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護和修復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2021年以來,河南等地堅持堅持系統觀念,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加快推進。
河南濟源下冶煤鋁土開采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離黃河小浪底水庫只有20米左右。記者在現場看到,雖然天氣有些寒冷,曹躍進和其他養護工人一起,在一排排應雪黃梨樹中,揮鍬勞作,忙得熱火朝天。
濟源下冶煤鋁土開采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養護工人 曹躍進
現在把樹苗全部進行了冬灌,現在正在培土,為了保證水土不流失,樹苗的成活率,還有冬天除草。
河南濟源通過廢棄露天礦山整治,在修復的礦區種植應雪黃梨,預計每年可增加當地居民收入1100余萬元。
河南濟源示范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 李九軍
多種生態保護修復手段,做到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濕則濕,補齊生態鏈條短板,促進恢復生態系統功能。
河南濟源示范區以國家推進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為契機,大力開展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水生態環境治理、生態系統保護、土地整治與污染修復四大類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工程啟動實施以來,累計完成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整治面積1萬余畝;完成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整治數量23處。
記者還從河南省自然資源廳了解到,當地結合黃河中游、下游不同地形地貌特征,在全線全域因地制宜開展沿黃復合型生態廊道建設,加快筑牢黃河生態屏障。目前,黃河(河南段)生態廊道右岸道路已基本貫通,左岸道路已貫通489公里,兩岸廊道累計綠化10.7萬畝。
河南省自然資源廳黃河辦主任 馮進城
下一步,我們要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治理工程這一塊兒,就包括我們黃河右岸的大別山、桐柏山、伏牛山,以及我們南水北調源頭、南水北調沿線站區,沿線這樣一些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一體化治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