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鄉(xiāng)村小學女足隊 汗水搏出人生大舞臺
“傳球!再來!”放學的鈴聲一響,河南洛陽一所農(nóng)村小學的足球場就熱鬧了起來。一群普通的農(nóng)村娃組成了一支不普通的女足隊。
這支鄉(xiāng)村小學女足隊,5年內(nèi)拿下了包括省級比賽在內(nèi)的14個冠軍。不久前,校長宋海波還收到了中國女足隊長王珊珊和隊員婁佳惠專門為小隊員們錄制的祝福視頻。這樣優(yōu)秀的球隊,卻起步于水泥地的“野生”訓練。資源和條件的不足沒有阻礙天賦的發(fā)展,憑借熱愛和刻苦,她們把小小足球踢進了村小操場上的足球門。
3月3日,張盤小學女足隊隊員在進行日常訓練。新華社記者郝源攝
這支隊伍來自孟津區(qū)平樂鎮(zhèn)的張盤小學。談起當初為什么會想到組建女足隊,宋海波說,村里的孩子身體素質(zhì)好,還不嬌氣,體育老師梁耀武也在上課時發(fā)現(xiàn)幾個孩子確實運動天賦極佳,二人一商量,開始琢磨發(fā)展校園足球。
2017年3月,宋海波聯(lián)系到洛陽一家俱樂部的教練李磊。抱著看看苗子的想法,李磊來到了張盤小學。當時操場是水泥地,隊員們沒有球衣——“穿得五顏六色”,“這是我?guī)н^的所有學校里條件最差的!”李磊忍不住感嘆。但看到孩子們的體能和意志后,他當即決定“入伙”!
一周上六天課,從城區(qū)開車半小時到村里上課,月收入一兩千塊,李磊上的是個“賠本”的班。“條件不是最重要的,好苗子真是太難得了。”就這樣,張盤小學10人左右的足球班“開張了”。練習是艱苦的,但正如李磊看中的,這些孩子意志堅定,沒有怨言。
3月2日,張盤小學女足隊員在訓練間隙休息。新華社記者郝源攝
炎炎夏日,水泥地被太陽烤得滾燙,因為個子高、性格踏實被選作守門員的梁嘉彤在教練的口令中反復練習魚躍、倒地撲球等動作,由于反復倒地,胯部被燙傷,但她一聲不吭,繼續(xù)堅持。還有小隊員在訓練中不慎跌倒在水泥地上,胯骨受傷。宋海波看著心疼,咬咬牙決定一定要給操場鋪上足球草坪。
3月3日,張盤小學操場上,梁嘉彤在練習撲球。新華社記者徐嘉懿攝
簡易足球草坪鋪下來要35000元,學校一時拿不出,經(jīng)宋海波多方奔走,協(xié)調(diào)村委會支援了10000元,而剩下的25000元,又跟施工方反復商量,分了兩個學期才付完。2017年5月,張盤小學的五人制足球場建成。
雖然孩子們吃穿簡單,但訓練并不減量。為適應不同比賽環(huán)境,夏天,她們頂著烈日,跑得大汗淋漓,曬得黝黑;雨天,除非暴雨如注,不然練習如常;雪天,老師、教練和隊員們先除雪,再訓練,手被凍得紅腫,就涂上凍瘡膏,戴上手套繼續(xù)堅持。風里雨里,宋海波、李磊和梁耀武都陪在一旁。
倔強的小隊員宋可馨曾在比賽中手腕骨折,休息不到一個月,就主動要求參加訓練。教練怕她二次受傷,并不同意。但可馨怕跟隊友拉開差距,在場外久久觀望,最后在足球場的角落里獨自練習了一個月。
當問到是什么讓她們一直堅持,姑娘們說:“因為心中有夢想,一個大大的足球夢。”
3月2日,晚上的張盤小學操場。新華社記者郝源攝
這種敢打敢拼的韌勁和勤奮苦練的精神讓她們將小小足球從村口踢到了省外。
2017年10月,李磊領(lǐng)著孩子們參加了孟津縣“縣長杯”校園足球聯(lián)賽,才四年級的她們比六年級的對手矮了一頭,卻一路拿到了冠軍。這場勝利給了小隊員們非常大的激勵,就像在幽暗的山谷撕開了一道裂縫,灑下的陽光帶來了溫暖的希望。2019年,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足球頻道·電力杯”一帶一路國際青少年足球冬令營比賽中,她們碰到了來自俄羅斯、塞爾維亞、蒙古國等國家的選手。比賽在室內(nèi)進行,小隊員們穿著李磊現(xiàn)買來的20多塊錢一雙的橡膠底鞋,踢贏了裝備齊全的對手,拿到了U12女子組冠軍。經(jīng)過這次比賽,隊員梁佳琪被福建省隊教練看中,小學畢業(yè)后,成為福建省隊的一員。
3月3日拍攝的張盤小學女足隊。新華社記者郝源攝
而后的幾年間,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小隊員們有的以體育特長生身份考上了重點中學,有的成為國家一級、二級運動員,目前球隊隊長王一好還沒畢業(yè)就已經(jīng)被外省省隊教練看中,向她伸出橄欖枝。宋海波說,練球不僅讓很多孩子走向了更高的平臺,也使她們的性格變得自信開朗。
3月2日,在張盤小學操場上,王一好在進行射門訓練。新華社記者郝源攝
今天在張盤小學的操場上,有更多的小身影在練習足球。宋海波說,這些年來的成績讓大家看到了希望,很多家長主動讓孩子來練球了,“其實孩子們是我心目中的英雄”。這支鄉(xiāng)村小學的女足隊以熱忱和努力,踢寬了自己的人生舞臺,也給村里更多的孩子開辟了一條希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