992年,黃科院在鄭州市北郊征地400畝,建立了大型黃河模型試驗基地。從1992年開始,先后投資建成多座試驗技術先進的大型試驗廳,其中包括小浪底至陶城鋪的黃河下游河道模型廳、小浪底水庫模型廳、三門峽水庫模型廳、水土流失試驗廳等。
黃河從青藏高原北麓發端,一路九曲跌宕奔騰萬里,從孟津出峽谷一瀉千里,造就了廣袤的黃淮海沖積扇大平原。滎陽,正處于峽谷至平原的過渡地帶,是中國地形西高東低三級階梯中的二、三級過渡帶。
河南省委網信辦、河南黃河河務局聯合開展“美麗中國?壯美黃河行”暨“2018網上看河南”網絡主題活動,映象網策劃大型專題特別呈現。
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泄洪口。中國網信網 張群 攝 “黃河寧,天下平”,自古以來,黃河治理歷來都是治國安邦的大事。9月3日,由
治水名人園大禹雕像 王蒙(攝)河工雕塑園雕塑 王蒙(攝)為宣傳黃河文化、普及黃河知識、弘揚黃河精神,孟州河務局在開儀控導工
9月4日,豫北平原秋陽高照,天朗氣清。在河南溫縣,記者見證了該縣利用本地優勢資源打造“一文一農”兩大特色產業品牌、做好
小浪底水利樞紐位于黃河中游,豫、晉兩省交界最后一段峽谷的出口處。小浪底工程1991年9月開始前期工程建設,2001年底主體工程全
廠區綠植蔥郁,路旁花樹點綴,貨車來回穿梭——河南桐柏縣博源新型化工有限公司內一派火熱生產景象。這家在河南率先獲得衛生注冊
“黃河寧,天下平”,自古以來,黃河治理歷來都是治國安邦的大事。9月3日,由中央網信辦傳播局、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主辦,河南省委網信辦、河南黃河河務局承辦的“壯美黃河行暨2018網上看河南”網絡主題活動一行走進三門峽水利樞紐、小浪底水利樞紐,感受滔滔黃河水的宏偉壯觀,見證受益于合理治理的黃河的健康生命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