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關于“醬油生蟲”等信息在網絡平臺上廣泛傳播,這樣的情況在近年來并不少見,令消費者們“談蟲色變”。其實,早在2019年,人民日報就曾經在微信公眾號上進行專題辟謠。醬油作為廚房必備調味劑,使用頻率較高。謠言的傳播不僅引發了消費者恐慌,也給調味品相關產業帶來嚴重傷害。非常有必要查明事實,澄清真相。
那么醬油為何會生蟲?蟲子是什么?生了蟲的醬油還能再食用嗎?醬油又應該如何正確保存?帶著上述問題,近日新華網專訪了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專家委員會成員阮光鋒,中國著名調味品專家吳鳴等相關專家為消費者答疑解惑。
“醬油生蟲”的元兇是什么?
相關新聞資料顯示,每年夏天,江西、廣東、廣西、浙江、湖南等地都會出現多起食物生蟲事件,生蟲的食物范圍涵蓋醬油、醬料、魚肉、飯菜、奶制品等,其中又以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醬油,發生生蟲現象的頻率較高。
醬油為什么會生蟲?在阮光鋒看來,主要因為醬油在使用過程中密封不嚴,被一種叫做“醬亞麻蠅”的蟲子趁虛而入。
阮光鋒表示,“醬亞麻蠅”通常是在五月開始出現,十月之后減少,因此夏天和秋天醬油更容易生蟲。“醬亞麻蠅”喜歡二十到三十攝氏度、濕度60%-90%之間的環境,所以“醬亞麻蠅”大部分發生在南方地區。
2019年,人民日報發表的一篇題為《【提醒】最新!“醬油生蟲”科研成果出爐,真相來了!》的文章顯示,醬亞麻蠅則比較特殊,喜歡產蟲在醬類產品中,譬如豆瓣醬、醬油之類的。這也解釋了為什么“醬亞麻蠅”名字帶“醬”字的原因。
“‘醬亞麻蠅’具有比較特別的‘卵胎生’方式,‘卵胎生’是指幼卵直接在母體內發育,母體生產的時候直接產蟲。”阮光鋒進一步說,這也是為什么在生活中食物暴露時間并不長、也沒有看到蟲卵,但卻發現食物生蟲的原因。
醬油為什么會生蟲?
既然醬油內的蟲卵是孵化出來的,是不是醬油在生產出廠時就自帶蟲卵,開蓋后便孵化成了蠅蟲呢?
為此,吳鳴表示,這種情況通常不會發生。市面上常見的醬油,它們的生產都有著正規的生產程序,以及嚴格的管控。為了確保醬油的品質,醬油在灌裝前,一般要經過過濾和高溫滅菌處理,所以正常情況下,醬油里是不會含其他雜質。
對于醬油生蟲現象,是醬油開封后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
據了解,“醬亞麻蠅”自身的兩個觸角,可以幫助它快速找到蛋白質和氨基酸含量高的食物。質量較好的醬油,富含氨基酸,醬油開封后使用過程中,殘留在瓶蓋、瓶身等處的醬油,就會很容易吸引到“醬亞麻蠅”。
醬油生蟲還能食用嗎?
網絡上有些報道稱,“醬油生蟲”是因為醬油生產廠家在生產醬油時質量管理或者滅菌措施不完善,導致醬油本身攜帶了蟲卵,時間長了,蟲卵就在醬油中孵化成蟲,導致好端端的醬油在使用幾天后就出現了生蟲現象。
據了解,普通蒼蠅的卵在高鹽分的液態食物比如醬油中是無法孵化的。阮光鋒認為,“醬亞麻蠅”直接產出的幼蟲,卻能夠在高鹽環境中生存并生長。
因此,生活中常見的比如醬油生蟲這一現象,根本原因就在于“醬亞麻蠅”能夠直接產出幼蟲的“卵胎生”繁殖方式。而消費者普遍懷疑的醬油本身攜帶蠅卵并孵化成蟲是不可能發生。
在談到生了蟲子的醬油是否還能食用時?吳鳴表示,如果醬油已經生蟲了說明醬油已經被污染了,不建議消費者食用,并建議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按照標簽里面所標注的儲存條件儲存醬油。
此外,對于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食物生蟲,專家們也列舉了三個小妙招:
醬油等容易招引醬亞麻蠅的醬類食品,在使用完畢后要及時將瓶口、瓶身擦拭干凈并蓋好瓶蓋,有條件的建議存放冰箱保存。
保持家居環境清潔衛生,及時清除廚余垃圾。
存放食物的時候加上食物罩,防止蒼蠅在食物上產卵、產蟲。
有關食物生蟲的報道,在每年的夏秋兩季,屢見報端,并引發不少的關注和爭議。不傳謠、不信謠,相信科學,用科學、客觀的眼光來看待事實,這才是對待事實、對待爭議應有的態度。
即將上映的這些影片 您最期待哪一部
張頌文評價檀健次孫陽,網友:好演員的惺惺相惜
被問在忙啥?47歲李湘回應:我已退休了
從實從細化解糾紛 認真書寫“平安答卷”
加強夜市巡邏防控 守護群眾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