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4月19日從中國銀保監會獲悉,近期銀保監會通過日常監測發現,個別網站發布“中國時間銀行上市”等虛假信息,且有名為“時間銀行”的移動應用程序(App)以公益養老為名目開展投資活動。銀保監會從未批準設立“中國時間銀行”,相關網站、社交平臺、App等所稱“中國時間銀行”有關內容均為虛假消息,相關投資活動涉嫌違法犯罪,請公眾謹慎辨別,謹防上當受騙。
同時,以“時間銀行”命名網站、App、微信公眾號、自媒體賬號等行為,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十一條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十九條“未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準......任何單位不得在名稱中使用‘銀行’字樣”“未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設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或者從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業務活動”的規定。
中國銀保監會已與國家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關于規范“銀行”字樣使用有關事項的通知》(銀保監規〔2022〕18號),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違法使用“銀行”字樣專項清理整治活動,部分違法行為已得到糾正。中國銀保監會將會同有關部門常態化做好規范“銀行”字樣使用工作,清理虛假網絡信息,整治違法違規行為,維護良好市場秩序。
號稱獲所謂民政部文件支持
吸引用戶參與投資理財
據澎湃新聞報道,近來,有一款名為“時間銀行”的客戶端(App)在民間悄然流傳,其號稱獲民政部文件支持,并吸引用戶參與其投資理財項目。澎湃新聞查詢發現,民政部官網“留言咨詢”欄目公布的網友留言中,已有多人近期詢問“時間銀行”App號稱持有的官方文件真偽情況。
比如,有網友留言表示,“朋友家老人下載了時間銀行App,登錄界面顯示為TIMEBANK,據說是根據民政部民發[2023]198號文件指導下成辦的項目,目前的模式是收費1000才可以加入然后通過邀請家人朋友參加的模式可以升級為區域代理。”
還有網友提到,“近日家里老人接觸了一款時間銀行App,說是以1000元的價格雇傭一名志愿者可以每天獲得50元的補貼。還給我看了文件《關于建立時間銀行線上云社區補貼制度》(民聯發2022182號)。”
某“時間銀行”推廣群宣傳話術,圖自成都商報
對此,民政部統一回復表示,該部已發布《關于警惕不法分子涉嫌偽造民政部文件等違法活動的聲明》,并強調“請勿相信上述偽造文件,謹防上當受騙。也可登錄民政部官方網站,在政府信息公開專欄查詢我部主動公開的政策文件,便于對比印證”。
民政部發布聲明提示:
這些文件均系偽造!
此前,民政部官網于3月15日發布了《關于警惕不法分子涉嫌偽造民政部文件等違法活動的聲明》。
民政部在聲明中表示,從未單獨或聯合印發過《“時間銀行”十四五規劃(2021-2025)國家戰略項目》(民發〔2022〕78號)、《關于設立<時間銀行志愿者協會>的實施辦法》(民發〔2022〕172號)、《<關于建立時間銀行線上云社區補貼制度>的通知》(民聯發〔2022〕182號)、《關于設立“時間幣(TIME)”獎勵機制規范細則》、《<進一步完善中國時間銀行全國統一建設標準>的通知》(民發〔2023〕198號),以上5個文件均系偽造。民政部也從未登記過名為“時間銀行志愿者協會”的組織。
事實上,“時間銀行”并非真實的銀行,也與理財投資無關,而是一種互助養老模式。
所謂“時間銀行”的運作模式大致為:將“時間”和“公益”掛鉤,倡導社區成員把閑散時間加以積極利用,幫助有需要的人,把幫助所付出的時間以虛擬貨幣的形式存儲起來,當自己有需要時從中支取“已存儲時間”。
北京日報(ID:Beijing_Daily)綜合“中國銀保監會”微信公眾號、澎湃新聞、成都商報
鄭州首條“零等侯”公交試點線路上線
全球十大最富裕城市中國占三席,香港、北京、上海進入前十名
太炫!一輛車可變32種顏色 讓“技術魔法”碰撞中國傳統之美
中國一季度經濟數據說明什么?
美麗中國:運動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