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6日20:44 來源:江海明珠網
10月17日是第七個“全國扶貧日”,決勝脫貧攻堅已進入沖刺階段,“脫貧”之際話“扶貧”,是必要,更因重要。
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也是最客觀的見證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只有不斷創新“扶貧”舉措,鞏固脫貧成果,才能提高“脫貧”成色。
帶領人民擺脫貧困,實現全面小康,寄托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希冀,也濃縮著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移的初心,孜孜以求的情懷。經過多年努力,貧困人口將全部過上“兩不愁三保障”的生活。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家庭也在黨和政府關心關愛下,重新走上生活正軌。然而,低收入戶畢竟底子薄根基淺、自身“造血”能力不強,容易在遇到家庭變故或其他影響時返貧。因此,即便全部脫貧,也要扶君“上馬”再“送一程”,設立“過渡期”,讓脫貧攻堅政策保持總體穩定,從體制機制上保證“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幫扶、脫貧不脫責任”落地落實。
脫貧具有動態性,因時而新、因地而異,這對扶貧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脫貧攻堅節奏,帶來了新的挑戰。各地各部門堅持脫貧攻堅正確方向,確保目標不變、靶心不散,紛紛結合自身實際,出臺實招、硬招、妙招,創新扶貧舉措。抓緊建立完善防止返貧的監測和幫扶機制,提前做好針對性的幫扶指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要像探照燈一樣,照準、照亮具體幫扶對象最為關切的問題源點,并將監測體系細化、量化,全程化。如一些地方出臺“低收入農戶及邊緣戶動態監測月報制”,強化了返貧監測預警機制;實施“健康扶貧”工程,為建檔立卡低收入戶設立“特殊醫保”,破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之“痛”。
這一輪的脫貧攻堅絕非簡單的“數字脫貧”,而是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消除貧困是基礎,尋求根本性的脫貧才是關鍵。因此,必須創新建立常態幫扶舉措,增強脫貧群眾的造血能力,為其解決后顧之憂。要立足產業談發展,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讓鄉村振興頂層設計與精準扶貧微觀施策互融促進,為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注入源源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只有讓貧困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脫貧變化,享受扶貧成果,才能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共同奔向更美好的明天。(文/楊炎 沙畫/仇燕)
聯播+“鄉親們脫貧后,我最關心的是如何鞏固脫貧、防止返貧,確保鄉親們持續增收致富。在我們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之際,央視網《聯播+》特梳理總書記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要求,與您一起學習。
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和武漢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6日在武漢舉行。根據《農業保險助推脫貧攻堅藍皮書》,近年來我國農業保險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助力防貧、防返貧的作用不斷凸顯。
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和武漢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6日在武漢舉行。根據《農業保險助推脫貧攻堅藍皮書》,近年來我國農業保險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助力防貧、防返貧的作用不斷凸顯。
九年來,劉海鷹和他的團隊行程近20萬公里,先后為6000余名偏遠貧困地區的患者進行義診,為109個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家庭帶來重生希望。江西吉安永新縣對有特殊病、慢性病等疾病的貧困群眾建立健康檔案,定期開展巡訪,為他們提供精準健康服務。
九年來,劉海鷹和他的團隊行程近20萬公里,先后為6000余名偏遠貧困地區的患者進行義診,為109個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家庭帶來重生希望。江西吉安永新縣對有特殊病、慢性病等疾病的貧困群眾建立健康檔案,定期開展巡訪,為他們提供精準健康服務。
經過8年持續奮斗,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注入了強大動力,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指明了前進方向。決勝脫貧攻堅,是長期奮斗的成果,更是啟航新征程的動員。
“來,嘗嘗我們種植的菊花,純天然無污染,可以直接吃。” 據介紹,這些菊花是狀元紅皇繡菊,花型大,結球狀,可鮮食,亦可蒸、煮、燒、拌,食用、泡茶、釀酒、入藥均可。
王國生強調,要聚焦重點任務,持續提升脫貧攻堅質量。會議通報了2020年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發現問題。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民盟河南省委、省脫貧攻堅督查巡查組負責同志在主會場參加會議。
實現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工作成果,而是長期接續奮斗的心血結晶。當前,我國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貧困發生率顯著降低,為推進扶貧脫貧戰略銜接鄉村振興戰略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