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03日19:40 來源:環球網
編者按: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1周年,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70年前,英雄保家衛國,出征血灑萬里疆場。今天,舉國同慶之日,我們緬懷千千萬萬的志愿軍烈士,我們致敬所有浴血奮戰的英雄!山河無恙,國泰民安!
抗美援朝,一段彪炳史冊的戰爭史,一場中國人民永不忘記的偉大勝利。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走出國門為正義而戰,戰爭中涌現出諸多刊心刻骨的故事和可歌可泣的人物。星霜屢移,70年后的今天,翻開這段歷史,羲皇圣里的新樂兒女在這場戰爭中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10月8日,中國人民志愿軍組成,準備立即入朝參戰,抗擊美國侵略者。10月1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與麥克阿瑟會談,計劃于11月3日前占領全朝鮮,會談后侵朝美軍猛力向北推進,于19日占領平壤,并繼續向中朝邊界鴨綠江進逼。同時不斷以其空軍轟炸我國東北邊境地區,公然將戰火燒向中國。
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第38、第39、第40、第42軍和炮兵第8師、高射炮兵第1團分別從安東(現丹東)、長甸河口、輯安等處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
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后夜行晝宿,老兵宋學文在接受采訪時說到:到了朝鮮了,天明了,碰到朝鮮人民軍了。朝鮮人民軍有些人都會中國話。我們說:“你們過來了,前線怎么樣?”朝鮮人民軍說:“不行,頂不住,我們把大炮都丟了,美國這16國聯軍過來了,頂不住。”我們說:“咱們中國的部隊過來了”。
志愿軍入朝后立刻投身戰斗,但那時中美交戰雙方的武器裝備嚴重不對等。在美國第8軍軍長泰勒眼中,入朝第一批中國人民志愿軍“長于數量和勇氣,在戰術方面受過配合地形的良好訓練,但其裝備卻極為原始化,其中大部分都是我們早已送入軍事博物館的古董”。
那時中國人民志愿軍不光武器裝備落后,后勤供給也與美國有巨大差距。美軍官兵穿著兜式防寒帽、羊毛內衣、毛衣褲,外套外還有防風雨登山服。戰斗長筒靴內有兩到三層毛鞋墊。由于志愿軍第9兵團是南方部隊,又因為入朝極為倉促,基本上沒有北方入冬的棉衣,這在此后的長津湖戰役中導致了極為可怕的非戰斗傷亡,人數甚至超過戰傷。其余志愿軍部隊的冬裝也主要是棉衣棉褲,雖然能保暖,但一旦被水浸濕就會板結,失去保暖的效能。在朝鮮戰爭中,由于凍傷導致的傷亡數以萬計,造成了極為慘重的傷亡。
老兵秦慶昌回憶艱苦的斗爭環境時說:糧食是從國內運過去的,沒有別的糧食,只有小米。一個人一個糧袋子,灌上小米以后,一綁綁上,在身上一挎,就是吃小米子干飯。
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在抗美援朝戰場上,中國人民志愿軍與美軍共進行了五次大的戰役,我軍以我之長,擊敵之短,以戰略上后發制人和戰役上的突然性,向敵人發起突然攻擊,并取得最終勝利。
老兵宋學文回憶起行軍歷程,一切歷歷在目:“黑夜行軍,美軍飛機扔照明彈,照得那地下呀,一根針也看見了,就照那么亮。美軍一扔照明彈,我們部隊往公路兩邊一分,都趴在公路邊上隱蔽起來了。”
“敵人一打我們就躲防空洞,你不打了我再打你,你不打了,我們該揍你了。” 馬文義回憶起充滿硝煙的戰場時說
1951年秋天,后來任石家莊紀委書記的曹鶴芳曾在朝鮮戰場上寫過一首詩“夜出伏擊戰,晨歸洞中眠。樹枝搭床鋪,身下流清泉。彎腰能飲水,醒時履成船。何懼苦與險,志在消狼煙”這首詩形象刻畫了當時志愿軍在朝鮮戰場的生活與戰斗場面,并表達了志愿軍樂觀的戰爭態度和堅定的戰斗志向。
“那個時候當干部的、當連長營長的,一個也不留,都給戰士,一個人一個蘿卜都不留,都給戰士吃。”老兵張洪鐸講到。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已經過去70年了,彈指一揮間,硝煙散去,諸多往事已湮滅在時間的長河里變成追憶,但志愿軍敢拼、敢打、敢犧牲的精神卻成為后人前進的不竭動力。
(編輯:鮑宇雁 本文據新樂檔案館提供的視頻、文字材料整理編發)
在敵人地堡前,黃繼光迅速沖了過去,將爆破筒扔進敵人地堡里,接著撲向噴吐火舌的敵方槍眼。展廳里展示的照片,張桃芳臥姿持槍,眼神剛毅冷絕,步槍兩側空彈殼堆積,依然能感受到他的勇敢和殺氣。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70年彈指一揮間,但對于中國人民和朝鮮人民來講,是永遠難以忘懷的歷史。
十月的上海松江區,一陣秋風吹來,枝頭的桂花飄落如雨,暗香浮動,又一個秋天悄然而至。朱俊賢腦中瞬間浮現出1955年在臨津江畔分別時的那一刻…… 朱俊賢(右一)與老戰友合影。
今天,我們一起走近38軍和八勇士可歌可泣、令人動容的英勇事跡。觀眾 葉治洲:38軍“萬歲軍”是我們軍中的一個模范的代表,他們就是打仗的時候敢于犧牲,作戰的過程中非常勇猛。
抗美援朝戰爭是正義與強權、公理與霸凌、進步與倒退的激烈碰撞和對決,是中華民族反抗侵略與霸權的正義之戰。中國共產黨人得出了結論:對待侵略者,就得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同他們對話,以戰止戰,以武止戈,用勝利贏得和平、贏得尊重,“應當參戰,必須參戰”。
資料圖片 煙臺峰英雄連沖鋒號。莊林毅攝 上甘嶺特功八連榮譽室用實景蠟像還原坑道內戰士傳遞蘋果的場景。走進空降兵某旅上甘嶺特功八連榮譽室,上甘嶺戰役一號坑道模擬實景中,擺在最顯眼位置的是一個“蘋果”模型。
綿綿秋雨,落在院子里那株桂花樹的枝葉上,滴落在老屋的門前,幾只白鵝在雨中悠閑走過。李春華:“牛羊豬等牲畜發燒了我也幫著看,給它們打針、量體溫,再掰掰腳,看看眼睛,看看鼻子。
走進空降兵某旅上甘嶺特功八連榮譽室,上甘嶺戰役一號坑道模擬實景中,擺在最顯眼位置的是一個“蘋果”模型。1984年9月,八連被空軍黨委授予“從嚴治軍文明帶兵特功八連”榮譽稱號,“一個蘋果”的故事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北京市舉辦的“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正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行,展覽中陳列著中國人民志愿軍空軍和高炮部隊榮獲的嘉獎令和功績報告書。如今,炮彈留下的傷疤早已愈合,被擊落的敵機標記牌也已經斑駁,但志愿軍以弱勝強、不畏強敵的意志,永遠激勵著后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在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傳承發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